天主之母節(元旦彌撒)

天主之母節 【福音:路二16-21】

那時候,牧羊人急忙來到伯利恆(白冷),
16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
17他們看見以後,就把天使對他們論這小孩所說的事,傳揚開了,
18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
19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
20牧人們為了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一切,正如天使向他們說的一樣,就光榮讚美天主回去了。
21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他起名叫耶穌,這是他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

【聖誕八日慶期】

在二十世紀禮儀改革之後,教會除了復活節外也為慶祝聖誕節而保留了一個「八日慶期」(Octav),也就是一個禮儀性的慶典週。這是最明顯的記號,說明這個節日的價值與重要性。

【天主之母節的來源】

 由於聖誕節在12月25日,因此八日慶期的結束剛好和一般民俗的新年重疊在一起。教會在這一天慶祝「天主之母節」,有一段相當長的發展過程。

普世在1月1日慶祝新年開始的由來,得回溯到羅馬帝國時代。耶穌前46年,當時的羅馬皇帝Gajus Julius Caesar下令更動年曆,將一年的開始由3月(Mars)1日改為1月(Janus)1日慶祝。羅馬帝國在一年的開始,以極度奢華的方式慶祝Janus(雙面神),初期教會時代,各地方的教會為了避免教友們被這種迷信慶典迷惑,特別在這一天舉行補贖感恩禮並呼籲守齋。羅馬的教會當然也面對相同的宗教信仰上的挑戰,然而他們卻採用了另一種對策,訂定1月1日舉行一個瑪利亞慶節,紀念天主之母。這個傳統在歷史中一直被延續下來,教會於1969年公布的禮典也回歸到這個傳統:「在1月1日,聖誕慶期的第八日是天主之母瑪利亞的節日,同時也紀念給耶穌取名字。」

【經文脈絡】

在每年的「天主之母節」感恩禮中,教會都邀請信友們一起聆聽 路二16-21,內容仍屬於「聖誕敘述」的一部分。福音作者在路二1-15先敘述了耶穌誕生和天使報告喜訊給牧羊人的故事,接著便報導牧羊人前來朝拜剛誕生的耶穌嬰孩,以及瑪利亞將所發生之事牢記在心中,反覆思想,同時也提到耶穌的割損與命名的事件。

 牧羊人的反應

 路加生動地敘述天使顯現給牧羊人,並且報告耶穌誕生的訊息之後,立刻就改採直接語氣的方式,報導牧羊人的決定:「我們且往白冷去,看看上主告訴我們所發生的事。」(二15)這些牧羊人立刻採取的行動,希望自行驗證一下天使的「報導」的真實性。由於他們證實了天使的訊息,便立刻將這個好消息傳報給大眾:首先是瑪利亞和若瑟,此外也包括白冷城其他的居民(二16-17),當然也包含路加福音的讀者。牧羊人因此而成為天主喜訊第一批的宣講者。

 瑪利亞的反應

瑪利亞表現的態度和其他人形成強烈的對比:所有「聽見的人都驚訝牧羊人向他們所說的事」;唯獨「瑪利亞卻把一切牢記心中,反覆思想。」(二19)在此,瑪利亞被表達為一個特殊的象徵,教導人們如何以一種最積極的態度,來處理所見所聞:一個充滿生命力地回憶信仰內容。在這個信仰的反省中,瑪利亞了解自己所看與所聽到的一切。

瑪利亞是一切基督徒(讀者)的最佳榜樣,她就是撒種比喻中所提到的:「那撒在好地裡的種子,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這些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參閱:路八15)

歡樂的結局

最後,路加極刻意地報導:牧羊人由於親眼看見,天使傳報給他們的訊息全都得到證實,「就光榮讚美天主回去了。」(20)路加常以類似的語句結束一段敘述 (參閱:路七16,二四53),這些文字有如一個合唱團齊聲唱出歡樂的結局般,而整個氣氛更是邀請讀者加入這個合唱,一起讚美頌揚天主。

 綜合反省】

這段「聖誕福音」不僅敘述耶穌的誕生來自於天主的行動,更透過報導牧羊人和瑪利亞的態度,生動而清楚地教導基督徒面對天主的行動所應有的反應。牧羊人聽見天使報訊時,所回應的並非卑躬屈膝,更不是盲目的服從,而是主動回應的信仰態度,前去探詢所聽到的一切。瑪利亞的一生更是表現了相同的積極態度,她就如亞巴郎,成為信仰的表率,她的服從態度表現在雙重意義之下:「了解」並「生活出」她的信仰。瑪利亞的重要性,並非是因為生下耶穌,成為「天主之母」而已,而更是她「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路一45)。

(註:禮儀年甲、乙、丙三年天主之母節的福音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