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 馬爾谷福音(四)

[讀經指引] 馬爾谷福音(四)

馬爾谷福音(四)

 

革責瑪尼(山園)祈禱(谷十四32-42)

耶穌死前在橄欖山祈禱,山園祈禱讓我們能透視耶穌的內心。反對他的人想要毀滅他,現已收緊他們的網,連最忠於他的人也感到迷惘和疲累,其中一人甚至要出賣他。

在這種情形下,耶穌獨自一人面對自己的命運。他走開,一個人祈禱,門徒無法體會,於是沈沈的睡著了。從祈禱中,耶穌獲得力量,決定承受痛苦和死亡,他清楚這是天主的聖意。

 

  • 開始時的情景

往橄欖山去,來到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革責瑪尼的意思是「榨油坊」。耶穌叫門徒待在那裡,他自己要去祈禱。

就像顯聖容時(谷九2)和在雅依洛家中一樣(谷五37),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他同去。在他們面前,耶穌面對即將臨於他身上的痛苦與死亡,感到驚懼恐怖不已。

 

  • 耶穌的祈禱

耶穌讓三個門徒知道自己心中的恐懼,並要求他們留在那裡,和他一起保持儆醒。耶穌離開他三個親近的門徒,為要開始獨自祈禱,他俯伏在地迫切的禱告。福音書作者告訴我們耶穌山園祈禱的內容和目的:天主所定的時辰已來臨,指的是耶穌承愛的苦難和死亡。藉著耶穌所說的「如有可能」,一方面是要突顯耶穌請求這時辰離他而去,但同時也強調耶穌基本上是願意順服天父的旨意。「阿爸」 ─ 「我的父親」 ─ 這樣的稱呼,讓我們看到,耶穌與天主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與眾不同。

福音書講到耶穌祈禱了三次,讓我們知道,耶穌最後能夠清楚的明白天主的旨意。耶穌每次祈禱完都會去看門徒,但每次他們都睡著了,不能跟他們的主一起醒寤祈禱;耶穌祈禱之後的結果是,有能力接受天主的旨意。

 

  • 對伯多祿的批評

耶穌第一次祈禱完後,回來看到門徒感到很失望,因為他原來希望門徒跟他一起醒寤,但是他們卻都睡著了。剛才還信誓旦旦向耶穌保證忠心到底的伯多祿,這時不得不接受耶穌的責備,因他連一刻都不能跟耶穌一起醒寤。耶穌再度懇切地提醒門徒要醒寤祈禱,並說明原因:門徒將遇到誘惑,並且會因為軟弱而跌倒。這裡的「肉體」指的是為罪所轄制的人,經不起罪惡的誘惑。耶穌要門徒遇見誘惑時,要懇切地投靠天主;否則,他們可能會驕傲的依靠自己,依靠他們軟弱的身體,而事實上只有天主聖神的幫助才是真正的依靠。

 

  • 藉著禱告從新得力

第二次祈禱後,耶穌發現門徒又睡著了,第三次情況依舊。耶穌完全順服,願意遵守天主的旨意,他當時的處境,世上沒有一個人和力量可以幫助他。只有祈禱能讓他堅強起來,幫他克服恐懼,得到承受命運的力量。就這樣,他叫醒了門徒,他們可是無法應付這種情況。他明白的告訴他們,自己苦難的時辰已來到。耶穌勝過了誘惑,把自己交在罪人手中。

耶穌在預先知道將要發生的事,並下定了決心接受這一切的情況之下,要求門徒起來,和他一起離開這地方。出賣他的人已來近了(十四18、21)。

 

n             問題討論

耶穌的山園祈禱,教導我們許多事情。

耶穌祈禱說:「阿爸!父阿!」,「一切為祢都可能」,「請祢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祢所願意的」。這些話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這裡要求我們樣的信仰?還有祈禱時要有什麼態度?

我們能夠做到嗎?

 

耶穌被捕(谷十四43-52)

n          叛徒

猶達斯實行出賣耶穌的行動,帶著司祭長所派的兵士來到耶穌所在的地方。耶穌沒有抵抗,他們就下手拿住了他;門徒想要抵抗。耶穌用簡單幾句話點明,逮捕他是不對的,然而這是天主的旨意。混亂中,有人拔出劍來,砍了大司祭的一個僕人,把他的一隻耳朵削下來了。

耶穌跳過猶達斯的背叛和拔劍傷人這兩件事,直接說:雖然他總是在公開的場合施教,但卻在夜裡讓人像「強盜」一樣用詭計拿住。耶穌指明這是天主的旨意,如同經上所預言的(谷十四21、27)門徒們都逃走了,最後一個逃跑的少年人,甚至在慌亂中赤身逃走,可見大家都陷入極度驚恐之中。

 

n             問題討論

耶穌被捕時,眾人都捨他而去,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態度如何?

猶達斯的「親吻」,背後隱藏的是一種什麼態度?

人能做出什麼樣虛情假意的事?

背叛能到什麼程度?

 

公議會審問耶穌(谷十四53-65)

公議會審問耶穌,不承認他就是默西亞,因為耶穌完全不符合猶太人領導階層對於默西亞的想法。這是苦難史中的一個高峰,從這個時刻起,耶穌受父差遣來到世上的目的就完全清楚,再也不會被誤解了。

 

n          審訊開始

他們在大祭司家的庭院中審訊耶穌。那一年當大祭司的是蓋法,從前當過大祭司的亞納斯是他的岳父。因為他們捉拿耶穌的時間是逾越節前夕,因此必須趕緊審訊耶穌。伯多祿遠遠的跟著,同差役一起坐在大祭司的庭院裡。

 

n          尋找假證人

大祭司要求耶穌自己表明立場,可是耶穌並不回答他。等到大祭司直接問耶穌有關默西亞的身份:「你是默西亞,那應受讚頌者的兒子嗎?」耶穌才毫無保留的回答他:「我是」。為此,公議會就判耶穌死刑。

在這裡,呈現出指控和判決耶穌的核心問題:耶穌是基於自己表明默西亞的身份而被判刑,並不是因著假證人的說詞。大祭司撕裂自己的衣服,認為耶穌自稱為默西亞是褻瀆天主。他問公議會其他成員的意見,大家一致判定耶穌該死。

 

n          戲弄耶穌

公議會有些成員就開始向耶穌吐唾沫,蒙起他的臉來,用拳頭打他,要他說出是誰打他。他們因耶穌說自己是默西亞而取笑他,馬爾谷在這裡把耶穌描繪成天主受苦的僕人(依五十6;五三5)。看守耶穌的差役,也同樣用巴掌打他。

 

n             問題討論

為什麼耶穌對那些指控不發一語?

原本他可以如何為自己辯護?

為什麼公議會成員會認為耶穌說自己是默西亞就是褻瀆了天主?

對我們基督徒而言,耶穌表明自己就是默西亞,意味著什麼挑戰?

 

 

聖經小百科

耶穌默西亞

耶穌默西亞的身份顯明於天使向瑪利亞報喜(路一33),耶穌在蓋法和公議會前自己作證(谷十四62),以及門徒的認知(若一41)。這些有關耶穌身份和全能的表述,在他復活後,依然是教會宣講的核心(宗九20、22;十36-38),直到最後完全承認耶穌基督是主(斐二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