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基督徒的祈禱 【福音:路十一1-13】

1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他的一個門徒對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
2耶穌給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
3我們的日用糧,求你天天賜給我們,
4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5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去他那裏,給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罷!
6因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這裏,我沒有什麼可以款待他。
7那人從裏面回答說:不要煩擾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給你。
8我告訴你們:他縱然不為了他是朋友的原故,而起來給他,也要因他恬不知恥地切求而起來,給他所需要的一切。
9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
10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11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
12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
13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以特別大的篇幅報導耶穌由加里肋亞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其中的內容包含許多耶穌對門徒的教導,這個主日的福音便是其中一段以「祈禱」為主題的教導(路十一1-13)。

耶穌常常祈禱

四部福音中,路加最常提到耶穌常常祈禱(參閱:路三24;五15;六12;九29)。在耶穌祈禱之後,門徒請求祂教導如何祈禱,顯示出耶穌的祈禱和一般人的祈禱不同;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若翰的門徒身上,但福音並沒有報導若翰所給予的教導。面對門徒的請求,耶穌並沒有講述有關祈禱的「理論」,而是直接給予一個簡短的祈禱格式 ─ 天主經。

天主是「父」

在祈禱文的開始耶穌稱呼天主為「父」,這是初期基督徒祈禱的特色(參閱:迦四6;羅八15),但是耶穌使用這個稱呼具有極大的獨特性,其他的基督徒只有在聖神的感動下,才能稱天主為父,而耶穌則是直接稱天主為父,說明祂和天父之間獨特的關係。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名字」顯示門徒們認識他們所呼求的神,這一位是他們直接祈求的對象。猶太傳統認為直接稱呼天主的名是褻瀆的大罪;基督徒則在耶穌內經驗到天主的恩賜和眷顧,能夠尊崇天父的名為聖,做為信仰的回應(參閱:若十二28;則三六22-23)。

願你的「國」來臨

耶穌的宣講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天國」,這個禱文表達「天父之國」的特殊意義:在耶穌的工作中天國「已經」展開,但是「尚未」完全實現,因此耶穌教導門徒祈求「願你的國來臨」,祈願天父早日完全統治一切。此外,根據古老教會的觀點,耶穌再度來臨之時也就是天國完全實現之日。

祈求日用食糧

「食糧」代表門徒們世上生活的必需品,但是,能否獲得生活所需,並不完全掌握在人的手中,因此也是必須向天父祈求的恩惠。只祈求「每日」所需的食糧,不過於為生活憂慮,相信天主必會時時照顧(參閱:瑪六25-34)。

祈求寬恕罪過

「罪過」是人在神面前所有的錯誤行徑,門徒們對這情況當然並不陌生。只有天主能夠寬恕罪過,因此耶穌教導門徒祈求天主的寬恕,但祂同時也清楚指出,罪過得到寬恕的根本基礎在於,我們也寬恕得罪我們的人。

祈求免陷於誘惑

「誘惑」的存在乃是人共同的經驗,連耶穌也曾在曠野中經歷「誘惑」(參閱:路四13),對門徒們而言,「誘惑」自然更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參閱:路八13;二二31-32)。祈求天主「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是一種猶太的特殊表達方式,猶太思想將一切事都直接回溯到天主(參閱:瑪四1),因此這個祈求並非暗示天主會引人陷於誘惑,而是懇求天主保護我們不要陷於誘惑,表達我們知道自己的軟弱,明瞭自己有陷於這種困境的危險,需要天主的救援。

綜合反省(一)

「天主經」並不只是一個有關祈禱的例子,而是門徒們祈禱的基本模範,教導門徒以及所有的讀者,祈禱不應只是反省、默想天主而已,更應該直接向神說出我們的祈求。天主經所包含的祈禱意向幫助讀者們在自己的祈禱中,一再地思考耶穌最關切的祈禱意向:耶穌稱天主為父,這個關係使我們也能在信仰內稱天主為父,學習耶穌基督以天主為生活的中心;知道世上的生活並不是理所當然,需要天主的保障;既然經驗到自己的罪已被寬恕,因此有義務寬恕別人;並且應該意識到基督徒的生活常常面臨各種誘惑的威脅,常常醒悟以避免犯罪。

鍥而不捨,必得所求

在「天主經」之後,耶穌接著說了一個比喻,教導祈禱的根本態度。門徒們大概常常經歷和比喻類似的情況,因此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這個比喻的意義非常簡明,強調只要鍥而不捨地祈求,必定會得到答允(參閱:路十八1-8)。耶穌還對這比喻提出更具體的解釋,連續以三個命令句的形式簡潔地說出,誰如果像這個比喻中的人一樣,不斷地「祈求」、「尋找」、「敲門」,他的祈求就必然會得到答允。

天主是愛人的慈父

最後耶穌講述了一個以家庭情況為背景的比喻,教導門徒懷著信心祈禱。一般而言,父親總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失望,因此沒有父親在兒子向他求餅時,給他石頭;祈求魚卻給他毒蛇;或者要求雞蛋卻給他蠍子。如果上述的事情對並非十分聖善的門徒都是理所當然的,那麼對於天主而言,更是自然而然的。耶穌在結論中清楚地稱天主為「父」,並強調祂將要由天上把「聖神」當作最好的禮物賜下。這種表達方式,可能暗示了路加團體的基本經驗:團體中有人感到似乎並沒有得到自己所祈求的「恩寵」,福音則教導,其實並非天主沒有答允所求,而是祂賞給了他們更好的禮物。

綜合反省(二)

耶穌教導門徒們懇切不懈地祈禱,耶穌的教導不但針對祂當時的門徒和初期教會的宣講者,也及於今日的讀者。激勵我們不要因似乎看不見效果而放棄祈禱,反而必須持續不斷地祈禱。

「天主經」的開始以及今天福音的結束都提到「天父」,這個稱呼特別引人注意。基本上所有的祈禱都是在父、子之間的關係之中進行與完成,這是我們相信祈禱必定要得到應允的最深基礎。「聖神」是天主賞給我們的最佳禮物,基督徒應該把所有的祈禱以及效果都放在天主的氣息(聖神)之下來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