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堅定持久的祈禱是信德的表現 【福音:路十八1-8】

1耶穌給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論及人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
2他說:「某城中曾有一個判官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
3在那城中另有一個寡婦,常去見他說:請你制裁我的對頭,給我伸冤罷!
4他多時不肯;以後想道:我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
5只因為這個寡婦常來煩擾我,我要給她伸冤,免得她不斷的來糾纏我。
6於是主說:你們聽聽這個不義的判官說的什麼!
7天主所召選的人,日夜呼籲他,他豈能不給他們伸冤,而遷延俯聽他們嗎?
8我告訴你們:他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但是,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在「十個癩病人」的故事之後,先安排了一段耶穌談論「天國」與「人子」來臨的末世言論(路十七20-37);接著記載了兩個比喻:不義的判官和寡婦的請求(路十八1-8)、法利塞人和稅吏的祈禱(路十八9-14)。這兩個比喻是這個和下個主日的福音經文,就內容而言,它們都是前面的末世言論的補充。這個主日福音的結束語:「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路十八8)充分說明這個事實。

時時祈禱、不要灰心

經文一開始提到耶穌向門徒講述比喻,並說明目的在於教導「人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時時祈禱」是路加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耶穌在生命的重要時刻都祈禱(參閱:路三21,五16,九18,十一1,二二41),也常常邀請人們祈禱(參閱:路十一1-3,二一36)。宗徒書信也不斷強調相同的主題,幾乎每一個基督徒都記得保祿的勸勉:「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五17)但是信徒們的祈禱常常遭受雙重的威脅:一方面,由於內在的懷疑而不能恆久不斷地祈禱,另一方面,因為外在世界的紛亂,以及祈禱似乎得不到答覆而灰心。

不義的法官

今日福音比喻中的角色非常簡單,只有兩個人物,首先是一位法官。路加以最精簡的文字,生動地將這人刻畫為「不義的法官」:這人「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意思是他的生活完全相反「愛天主、愛人」的最高誡命,因此絕對不會做任何好事。

寡婦

比喻中第二個角色是一個寡婦,代表那些社會身份低微,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常常遭受社會強權欺負壓榨的人。相對於其他的新約作者,路加作品對貧窮弱小者特別感到興趣,也特別關心寡婦。對路加而言,寡婦代表信仰團體中一個特殊的類群,特別需要被關心與照顧。這位寡婦多次來到法官前,要求他為她伸張正義,制裁欺負壓迫她的人。但是,這位法官卻根本不願理會寡婦的請求。

出乎意料的轉折

寡婦既無能力反抗,又無管道上訴,看似注定要終身忍受冤屈了。但是她並不因此而放棄,反而把握自己唯一的「武器」,永無休止地向法官哭求。由於她的堅持,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後,整個事態終於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這位原本不願採取任何行動的法官終於有了回應。他內心的自言自語顯示他自私自利的特質,他決定讓步,為寡婦伸冤,並非為了伸張正義,而是為自己的好處,希望不再被這個寡婦煩擾,而能重新得到安寧。比喻就在這個重大轉折中結束。

耶穌的評論

主耶穌在講完比喻後,立刻對門徒說:「你們聽聽這個不義的法官說了什麼話!」讀者和門徒「聽」了這句話,都立刻明白這比喻的意義:如果連這樣的一個法官也終於為寡婦主持正義,那麼天主豈不更會救助相信祂的人嗎!

寡婦與被天主召選者

這個比喻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兩個相對應的概念。舊約聖經常常提到天主特別關愛保護寡婦(參閱:申十18;詠六八6);路加寫作之時,心目中常懷有他的教會團體,而把寡婦詮釋為被天主召選進入基督徒團體的成員。他提醒天主的特選者應該和這位寡婦一樣,在苦難中日夜不停地向天主呼求救助。

「惡」判官與「最高」的判官

另一個對應可能令讀者們略微感到戰慄不安,因為耶穌竟然用不義的判官當作例證,說明天主的態度。如果一個這樣自私自利、道德淪喪的惡法官,尚且會如此積極地為民伸冤,那麼天上「最高的法官」豈不更是如此?因此耶穌加強語氣地肯定,天主「聽到祂所召選的人日夜呼籲,一定盡快地為他們伸冤。」

堅定持久的信仰

今日的福音中耶穌的結語是一個令人感到疑懼的問題:「但是人子來臨的時候,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我們前面已經說明,必須把這段經文放在「末世言論」的脈絡中來瞭解。路加編輯福音時,距耶穌死亡升天已五十年左右,信仰團體已經意識到,他們所期待的「人子再來」並不會立刻發生,他們也經驗到,由於「人子再來」的日子一再延遲,許多基督徒漸漸失去信仰。耶穌所提的這個問題說明,為能真實地得到天主的救援,人也有必須完成的責任。蒙召選者信仰態度的具體表現就是滿懷信心、持久不懈的祈禱。

【綜合反省】

初期教會團體的生活常常面臨各種壓迫和苦難,他們也意識到天主正義審判的日子遲遲未到,路加面對這個情況編輯了這段福音敘述,為了鼓勵他的讀者堅定信德不斷祈禱。對我們今日的讀者而言,這段經文更是一個迫切的教導,提醒我們面對當前各種不公義的情況,尤其要懷著信心與希望,堅定而持久地祈禱。

這位寡婦的例子也教導我們,不要低估「小人物」祈禱的力量。任何人都不應自認微小而懷疑自己祈禱的功效,重要的是必須經常恆久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