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 光榮十字聖架

【福音:若三13-17(18)】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
13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
14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
15使凡信的人,在他內得永生。
16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17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18那信從他的,不受審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審判,因為他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

【節日的起源】

「光榮十字聖架」慶日的起源來自於耶路撒冷。主曆335年9月13日君士坦丁大帝在耶穌聖墓上興建的耶穌復活大殿落成了,並隆重地祝聖。9月13日也曾經是慶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皇后發現十字架的日子。在復活大殿祝聖的後一天,9月14日,十字聖架第一次在新的聖殿中被公開高舉展示、供人瞻仰。後世因此而漸漸形成「光榮十字架」節。

第七世紀波斯人入侵,奪走十字聖架,而Heraklius皇帝於628年再將聖十字架重新由波斯人手中奪回。因此這個事件也被整合入「光榮十字架」節日的慶祝之中。

【經文脈絡】

 若三1-21記載一段耶穌和尼苛德摩的談話。尼苛德摩是法利塞人、猶太公議會的成員,因為看見耶穌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神蹟而信從了祂(參閱:若二23-25),但由於自己的身分而不敢公開表明信仰,因此在夜間前來拜訪耶穌。

在和耶穌談話的過程中,由於他只停留在理性思考的層次上,故無法瞭解耶穌的啟示(1-13)。由經文敘述的層面上來看,尼苛德摩一直停留在「地面上」,而耶穌似乎是翱翔於「天上」。由於尼苛德摩不能明白耶穌的言論,這個談話最後變成耶穌的「啟示言論」,談論來自於天父的真實啟示(14-21)。耶穌的這段談話含有一連串環環相扣的主題:人子將被高舉(14-15)、天主子被賜下(16)、天主子被派遣(17)、信仰與審判(18),以及審判的決定因素(19-21)。

本節日的經文是出自耶穌的「啟示言論」的一部分,因此就13-18節,進行分析詮釋。

 人子將被高舉

 耶穌和尼苛德摩談話時,先向他講述看見天國的條件是必須得到「由上而來」的永遠的生命(三1-13)。今天的福音一開始耶穌繼續闡明,得到永生的方法就是相信「被高舉的人子」(三14-15)。從整部福音來看,「高舉」的意義就是人子上升到天父那裡,而這個深刻信仰內涵具有一個外在的、每個人都能辨識的的記號 ─ 「十字架」。

由此我們看見信仰的弔詭性,我們必須克服對十字架的憎惡,相信被釘死的人子 ─ 耶穌 ─ 就是天主子,相信這一切原是出自於天主的計劃,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藉由和戶籍紀中梅瑟高舉銅蛇的故事(戶二一6-9)相比較,若望福音告訴基督徒,人本來是被死亡之毒綑綁束縛,而失去了永遠的生命,卻由於「被高舉」的耶穌基督,而重新得到天主恩賜的永遠的生命。

  天主的愛的行動

 這個救援行動最深的根源是天主的愛,祂由於愛世人而不惜把自己的獨生子賜下。「賜下」一字的希臘文原意是「交出」,指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交給了死亡,但是正是在這樣的派遣中,人們看見了天主對這個世界決定性的救援,已展開了關鍵的一步。在這段講述天主的愛的經文中(三16-18),「人子」變成了「天主的獨生子」,福音作者刻意地透過文句的轉換,使讀者更強烈地感受到天主對世人的愛。

與天主的愛相對的是「世界」,根據若望團體的看法,這個世界本來只應該受到審判,因為整個人類都完全敗壞了。但是,天主卻派遣祂的獨生子來到世界上,並不是為了審判世界,反而是為了拯救一切經由信仰接受祂的人。由於信仰不能強迫,而是人自由的抉擇,因此,人們也可能選擇不信。既然是每人自由的抉擇,當然也得自行承受其後果。抉擇的重要性在於它決定了審判,不信的人是自己審判了自己。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的每一句話都十分珍貴,清楚地表達天主對世人的愛。原本存在於天主和世界之間的鴻溝,被祂死在十字架上的獨生子所填平。在祂救援世人的計畫中,天主唯一向世人要求的只是信仰。

耶穌曾由天降下,被高舉在十字架上,天主的仁慈大愛因此而啟示出來,使人得以「重生」,在審判時得到拯救,得到和天主一起生活的永遠的生命。「重生」並非人性智慧或努力的結果,而是聖神的恩賜和信仰的奧秘。

耶穌運用舊約中「銅蛇」的故事向「以色列的師傅」(尼苛德摩)解釋他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意義。被綁在木棍上的銅蛇曾經是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救援記號,然而他們並不是被銅蛇所拯救,而是天主的仁慈所拯救。天主願意拯救迷途者,這是祂永遠的愛的奧秘。誰如果向天主開放自我,就生活在「光」中,實行真理。

至聖的主耶穌基督,我們在這裡、並在普世的聖堂內,朝拜祢、讚美祢,因為祢以祢的十字聖架救贖了普世! (聖方濟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