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阿們
前面我們提到「阿們」時,我曾說過:彌撒正典(大感恩經)結束的「阿們」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用一整章來研究它。
聖路加在《宗徒大事錄》裡,和聖保祿在他的書信裡都提到教會一開始,就舉行彌撒。但是他們沒有告訴我們那時舉行彌撒的方式如何;直到第二世紀的中葉,我們才讀到了有關彌撒的細節。而且這是一位在俗教友記載的,他就是為了信仰而於155年殉道的猶斯定(Justin)。
在他的《前護教書》(First Apology)中,有一篇描述在復活節前夕施洗後而舉行的復活節彌撒。從他所說的內容,我們已足可清楚的辨認出來奉獻經、頌謝詞和彌撒正典(大感恩經),以及領聖體經等。
猶斯定說:「餅和盛著酒水的聖爵,被拿到弟兄間的主席前。他接過這些來,並向眾人的大父奉獻讚美詞……繼續是一個比較長一點的感恩經……當他結束祈禱經文和感恩後,教友們一齊表示同意說希伯來文的『阿們』。『阿們』的意思是『但願如此(完成)』。當主席感恩完,教友們也說出了他們的贊同(阿們)之後,輔祭者……便開始分發感恩過的餅和酒」。
短短幾行的記載,猶斯定三次指出了神父的角色,三次提及了教友的角色。說明了二者同等重要相輔相成。
猶斯定在另一章裡,記載普通主日的彌撒,是從讀經和講道開始描寫。然後他繼續下去說:「以後是拿來餅和攙些水的酒;主席虔誠地禱告和感恩,民眾則以『阿們』來表示(喝采)贊同」。
這裡又一次提到教友與神父的角色,像上面同樣地強調。他總是提到在大感恩經後教友們所答的這個「阿們」,也就等於給我們作證:在彌撒的這一部份,當初的教已友付予這個答覆的價值。
這裡的「阿們」為什麼這樣重要?為什麼禮儀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彌撒中,教友最重要的答覆?
因為這裡的「阿們」所贊同的──大感恩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段經文是彌撒的核心,教友必須認同大感恩經的內容。我們在之前已經看到了,在開始時,教友們以「這是 理所當然的」鼓勵他們的主祭開始大感恩經;在中間他們又加入了「聖、聖、聖」和「奉主名而來的」,他們結束時以「阿們」的贊同之聲,亦即猶斯定所稱的「喝采」之聲,他們確實全心全靈的參與大感恩經當中。
他們到底贊同什麼?他們到底喝采的又是什麼?在大感恩經中,到底是什麼充滿了他們的腦海,感動了他們的心,激發了他們的意志呢?我前面已經說過,這個感恩經是教會借用了當時猶太人禮儀聚餐中的感恩詞。
當最後晚餐時,主耶穌把舊約的意義和內容,以祂受死的血和復活、升天的奧蹟,將舊約的意義和內容變換了,並簽定了新約,於是付予了舊感恩經新的幅度。
過去的印刷技術都是黑白或單色的印刷,和現今彩色雜誌印刷比起來,就會發現其間的差別之大;其實,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彩色印刷圖畫,它不是只印刷一次而已,而是各種色彩的重疊(套色)。假使這個圖畫只是單色印刷,例如印黑色或紅色、黃色,那麼我們看到的只是深淺而已,許多美麗的部分消失了,甚至連其意義也都消失了。
我們現在可以把這個情形貼合到「大感恩經」上去。猶太人那個時代的感恩經就好比是單色(或是黑白的)印刷的,純粹是由人感謝天主的恩惠。那幅圖畫仍在。在他們的感恩經裡,只是人感謝天主的恩惠。可是我們的主基督把那幅圖畫加以套印,上了三層色畫,事實上那三層色畫是祂所做的救贖工程圖畫。基督的三層色畫和猶太人讚美感謝天主的原始圖,在彌撒中為我們形成了一幅新圖。所以彌撒顯示給我們的美麗和深意,是在其他的圖畫裡所不能找到的。
基督印刷的這幅圖畫的第一層色畫是用靛色的,我們可以說那是深藍色的,用藍色印出主基督當時與宗徒們聚集在晚餐廳裡,那是一幅最後晚餐圖。在大感恩經中,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幅圖畫。因為在大感恩經的結構中心,就有這句:「祂(基督)在受難的前夕」。我們在拿起麵餅並感謝天主的主祭身上,就可看到基督:「這就是我的身體」,又拿起酒來,感謝說:「這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這乃是同一的主基督所做的,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言語,也生出同樣的效果。
現在這幅圖上又套上了紅色。這是基督為赦免眾人的罪而傾流的血,祂為救贖世界,在十字架上做了偉大的犧牲,傾注了祂鮮紅的寶血。彌撒為我們描繪在加爾瓦略山(髑髏山)上的一幕。我們只能以信德的眼光來看聖事所代表的事實──而這些可見的記號,便將它所象徵的事實,予以實現。
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在祭台上放了麵餅,聖爵裡放了葡萄酒;我們又看到主祭俯身,分別向每一樣唸了大感恩經中的不同的詞句;我們以信德的眼光,知道那是藉著分別祝聖的行動,而基督就如昔日在十字架上一樣(雖然方式不同)真實的把自己奉獻給天主聖父。
教宗碧岳十二世,在他的「天主中保」(Mediator Dei)裡曾說:「天主的上智設計出一種方式,用外在死亡的象徵記號,奇妙的標示出救主自我犧牲成為祭祀。透過麵餅成為基督的聖體,葡萄酒成為基督的聖血,使祂的體血確實臨在,而且藉著麵餅的形象,來象徵祂的聖體聖血殘酷的被分割。因此,在每一台彌撒裡都顯示出紀念祂在加爾瓦略山上的聖死,因為,以此分別的代表方式,可以表示耶穌基督自我犧牲的情形」。
而最後套上的這層色畫,我們可以想像成金黃色的,因為這是始於光榮,也終於光榮的。我們仍舊看到基督在做救贖的工作,不過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我們的這位大司祭,是坐在天上尊威的寶座右邊,是在(天上)聖所──即真正(天上)帳幕裡──執行任務:這帳幕是上主而不是人所支搭的」(希八2)。雖然彌撒是紀念基督的聖死,但一如大感恩經中明白說出的,也是紀念祂的復活升天而進入光榮境界的。「耶穌因為永遠長存,祂的司祭職永無更替;所以祂永遠活著為我們轉求。」(希七25)。並且在大感恩經中,我們聚會的主祭,懇求天主使我們在此下界的奉獻,能夠呈到高高在上的天主祭台前,「基督在那裡一勞永逸地為我們的罪過作過奉獻。」(希十12)
基督在光榮中的金黃色版,是套印在十字架上犧牲的血紅色版,又套印在受難前夕明暗對照的深藍色版上的。這三個圖像就如彩色印刷一樣,是配合的那樣好,套得那樣巧妙,使他們相得益彰,如果只拿其中任何一個,就無法產生這種豐滿和偉大;並且三者都是套印在那:「人向天主感恩」的原始黑白圖畫上的。可是現在的這個人卻是「人而天主,天主而人」,並且是天人之間唯一中保;通過祂,被救贖的人類可以走向聖父那裡。在祂內,所有參與彌撒的人,作為祂妙身的肢體,才能相稱的感謝天主。
所有一切,都在「大感恩經」中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它為我們指明:我們所紀念的、所感謝的、以知恩的心向天主所奉獻的、激發我們讚頌的。
表面上雖然是主祭神父一個人使「聖潔的犧牲」──基督──臨在,但並不是他單獨的奉獻。乃是天主的全體子民與主祭共同紀念基督的聖死,復活與升天,把這純潔的,神聖的,無玷的犧牲,奉獻到天主的尊威台前。他們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偕同聖神,把「一切崇敬和榮耀歸於全能的天主聖父,世世無窮」,來舉行大感恩的。
為了這一切,難道不需要全心全意的「阿們」嗎?──不需要一個大「阿們」、甚至一個雷聲隆隆的「阿們」嗎?當神父誦唸大感恩經時──教友們是在沈思,在感謝;當他一誦唸完,一定要如雷聲般地喊出自己的贊同;就如第五世紀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聲稱他在羅馬聽到「教友的阿們之聲如雷貫耳」。
在猶斯定之後的一個世紀,Denis of Alexanandria曾列出當時教友的三個特權:聆聽大感恩經、在大感恩經後應答「阿們」,和應答「阿們」後伸手接領聖體。
禮儀聖職化以後,教友們就聽不到大感恩經了,因為是默唸的,這真是一個對聖職化的悲哀反映。而且也不可以伸手去領聖體了,因為禁止教友觸摸。但是誰知道將來如何呢?也許有一天會再有可能性。至少大公會議已經恢復了一些很有價值的事,那就是又許可領聖體聖血時說「阿們」。當第四世紀,或更早的時候,神父分施聖體,而教友們在手內接領聖體時,神父便向他說:「你要為這基督的聖體而作證」,這一點在一個古老的文獻裡稱之為「主的見證」(Testimonium Domini)。
神父說:這是「基督聖體」,教友舉目望著他手上舉著的聖體而答以「阿們」。幸而這句話現在又恢復了;每位領聖體的教友又有機會以答覆「阿們」,來作一次個人和公開的信德見證。在高波特禮(Coptic)中的答句,則一直是「阿們!我信!」。
彌撒正典(大感恩經)的「阿們」總也沒有像領聖體時「阿們」一樣消失過,不過有數世紀只成為輔祭的小孩或唱經團的答詞而已。現在由於革新禮儀的結果,自好多年以來,一直都在鼓勵教友們來答覆「阿們」。假使教友們不重視這一點,「完全不作答或含糊的答覆」,這實在太可惜了!希望天主新約的神聖子民,瞭解他們在大感恩經中應做的是什麼;教友們在大感恩經中應該沈思,應該感謝,也應該在結束時發出如雷貫耳的大「阿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