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祝福
主基督向宗徒們明確的說出「派遣――使命」,是在升天以前。馬爾谷是這樣寫的:「最後,他顯現給他們十一位……並向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信而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主耶穌給他們說完這些話,就被接升天了。」(谷十六14、16、19)。路加則記載:「祂舉手降福了他們。正降福他們的時候,就離開他們,被接升天去了」(路二四50),基督賦給他們使命時,加上了祂的祝福。
神父在祭台上代表基督,在彌撒結束時基督的代表也要離開。他也在委託教友們使命時,舉手祝福他們。當然,神父這樣做著,並沒有被接升天(假如神父真的在此升天,真夠聳人聽聞的!而每週本堂區都失掉一位神父,也真夠叫人頭痛的!)但是我們可以設想:「他的『思想』被提升天了,到了坐在天主聖父右邊的基督那裡。」(哥三1),他同時說:「願全能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教友們對這個祝福,以「阿們」回答。
其實,這個祝福是後來才加到彌撒裡去的。如果你有機會參加嘉都仙會士(Carthusian 一個隱修會)舉行的彌撒,你會發現他們不給這個祝福(他們也不唸之前流行的「最後福音」)。這是因為在1570年彌撒改革時,他們要求保持他們自己已經舉行了二百多年的彌撒禮儀。實際上,直至改革時,教宗和主教(教會的大人物),早就是以祝福來結束彌撒,但並不屬於彌撒的一部份,他們是在走出聖堂的時候,劃十字向民眾祝福的,就如現在,在主教的大禮彌撒後,主教們所做的一樣。那時神父們是不許這樣做的,因為這是主教們的特權。
但是教友的虔誠,要求「被祝福」,而這項要求,終於大於那禁止的約束力。因為即便沒有主教在場祝福,教友們仍是渴望被祝福;早自十一世紀,教友們成功地叫許多神父給他們祝福,不必像主教們一樣,在離開聖堂途中多次祝福,只要在祭台上祝福一次就好了。
這種習俗傳開了,最後甚至是如有神父不給這個祝福,便是得罪教友。這種做法,教會先是容忍,後來加以許可,最後付以法律效力。主教們也開始在祭台上面祝福了,不過要用一種更隆重的詞句,而且經常用「唱」的,神父卻不然,即使是大禮彌撒內也是用「說」的來祝福。現在祝福的詞句(不論是主教用的,還是神父用的)是1604年規定的,儘管早自十四世紀,祝福已成為彌撒之一部分。
晚近彌撒禮儀的改革,有許多建議,但是據我所知,沒有人建議取消這個祝福。只是有些權威人士認為應把它換到「彌撒禮成」之前;按「彌撒禮成」本身的意思,的確為整個彌撒中最後的一句話。這個建議已被採納。
我個人認為「祝福」和「彌撒禮成」孰先孰後,並不太重要。我們可以把這祝福視為禮成的一部份。如果我們說了「再見」,以後再加上「天主祝福你」,不是也很自然?主基督在橄欖山上便是這樣做的。不管如何,這種安排也有一種好處,那就是教友最後以有力的「阿們」答覆。用這個字來結束彌撒當中那麼多的祈禱是很好的,因為按「阿們」本身的意思作為整個彌撒的結束也是名正言順的【註1】。現在教會既規定先「祝福」後「禮成」,當然也有其道理。
Benedicere(「降福」或「祝福」)這個拉丁字直譯是「說好話」、「言好事」。在聖經語彙裡(禮儀用語從之),「降福」這個動詞有兩個意思:其一,是聖詠作者用的最多,提醒人和所有受造物要「讚美天主」。其二,則是「願天主降福人」,如依撒格對兒子雅各伯的祝福:願全能的天主祝福你(創二八3);或梅瑟向天主要求的祝福:上主天主,請祝福以色列人民,請祝福祢給我們的土地(申二六15)。
在第一種意義下,我們關於天主或對天主「說好話」,那就是「讚美」祂、「感謝」祂。在第二種意義下,天主對我們「說好話」,也就等於天主對我們「做」一作好事。因為天主從來不說空話,祂的話就是「行為」,祂的任何言語一定發生效果(希伯來文的dabar意指「言語」,同時也指「行動」)。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創一3)、「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詠三三6)。
神父在彌撒裡用的Benedicat(降福),是第二種意思。他祈禱:「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向你們言好事」,意思是說「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給你們做好事」。但他提醒我們,要給我們做好事的天主是父、子及聖神——三位一體。所以我們是由聖父、聖子、聖神接受恩惠。這句話立刻使我們進入奧蹟之中。
因為只有一個天主——是天主三位一齊做的,因為三位是一個天主。那麼,我們怎麼又分:來自聖父的恩惠,來自聖子的恩惠,和來自聖神的恩惠呢?我們這樣說,只是一種歸名法(Appropriation);那就是把某種恩惠歸於其中一位,而不特別歸於其他兩位(雖然如此,實際上一切恩惠都是一齊由三位來的)。我們用歸名法來說,是根據天主親自啟示給我們的聖經。所以我們這樣說並沒有錯(當然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很多,多得在此無法深入)。
在天主給我們的恩惠中最大的恩惠,祂給我們做的最大的祝福,沒有比把祂自己賞給我們——天主聖三居住在我們內心——更大的了。天主用最親密的方式與我們同在,進入我們的心中與我們有個人的接觸。但是我們每個人只是「一位」,而天主卻是「三位」。所以我們跟祂的關係是三層的。
聖保祿綜合這一點:「當我們救主天主的善良,和祂對人的慈愛出現時……按著祂的計劃,藉著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救了我們。藉著我們的救主基督使我們豐富」(鐸三4-6)。天主因派遣祂的聖子,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個來親近我們。聖神是聖父聖子彼此相愛的聯繫,而這個聖神是藉著聖子在賦予新生的聖洗中,豐富的傾注在我們身上,這樣使我們與祂成為一個。在聖神內我們聯合基督而經由聖子而成為天主子女,如此我們就出現在聖父的聖愛中。
神父說:「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願天主降福——願天主言好事——願天主給你們『做』好事」。當我們參加完彌撒出來執行我們的使命時,天主已經給我們做的和繼續要給我們做的好事,是不可思量地偉大而奇妙。我們只有以敬畏和感恩的心情,躬身在我們身上畫十字,並由內心裡喊出「阿們」。
畫十字,也是祝福的一部分。神父在空中畫十字,好像是要把它投射到我們身上;而我們好像是要把它抓過來,透過我們相應地畫十字的動作,把它移到我們身上來。
畫十字是祝福禮的一部份,那只是按外在的禮儀來說。但是如果按它的內涵來說,「十字」的意思就更深刻了;因為它確實是這項祝福的來源,而且是所有祝福的來源。任何神恩寶藏,都是救主藉十字架得來的。
基督因聖神恢復了我們的人性,把聖神豐富的傾注在我們身上,都是由於祂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大業。因祂的復活,祂恢復了我們的生命——祂得以復活,只因祂在十字架上以死亡摧毀了我們的死亡。「十字架」是祂勝利的工具,是走向光榮的途徑,是使我們——祂血肉的弟兄姐妹——分沾祂榮耀的力量來源。所以一切祝福和恩寵,都是來自十字架的力量。
並且沒有比彌撒中十字架的力量更活躍的了,因為彌撒正是十字架的祭獻。所以,在彌撒結束時,我們恭敬地、感恩地畫十字聖號;而且我們虔誠的用信德對這個祝福說「阿們」;我們帶著舉向天主聖三的心,充滿神力神恩的回到我們崗位上去工作。
「耶穌基督以祂的寶血,洗淨了我們的罪過,以證明祂對我們的愛,並且使我們成為皇天的司祭民族,以侍奉祂的天主聖父。願光榮與權能歸於祂,直到萬世萬代。阿們」(默一6)。
【註1】:「最後福音」不屬於向教友宣讀的經書(聖道禮),而是當時由於神職人員的熱誠,在更衣所脫祭服時誦讀的。1570年禮儀改革時,才把這段「最後福音」加在祝福禮以後,當眾誦讀。如此一來,「彌撒禮成」好像失掉了它的原意,好像說完了,而實際上彌撒還沒有結束。因此於1964年又取消了這段「最後福音」。也許有人認為很可惜;但是在祝福以後,有的神父願意「為他們自己」誦唸,並不會被禁止。無論如何,當年神父用拉丁文時,也只能自己一人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