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請舉心向上
聖路加告訴我們,當二位門徒往厄瑪烏去的時候,曾要求他們的同伴停下來跟他們一齊吃飯,「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耶穌來」(路二四29-31)。聖經學家不敢肯定這便是感恩聖事;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肯定:主在用餐前曾給他們解釋了聖經。當耶穌給他們講解聖經時,他們「心熱如焚」(路二四32)。
現在,每次教友們聚在一起,舉行那隆重而有意義的感恩禮聖餐時,先有「讀經」,這真是最適宜的前奏曲,而此前奏曲,當然也應該有二位門徒在厄瑪烏所體驗到的同樣效果才對。我們參與彌撒「聖道禮儀」,也應該是「心熱如焚」才對。
「聖祭禮儀」是由準備獻儀開始,也就是彌撒中稱為「獻禮」( Offertory)的部份。這是神父將麵餅放在聖布上,並將酒水注入聖爵內,當然伴以應有的祈禱文;同時教友也奉獻金錢(至少是主日彌撒中),做為購買聖堂用品──例如餅、酒、酒水瓶、聖爵、蠟燭、祭衣等,以及一切維持聖堂的費用。奉獻金錢是現代的方式,古時是奉獻許多物品。這個「為舉祭而作奉獻」的行動,乃是你參與彌撒中真實禮儀行動的一部分,比你口中偶而作的私人祈禱,更為真實。奉獻禮時,你應該全神貫注於祭台,看著神父的行動,這一階段便是彌撒中的默禱。
但是很快,就又到了「語言成為主要」的時刻,那就是當神父以代表教友發言人的身份,將預備好的獻禮正式奉獻為舉祭之用。他的奉獻詞,便是(一向)稱為「密禱經」(Secret)的祈禱文;此祈禱文和他預備餅酒行動中的祈禱文,有實質上的區別。因為伴隨他行動短短的祈禱文是屬於個人的私自祈禱文。而所謂「密禱經」,則是神父以你的名義來做的首席式祈禱文,這是奉獻禮中一切祈禱文中最重要的一個祈禱文,是神父以發言人的身份代替民眾向天主做的唯一奉獻祈禱文。
這個祈禱文按性質,是屬於公眾的,但教會卻是有好久的時間只是默默的唸它,這實在是一幕歷史的悲劇;結果,大部分的教友都不知道神父唸「密禱經」。感謝天主!大公會議已經把這種情形糾正過來了,奉獻經(也就是過去的密禱經)現在又恢復了應有的尊嚴,如同集禱經一樣,必須歌唱或大聲唸出來。你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要等好長的一段靜默時間,現在,你有充裕的時間,注意神父的奉獻經,而後自然而然地答以「阿們」。(你不能忽略過這個有意義的「阿們」,因為這是你在這部份的行動上,加以「有聲簽署」的唯一機會!)跟著神父就說「願主與你們同在」,帶出彌撒中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即頌謝詞)。
我們現在已達到了彌撒的中心──大感恩經,在這大感恩經過程中,要把我們奉獻的餅與酒,變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付出的聖體,所傾流的聖血。這是要我們最應集中注意力的一個時刻。
引起教友集中注意,正是神父與教友間一段相當長的對話的目的。這是全彌撒中最長也最豐富一段對話,也許還是全彌撒中最古老的一段對話。這些對話(原封不動地)至少從第三世紀就有了;而且在所有基督徒的禮儀中,這段對話是最具大公性。因此,有的學者以為這段對來自宗徒時代(第一世紀)。
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對答詞的意義。先是以「願主與你們同在」開始,這句話的慣常答詞,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意義。不過在這裡,它有著特別的含意。「願主與你同在」這句中沒有動詞(譯者按:Dominus vobis cum 中沒有「願」或「希望」的動詞),採用這句話,意為神父如同基督在最後晚餐時做的,現在也照樣做,所以他祈求「主(耶穌)與你們同在」,就像基督當年在最後晚餐時與宗徒在一起一樣。
而「主與你們同在」這句話也如天使曾一度向聖母所說的「主與爾偕」一樣。在這種情形下,可以記起一個事實,那就是你既是上主集會(教會)中的一員,也就是基督奧體;因此,你便以教友身份分享不同程度的基督司祭職;如同聖伯祿所說,天主願意你是祂「特選的民族,皇天的司祭,神聖的子民」。此刻所要發生的事,乃是以基督寶血印證新約中的選民──你們──和天主之間,重續(新的)盟約。被祝聖的司祭,便承認你的普通司祭職;在他要開始的大感恩經過程中,有好幾次,他會明示或暗示指出你這個崇高的地位。
現在他說「請舉心向上」──「高舉你們的心吧」。他有一個雙手上舉的動作,將他所說的「請舉心向上」表達更為生動。這句「請舉心向上」,只有在彌撒中這個地方出現,而在東方和西方的一切禮儀中,都是在這一部分出現的。不拘何時、何地,或用何種語言,神父領導教友奉獻彌撒時,都勸他們「舉心向上」。這倒底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心常常被引向某個對象──通常是被引向人世間的東西。一個磁針會被附近的任何鐵塊所吸引;它的針頭指上指下,指左指右,受附近鐵塊所擺佈。只有把附近的鐵塊完全移開,它才停止擺動,而指向一定的方向──地極。我們的心應該指向天主的,但可惜,在我們醒著的大部分時間,並非如此。
可是現在是屬於天主的時間,除了天主以外,不應該再有什麼使我們掛心的了;我們是被救贖的,我們是受過洗的,我們是司祭民族,正要舉行救恩的奧蹟。我們與基督一起復活,就如聖保祿向哥羅森人所說的,我們也「必須舉心向上,直到基督坐在天主右邊的地方」(哥三1)。我們現在必須上升,上升,超越以上種種,一直升到精神境界;在此,除了天主,再也沒有其他可以吸引我們心靈;在此,我們的心不再左右搖擺,而單指向天主,因為在天主那裡我們的心才能找到真實的平安。聖奧斯定說:「天主,祢是為祢自己造了我們,所以我們的心除非安息於祢,否則是不會平靜下來的!」這正是神父為什麼要向你說:「請舉心向上」的理由。「舉心向上」吧!
你對這話要答什麼呢?英國北部有一個人帶著他的新娘到牧師那裡去結婚,當牧師問他說:「你願意娶這個女人作你合法的妻子嗎?」他並不是答「願意!」反而詫異地說:「我就是辦這件事而來的呀!」。當神父說:「請舉心向上」時,我們答:「我們全心歸向上主」,我們的心要像那位新郎回答的一樣,正是為這件事而來!我們要表現出我們的心已經升向上主了。我們不正是在此紀念上主而舉行聖祭奧蹟嗎?
「我們全心歸向上主」這句話應該是每一位參與彌撒者的真心話。就如聖西彼廉(St. Cyprian)囑咐他的教友說:「不要使你的心口不合」。很快感恩祭宴的高峰就要開始,你的舌頭雖然靜下來了,你的心卻要持續剛才所說的,在這整個過程中,你的心要與主在一起。
這當中的靜默不應該是純粹的空白──動作的停頓而已;這個靜默應是充滿祈禱的靜默,有許多「歸向上主的心」的內在行動。因為你必須舉心朝向你的大司祭,他正在重新舉行救全世界的讚美與感恩之祭。你的心應與神父一齊重行重說主當時所做所說的話:「在祂受難的前夕,拿起餅來……感謝了……交給祂的門徒說:你們大家拿去吃……,你們大家拿去喝……,你們要為此紀念我而舉行這事。」第二天祂就在髑髏山(加爾瓦略山)單獨奉獻了聖祭;但從此,一如祂最後晚餐中所安排的,祂不再單獨奉獻聖祭;這聖祭成了教會的聖祭,是教會的聖潔子民的聖祭。
在希臘禮儀中,前面這段禱詞稱為「舉祭」──「Anaphora」,是一個含有「向上舉」的名詞。所以,在聖祭禮中的靜默時,按照你曾受過洗禮的教友身份,作為神父以及基督的共祭人,一起將聖祭向上奉獻給天主聖父──這正是你的特權。這種舉祭,內涵著你的舉心向上,所以你一定會「舉心向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