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聖、聖、聖

 

你擅長「神入」工夫嗎?你若願意,你能使你的「神入」工夫達到最高峰嗎?如果你擅長「神入」,那麼你在下面彌撒的一項行動中,算是「萬事俱備」。

或者你不知道什麼叫神入,神入倒是很有意思的事。當你注意校運比賽中一個跳高的人跳過去(或跳不過去)時,神入的現象就使得你也跟著抬腿;或者你坐在前座,當司機來個緊急剎車時,神入的現象也使得你跟著用力去踏。

這種情形的發生,是因為在情緒方面你已和別人產生了認同作用;別人努力想跳過高柵,或緊急剎車,影響你而抬腿或踏足,這就是神入――乃是人心理機制的一種反應,使得你和身處某種情況的人,採取同樣的動作。

現在,彌撒裡也有一處神入的情形;這一處要神入,很可能正是為了發洩「神入」而編入禮儀中的。我說的是――大感恩經中「聖、聖、聖」(歡呼歌)這一部份。

神父勸導教友舉心向上,提議感謝天主的宏恩;教友們的答覆則保證他們是完全贊成的。於是神父開始向天主說感恩的話,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頌謝詞。他描述天主拯救人類的妙工,譬如:他引導人們回憶人類的得救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生命的恢復是由十字架上的死亡開始的;或者描述基督藉著死亡,而消滅了人的死亡,藉著復活而使人得以重生。這些理由激發他對天主的感恩之情,並感動他歌頌讚美天主。

當他們的發言人向天主說這些話時,他們都專心的在傾聽。於是他們感恩之情隨著發言人所說的話油然而生,漸漸地,他們在情緒上,越來越跟神父認同,一直到「神入」的最高峰,他們不甘心僅聽神父對天主宏恩的反應了。由於內心激昂,他們也要脫口而出。於是大家同聲的喊出「聖、聖、聖,上主!萬有的主;祢的光榮充滿天地!」原意正是如此!

嚴格說來,大感恩經是屬於集會的主持人――神父單獨的責任。事實上,教會初興時,只有神父宣讀這篇「大感恩經」,教友只有聽的份兒。神父在進行這個大感恩經時,按照習俗,有幾個要點:一開始他必須由他和教友之間的對答詞開始;結束時,他也必須談到天主的光榮,使教友們用「阿們」來答覆。而且在「大感恩經」過程的中間,神父也必須敘述基督救人類的事蹟,儘管神父可以自由地從救恩史中,決定選出那幾件來特別提出。

如此經過幾代以後,這種臨時編述的大感經,必須事先編好,甚至先寫出來。我們現在尚存、有最早寫成的大感經,那是依玻理(Hippolytus)的大感恩經,約在主後215年間寫成的。這個文獻裡沒有教友的部分,從開始到終了沒有間斷,由主教或神父單獨來唱的。

但在一百年以後我們發現,不拘是何種語言或何種禮儀,教友們在大感恩經中間,便與神父同聲一起高唱或朗誦了。這段插入的祈禱文,正是為教友們參加的。好像教友的這種「神入」形成,成了一股有力的潮流,傳到各地教會;各地的教友逐漸都有參加(出聲)的趨勢。這可能是由於原先即席口述的大感恩經,而後要事先仔細編好,於是效果提高之所致。不拘是否確實如此,反正在第四世紀時,毫無疑問的,教友們的這種神入得到了表現的機會;他們的部份已經編入到大感恩經裡去了。

加入的這一部份,就是我們現在稱為「聖、聖、聖」的一段(歡呼歌)。這部分從一開始,一直視為是神父與教友全體的大合唱。最初的調子是延續神父唱的頌謝詞接連下來唱,一直到了第九世紀都是如此。

當時大家希望這段歌唱更具快樂氣氛,遂加上了管風琴伴奏(這是想到大管風琴伴奏彌撒其他部分以前好久的事!),而後又加上鈴聲,表示快樂的聲響,就如在建立聖體節和復活節彌撒中唱「光榮經」時的搖鈴一樣。

可惜,這樣的情形在九世紀廢棄了!那些遠超過一般教友能力的複雜曲調,使「聖、聖、聖」只限於聖職人士會唱了。再後來,那些多聲合唱,更是只有受過音樂訓練的歌詠團才會唱。在大禮彌撒中,琴和鈴還存在;可是在普通彌撒中,只剩下一個小鈴鐺,而且只搖三下而已,真是遺憾!這種情形是應該反轉過來。在大禮彌撒中,「聖、聖、聖」的調子應該要簡單,使所有教友都會唱(當然還要伴以琴和鈴聲),而在普通彌撒中,教友們一起大聲朗誦(至少伴著鈴聲)屬於教友的部分才是!

任何一個堂區的教友,如果放棄朗誦「聖、聖、聖」這段經文,就是放棄最寶貴的權利之一,放棄大感恩經中行使「天主家庭內一份子,神聖子民」(弗二19)的權利。

再進一步講,在「聖、聖、聖」聲中,教友所作所為,並不僅此而已――他們且是與天上的天使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呢!這段經文,是教會根據依意亞先知神視的描述(依六3)加以改編的。依撒意亞在聖殿裡,看見天主坐在至高者的寶座上,又看見有生著六支翅膀的愛火天使們彼此喊著說:「萬軍的天主是聖的、聖的、聖的;整個大地充滿了『祂』的光榮」。

我們要注意,教會如何改編天使的話。愛火天使們不敢直接向天主講話,他們只是彼此談論祂而這樣說。可是,教會知道自己是基督的淨配――是祂所救贖者的集會;因此,她敢直接的向天主說:「『祢』的光榮充滿天地」。天使在那裡只唱出:「整個大地」,可是教會卻唱出:「天地」。教會不只是想到聖殿,想到她敬拜天主的建築物,想到地球而已,教會將圈子放寬,連「上天」也包括在內,所以教會聲明自己的讚頌,有權利與默示錄四章8節所描述的那四個活物――天使――聯合起來,不停的歡呼:「聖、聖、聖萬軍的天主――全能的天主」。實際上,教會已超越了這四個活物――天使――,且囊括無數天使,教會常是先提及天使和總領天使以引導教友進入「聖、聖、聖」的歌詞,她要「我們也同他們,謙恭地讚頌:聖!聖!聖!」。

我們不妨摘錄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憲章》第8號,它喚起這個真理的:「我們現在參與地上的禮儀,仍是預嚐天上耶路撒冷聖城的禮儀,我們現在是在跋涉的旅途中,我們的基督在那裡正坐在天主父的右邊,做為至聖所和真會幕的司祭;我們與天上的萬軍合唱一個光榮天主的歌曲;我們紀念聖人們,是希望和他們成為伙伴;我們渴望救主――我們的主基督,直到祂――我們的生命――出現,我們也要與祂出現在光榮之中。」

要讓我們的聲音和天使們的聲音聯合起來,只有我們是被救贖的人才可能。在我們的救主降來以前,天門是關閉著的;就連梅瑟和達味那樣的聖人,雖然他們可以讚美天主,可是他們的聲音是無法與天使們的聲音聯合起來的,因為當時天上和地下交通中斷了。他們的聲音只是一隅的獨語而已。

可是現在呢?因為天門開了,我們可以聽到天上的和聲,而且我們的聲音也可達到天使們那裡,所以我們與天使形成一個強大的歌詠團,一齊來讚美天主。而且天使們也一定喜歡我們能夠與他們一起歌唱;因為我們的歌聲增強他們的歌聲――這不止限於幅度的增強,而且品質上也增強了。儘管聽來令人驚奇,但事實仍是我們的歌聲竟超越天使的歌聲。因為天使們的歌聲,充其量也不過是純受造物的歌聲而已,可是我們的歌聲卻不止於此;因為我們的歌聲是「神歌之聲」――是由天主三位中的一位說出來的。

明明是人的歌聲,怎麼會是神歌之聲呢?因為在我們人中有一位是天主,那就是主基督。天主三位中,沒有一位成為天使,可是卻有一位――天主第二位――成為人,是這個人現在領導我們這些被救贖者的歌詠團。祂是教會的首領,現在正藉著我們的口讚美天主。教會歌頌天主時,是基督在歌頌天主。我們的歌聲就是基督的歌聲,當然這樣的歌聲就超越了天使們的歌聲。所以,我們藉著我們的首領,比天使們唱的還要好!

當然,這種說法是指的我們真從心裡唱。如果只是一些沒有意義或心不在焉的聲響,那就不可能如此了。所以你要學習這些字的意義。

「萬軍」或「萬有」是什麼意思呢?一般這個字是譯為軍隊或「一大群」,但是它最基本的意思是「力量」,不限於人或天使。這個字包括宇宙內所有的一切「力」――不拘是有靈性者或無靈之物的力,統統包括在內。天主是萬有引力的主,電力以及任何維持宇宙運轉的力量,擴張、爆炸、進化的力量,凡科學家能指出的任何力量,天主都是這些力的主宰。現在科學語彙中所稱的發射火箭或人造衛星的力量也一樣,也許把這個字,以現代名詞譯為「宇宙力」(Cosmic forces)更好。這樣包括以上種種的力,還包括有理智的人類與天使(連外星人等,如果有的話)也包括在內,凡天主無限力使之存在的任何「能力」統統包括在這個字裡。

當你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以鼓勵神父代表你感謝天主,進而神父唸頌謝詞時,你便可以乘機提高自己神入的情緒。要好好地用你的彌撒經書!同時要想到前面提及有關依撒意亞先知書的那一段,並想到教友、天門、天使、基督等等,你就會增進神入情緒,終於急不可待地喊出在大感恩經中應喊的部份:「聖!聖!聖!」,而且喊的同時是想著這經的意思,誠懇的喊出來:「聖!聖!聖!主!萬有的主!祢的光榮充滿天地!」

但願這經常對你是引人入勝的經驗!使你有意識的與神父、基督內的眾弟兄姐妹、天上的天使,同聲歌頌,聲聞於天,直至天主寶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