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修

回憶一下古老沙漠的傳統,教會何時興起隱修制度?大概是在教會得到平安以後,即君士坦丁大帝宣佈基督宗教成為合法宗教更進而成為「國教」後,表面上不再有教難,天主的福音開始廣傳天下;但有一群人卻立刻發現在羅馬城找不到天主,於是起身到曠野去。當迫害停止時,是指教會不再直接面對武力或刀劍的威脅,但並不表示世界接受了基督信仰、接受基督。世界仍是黑暗的。普照每人的真光進入了世界,但祂並不屬於世界。當世界看起來不再是基督的敵人時,我們基督徒應該「主動」成為世界的敵人。當世界不再戕害我們時,我們很快就鬆懈了,很自然要去擁抱世界。然而,讓我們看看保祿的話:「世界與我已被釘在十字架上,我與世界也被釘在十字架上了!」這是什麼圖像?保祿意思是,他再也不看這世界,與世界老死不相往來。我們都活在世界上,因此需要高度自覺。沙漠教父們總是教導人要逃離世界:「逃!逃!逃!必須離開世界。」一位曠野隱修者祈禱說:「主啊,請祢引導我進入救恩的道路。」天主回應:「逃離這個世界,你就得救了!」逃離這個世界是什麼意思?就是我現在要給各位介紹的第一個題目:「孤獨」或「獨修」。

經驗到這世界帶給我們強大壓力,強迫我們過不想過的生活,做不願意做的事,是今日人類共同的體驗。我們聚在這裡參加避靜,離開這情境,有一個來自福音的深刻理由:「你們來到荒野的地方休息一下。」我們今天停不下來,不知道該做什麼選擇,什麼是我們生命的歸向?我們只想滿足這世界給我們的「必須」:必須讀書上課、必須工作賺錢、旅行、服務、照顧窮人、上教堂、祈禱、念玫瑰經 …… 並沒有好好去想到底為什麼,因而被動地淪為環境的一部份。這就是沒有自覺的能力,就是「俗化」!成了環境的奴隸,不知道自己該做選擇,甚至連神職人員的服務也不自覺地俗化,而與一般的社會慈善團體沒什麼兩樣!但我每次去看一個基督教的牧師朋友,他一定邀我一起祈禱,這行動深深感動我,使我體驗他是屬於神的人,也願意把來訪的人也變成屬神的人。我努力朝這方向學習,但必須承認成效不大。我在大溪有個讀經團體,我鼓勵參加的朋友,每星期來聚會時先到聖堂中朝拜聖體、祈禱片刻,但成效很小,大家都是忙著寒暄聊天。對我而言,這是信仰還沒生根的明顯記號,還需要不斷努力。

再舉一個例子:毫無疑問,「手機」是偉大的發明,但卻讓人活得更沒有自我,更是環境的奴隸!所以我們應回到沙漠教父的教導,逃離世界,進入獨修的境界裏,在獨修中才能誕生新的生命。過去對獨修有很多誤解,以為是獨自一人,不受打擾。不是的!也有人膚淺地誤認為獨修是自私,自我修煉,只需讀經及跟天主在一起就夠了。這也不對!基督徒生命是要影響人、跟人分享的!他們逃離世界,卻更深的影響世界。逃離世俗的目的是要以新生命重返世俗。如先前提到的聖安當的故事,聽了福音之後,離開人群前往沙漠二十年,然後回到人群中,深深地影響世界。聖本篤也是一樣。

獨修是一個穩固的園地,讓我們在裡頭可以真正的悔改。「悔改」字面意思即是「轉面」或「轉向」,不過我們大多都得了肌肉僵硬症,很難轉呢!悔改的確是很難的。到底什麼是孤獨的情況?從以色列曠野經驗來講非常重要,我們每年四旬期都一起聆聽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故事,然而曠野中有什麼?簡單說什麼都沒有,當我們閉上眼要靜下來時,卻發現那時最無法靜,心中有的想法幾乎都跳了出來。很多人怕獨處,幾乎沒有人不怕!而沙漠教父在曠野中無非就是藉著外在的幫助,讓他們更堅持在獨修內。理論上,在具體環境裏當我眼睛閉上,就是自己一個人,把我的各種感官都關起來,跟外界沒有接觸。對外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當然也可以,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很難。

當我們到本篤修院,相對的比在堂區做避靜容易的多。但在曠野內經驗到一切都浮現出來時怎麼辦?大家常問:「一祈禱就分心怎麼辦?」我想答案很簡單:「收心!」門打開了,就再把它關上。就這麼簡單,除此之外別無辦法。當我們堅持下去時,採擬人化的說法:這些吸引人的妖魔鬼怪就會累。獨修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堅持下去」!堅持到最後,慢慢地就會除去一切,結局是跟主相遇。這是最後的目標,是沙漠教父教給我們的,從來就不容易勝過的經驗。聖安當為何能在沙漠二十年,絕非天經地義,有很嚴重的挑戰在其中。而且在遇見天主之前,要先遇見自己,這時會清楚地發現自己是罪人,是軟弱的。人是無能的,什麼也做不到,這是人在孤獨中最難忘的經驗,正因為什麼都沒有,沒有電話、電視、聖經,唯一能投靠的,只有天主。

在投靠天主之前,當然還有很多東西來影響我們。這是耶穌在曠野內三次誘惑的啟示。「顯示你是天主子,把石頭變成餅」;「顯示你是多麼轟動武林,從這裡跳下,翩然落下」;「你看普世一切都是你的,但你要朝拜我」。面對這些權利、慾望、財富的誘惑,耶穌當下的選擇是投靠天主!「人活著不只靠餅,也靠天主的話」;「人不可試探天主,只該朝拜天主」;這些關卡一定要過去,否則就沒有辦法跟神在一起,仍舊活在困境裏,活在世俗壓力中。不過,在曠野中比較容易經驗到:人只要呼喊天主,祂就在。耶穌曾說人活著不只靠餅,更需要靠天主幫助。只要我們轉向天主,就會發現祂跟我們在一起。問題是我們不轉向天主。

神父在宣講前是怎樣準備道理的?根據我的觀察,很少神父為了宣講而祈禱,反而多讀書,甚至尋找現成的道理文稿。這是誘惑!書當然要念,但是,是在平日念;真正的宣講者,是要讓人回到內心,回到天主聖言內,而不是傳遞知識。許多青年的神師們不斷辦活動,希望能勝過基督教,可是有誰能引領人真正經驗到耶穌而注視祂呢?這當然是很高的要求。不過我仍認為,影響一個人算一個,比起我們花千百倍的精力辦一個大活動來得更有意義。

今天我們在此談福傳、談使命、談靈修,到底該如何做?其實古老的原則仍是最有效的,我以盧雲神父的例子說明:盧雲曾經請教過德肋莎姆姆如何做好神父的職責,德肋莎姆姆給他兩個「簡單的」建議:

1. 「每天盡可能的常陪伴耶穌!」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去經驗獨自去尋找天主。這當然需要有非常高度的堅持紀律,不要兩三個月沒成功就放棄,再次提醒各位,聖安當可是花了二十年努力!2007年9月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德肋莎姆姆黑暗期的報導,有張照片是德肋莎姆姆一個人跪在聖堂前祈禱,她多次說,那是她每日生活最重要的時刻。然而,她也說在祈禱中很少感動到流淚,而常常是什麼都沒有,大部分是黑暗、充滿懷疑的。但是她仍堅持下去,今天成為我們的信仰楷模!

2.     「不要去做明知是錯的事情!」這是最簡單的「分辨」原則。分辨什麼是天主旨意也許很難,但我知道什麼一定不是天主旨意,神學上一直是用否定法。不要做你認為不對的事,譬如年輕人上網,不該看的網站不要看。

身軀瘦小的德肋莎姆姆每天忙祿不已地照顧窮人,卻給了如此簡單而深刻的建議,十分令人驚訝。我們都該好好學習這兩件事:盡一切時間盡可能地常常、而且長時間祈禱,並且不要做自己清楚不對的事。最後提到人在孤獨中會有很強的同理心,經驗到自己絕對的孤獨軟弱,什麼都沒有!

獨居是一個悔改的場所,是一個偉大的戰場,同時也是跟神相遇的甜蜜地方,結果正如耶肋米亞先知說的-將我們鐵石的心轉換成血肉的心;同理心也是現今最缺乏的。最後給大家兩點建議作為這個段落的結論:

1. 建議大家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祈禱。每天25分鐘的呼吸操練是一個起步,覺得無聊或沒什麼收穫時,仍要堅持下去,時間沒到絕不走開,將時間完全獻給天主。

2. 在生命中發揮同理心。跟受傷的一起感到傷痛,跟哀哭的一起痛哭,使我們的心變成血肉的心!

以上是我們這一次聚會的分享,希望能伴著呼吸操練帶給大家簡單的靈修。今日的獨修不再是一個人到曠野中,而是每天有固定時間地點離開世俗,然後帶著同理心回到世俗。這像是耶穌當初告訴門徒說:你們到曠野去休息一下;隨後耶穌看到群眾,立刻就擺上盛宴款待 ─ 五餅二魚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