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靜引言;覺察、反省、行動 ;呼吸操練

避靜引言

耶穌基督 在我心中照耀 不要再讓黑暗對我說話

耶穌基督 在我心中照耀 打開心門 迎接祢的愛

避靜時希望大家將手機關掉。我們太難放心,一直活在被強迫被制約中,擔心什麼事被漏掉,我們很希望同時做很多事情。但我覺得要學習的是,認真地選擇與反省內心真正的感受:「我應該如何生活,我真正要做的是什麼?」我不敢講,每個人真正清楚天主的旨意,但是要清楚這是我要做的,而且願意把它做好。有一個陷阱是「我們可能是被迫的」。我們身處在現今的社會裏常是被逼迫的,人幾乎是變成不選擇,這是一個真正的困境!

覺察、反省、行動

社會訓練我們做很多事,可是,幾乎絕大多數變成只是反射動作。一般而言,做任何事都有三個步驟:首先是基本的「覺察」,接著「反省」該如何著手,最後才是實際採取「行動」。但今天我們幾乎沒有覺察反省就直接採取行動了。例如:我們想盡辦法舉辦各種福傳大會,卻不思考到底有沒有需要?是否真的有其迫切性?我最近開始偶爾接受邀約去大陸服務,先前卻是想了好久,之後覺得可以去,但應將範圍限制在為大陸的修院或神父們服務;不接受為教友服務的邀約,因恐怕應接不暇。這是我經過仔細分辨做出的決定。但是我們整個教會就是一股大陸熱,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窩蜂。很少人細想我現在到底是在什麼樣的處境與位置?

最近有很多令人哀傷的故事。聽到有一位年青的神父上吊自殺,令人很難過;還有出會的修女自殺。到底怎麼回事?我們覺得很有神修基礎的人,卻走上令人傷痛的路,真是想不通!連想陪他們走一段路都不可能,因為根本不認識他們。我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多年得了憂鬱症,最近聽說自殺死了。我非常難過,但並不太自責,因為知道憂鬱症有很多醫學上的因素;可是我更覺得這世界真是黑暗,魔鬼很厲害!讀若望福音所說的「光與黑暗」的戰爭,再從信仰角度反省,真是如此。

到底什麼是避靜?希望參加避靜的朋友,不是因為辛苦很久而想休息一下,不是為了長年未解的問題,來聽聽神父可能會給什麼高明的建議。我希望各位來到本篤的會院,知道本篤會的精神是「尋找天主」。尋找天主、尋找靈修生活,是不可能速成的,連聖保祿也沒有速成。保祿回憶他的經驗曾說:「當天主把他的聖言啟示給我,叫我在萬民中傳揚他。我當時沒有跟任何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在我以前做宗徒的人,我立刻去了阿拉伯,又回到大馬士革。此後又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拜見刻法。」從他經歷了大馬士革的神秘經驗,到他去耶路撒冷見耶穌的門徒時,已經隔了三年多,我們不知道保祿在這期間做了什麼,很可能類似今日所說的大避靜吧,為能好好反省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叫。

聽過很多沙漠教父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一位十八歲的富少年,變賣一切施捨給窮人,一無所有進入沙漠曠野,一去二十年。當他「重出江湖」時,人們發現他變成一個「成熟」的人,從各地蜂擁而至向他討教。晚年他又回沙漠,直到106歲去世。這人就是聖安當,他用了整整二十年的功夫尋找天主。希望我們不需二十年或三十年去達到那樣效果,但願每次避靜至少能是一次神修生命的起頭,透過非常簡單的練習,意識到我們和天主之間的具體關係,這應該是一個好的起步。

我給各位的第一個挑戰是:「不要閱讀任何資料」!除了給你們的一張資料之外,什麼也不看,連聖經也不要看。提供的資料內容是大家都聽過的「呼吸操練」,但也許從來沒有這麼密集認真的做過。除了操練的時間之外,可到戶外散步。聽過田毓英翻譯的《默觀祈禱》這本書嗎?根據我個人操練的經驗覺得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我的資料基本上是從這本書取得的,請大家這兩天就照著練習。

明天開始有三個簡單的分享:談論「獨修、靜默、祈禱」。希望在個人領域內為信仰作證,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維持獨修、靜默與不斷的祈禱。其實當中並無新的道理,以我自己經驗而言,在教會內成長我們不缺道理,真正缺的是 ─ 用句通俗的話就是 ─ 被耶穌電到的那種感覺!覺得自己真的是不能跟祂分離的那種感覺!因為講道理很容易,我自己常在彌撒或其他場合服務後,自問有沒有被感動?也許當時有,但是第二天醒來卻忘掉了,表示根本沒有用。因此我不再過度期望講道理會有什麼了不起的效果,而是常想到底該怎麼做?盧雲神父曾說:「大家都知道祈禱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這是大家都肯定的!然而事實是,我們都不祈禱!」我也經常以此勉勵自己。希望這兩天的練習能夠幫助各位去覺察。

我最近讀的神修書籍中,有兩本耶穌會士寫的,一本是《驚奇的天主》,另一本是《默觀祈禱》,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人只能在自己內找到天主,要找到天主當然要先找到自己。基督徒除了辦告解、參加主日彌撒、守齋等表面層次活動之外,尤其對於一個期望在尋找天主路上更進一步,更想跟神有接觸的教友,更非有紀律(discipline)不可!這是目前教會非常需要的。如果一個教友不能每天祈禱,我只能說:「通通免談!」只能求天主保佑,沒別的辦法。其實每一個操練與祈禱都很難,難在能否堅持下去。我們讀過很多神秘神修的作品,無論是十字若望或是大德蘭、小德蘭,任何一個在神修經驗留下經典作品的人,大都逃不掉所謂的「黑暗時期」,而這時期遠遠超過其他時期,但必須跨越過去。我常鼓勵教友去試試,有人跟我說很難、且都沒有感覺。我問說做了多久?教友回答說一個星期了!我說你再試兩個月好嗎?世上能立刻嚐到味道的事情,大概只有煙、酒、毒品與色情,其餘相對是很少的。具體生命的成長中是如此,甚至夫妻愛情也不例外!要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維持高度的生活品質,需要高度的紀律!我們知道,要讓家庭繼續成長,一定夫妻持續努力;在學問上要有成就,必須不斷看書研究;事業上想要發展,也得不斷與人溝通與洽談等 …… 像這樣的決心正是我們在追求天主的路上需要學習的。

介紹發給各位的操練資料(附在本文後)是很簡單的練習,目的是意識到自己。要意識到自己,需要從初步的呼吸練習開始,意識到身體各個部位。有一說法可將中國跟西方基督信仰靈修結合一起,就是這個「氣」的概念。幾乎在所有的語言中「聖神」和「氣」都是同一個字。因此推薦這個簡單呼吸的練習。

我知道,沒有一個建議能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既來之,則安之,不妨試著練習看看。若有人感到特別被聖神觸動,願意自己祈禱也很好,不出席講座也無妨,我們會按照排定的時間來開始。我會儘量把語言縮減到最簡單。這種呼吸操練完成一次約需廿五分鐘,千萬不要急,得慢慢來,可以將操作指示看熟再做,甚至錄音下來跟著做,不必擔心記不住,或那一步驟漏掉,主要是藉著氣的運行,意識到身體的存在,如發現身體可以從緊張到放鬆,那便是不得了的成就。這兩天盡可能去練習,做完一兩次就到外面去走走,接觸大自然,但是儘量不用腦。

另一個建議是參加本篤修女們的日課祈禱,這是教會古老的傳統,是一種很好的祈禱方式。這次避靜採禁食的方式,也是在四旬期中古老傳統發掘出來的。建議可能的話就不吃東西,不過還是要因個人身體狀況而定。聖經上提到守齋、祈禱、施捨是連在一起的,人類這些長久傳下來的智慧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勉強,有人若有需要進食,敬請平安寧靜地享用。我們只是建議大家,把握機會在四旬期中深入體驗這種守齋祈禱。(未完)

 

【附錄】

呼吸操練

資料來源:《默觀祈禱》頁69-71

坐下來,意識你的身體,問自己覺得身體狀況如何。你不需要回答。這個問題與接下來的問題只是為引起你的注意,使你覺察到現在的器官意識。用三四分鐘覺察你的身體,每個部位約用半分鐘:先從接觸地面的雙腳開始,接著覺察下半身、上半身,手,最後到臉部。然後問你自己是否準備好開始了。

把你的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專注呼吸,感覺空氣的進出,不要刻意用力呼吸,我們並不是要用它來做什麼,我們只是要覺察。無論你的呼吸是急緩深淺、規律或不規律,都不重要。只是覺察你如何呼吸就夠了。覺察到自己用鼻子呼吸後,接著注意空氣在鼻孔內進出,試著感覺空氣在鼻腔裏流動。不要為了更有感覺而做深呼吸,要用你內在的耳朵聆聽你鼻腔裏的動作。在這察覺中停留半分鐘。

接著依序嘗試感覺下列部位:

*    鼻腔下部有何感覺

*    往上移動一點,對鼻中隔這裡有何感覺

*    吸進來的空氣比較涼爽,呼出的空氣比較溫熱。你覺察到這種溫度的

變化嗎?

*    鼻腔上部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    隨著呼吸道,覺察到空氣先往上升,差不多在兩眼間轉向背後。你能感覺到這些嗎?

如果中斷了,沒有關係。聆聽你的內心,你是否感覺到空氣的流動?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感覺這些部位,而是「學習聆聽」。

*    感覺你的呼吸,試著一步步的跟著呼吸

*    然後呼吸的方向往下移動,慢慢地從後邊到達口腔。空間加大了,並且更接近了。

*    有沒有空氣進入口腔?

*    注意聽你的喉嚨。你如何感覺空氣在喉嚨裏流動?

*    把你的注意力移到喉頂。那是一段長路,感覺一步步往前進。

*    空氣是怎樣通過喉頭,沿著氣管流向支氣管?

*    空氣再從支氣管分散到肺裏。你感覺到空氣經過支氣管嗎?

*    我們現在來到肺部。你感覺如何?

*    把注意力集中到肋骨上。肋骨隨著呼吸而律動。你有感覺肋骨的起伏嗎?

*    橫隔膜在胸腔的下方。這裡是呼吸運動的原動力,會上下移動。你感受到了嗎?

*    再將你的注意力往前移。試著直接感覺橫隔膜下方的器官,這些器官因呼吸而向下擠壓,再回復原來的高度。

*    進一步注意腹腔,試著意識空氣向下擠動你的腹部,又回到原位。要非常

專注地停留在當下。

*    繼續以熱烈的興趣停留在覺察中,那裡正發生什麼事?

*    繼續覺察,不要中斷。

默想的特性是:保持清醒,臨在當下,無關喜好,堅決地只專注於當下。

這個操練要持續20~25分鐘。最好的方式是先讀幾遍上述要點,直到每個階段都清楚為止,然後開始操練。開始操練時,請把書本擱在一旁。即使閉上眼睛也不看書,你也能察覺到身體的不同部位,直到你不再覺得想要前進,而平安地停留在當下。(你也可以把覺察的步驟錄下來,跟著錄音做操練,記得要在每個問句之後至少停留半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