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若望福音有約(下)
若望福音記載了許多人和耶穌相遇的故事,上一篇我們已介紹了兩個,在這裡我們繼續分析另外兩個生動的故事。
-
1.耶路撒冷聖殿的「猶太人」
首先是一個發生在聖殿區域、充滿戲劇性張力的事件(若二13-22)。耶穌在聖殿區域憤怒地驅趕換錢者及買賣牲口之人,耶穌的行動引發在場的猶太人提出強烈的質問,他們要求耶穌給予一個記號,證明祂有權柄做這些事,耶穌卻回答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吧,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當時之人都以為耶穌談論的聖殿是矗立在他們眼前的宏偉建築;但是在耶穌復活後,人們才明白祂所談論的其實是祂由死亡復活的身體。
這個故事中的「猶太人」代表一群熱忱的宗教人士,他們長久以來按著傳統在聖殿區域從事禮儀崇拜,如今這些運作良好、而且習以為常的宗教活動竟然遭到耶穌的挑戰,他們因而被激怒。在這個觀點下,這些「猶太人」可以代表任何世代的宗教權威人士。
今日的基督徒閱讀這個故事,能夠輕易明白耶穌行動的意義:在聖殿區域發生的浮濫商業行為令耶穌忿怒,耶穌的行動是舊約先知們態度的迴響。猶太歷史中先知們常常嚴厲批判司祭的生活和聖殿的禮儀實踐,並且宣告在末世之時,聖殿上將不再有任何商業行為:「在那一天,在萬軍上主的殿裏,必再沒有一個商人。」(匝十四21)
然而,被攻擊的「猶太人」也能對自己的言行提出合理的解釋:如果沒有商人販售牲口,朝聖者如何得到供物?如何能宰殺犧牲舉行祭祀?若沒有人兌換合適的錢幣,他們怎麼繳納殿稅呢?因此,在聖殿區域出現的的商業行為,不過是為了使聖殿禮儀成為可能的權宜措施罷了!
雖然今日教會和耶穌的時代相距甚遠,但相同便宜行事的狀況卻也同樣地屢見不鮮,相信耶穌的態度在今日也必定遭到排斥與拒絕!在尋求合理妥協、便宜行事的人眼中,耶穌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在這個故事中再次碰觸到若望福音對於耶穌的一個核心觀點:由於耶穌來自於另一個世界,因此對這個世界而言,祂永遠是一個來自「上界」的陌生人,祂的思想和見解永遠是獨特的,甚至連我們這些自認為跟隨祂的人,也和祂的思想大不相同。在這種區別上耶穌向我們提出挑戰,激勵我們追求更高的價值標準 ─ 天父的價值。
由於耶穌降生成人,因此只能使用人間的語言來傳達祂的思想,人由於本身的限制,不能超越現世的限制,因此常常誤解耶穌的啟示言論。當祂談到聖殿時,不僅是「猶太人」、而且連一切在場的門徒,都認為祂所談論的是以色列猶太民族一直引以自豪的雄偉聖殿,以色列的天主臨在的處所。直到耶穌由死亡中復活之後,人們才真正瞭解:一旦聖言成了血肉,天主的臨在便有了新的焦點,降生成人的耶穌才是真正的聖殿。
但一個根本的問題一直存在:我們真的認識了這個真理嗎?
-
2.尼苛德摩
尼苛德摩夜訪耶穌的故事(若三1-36),提供基督徒另一個特殊的反省機會。故事的主角是福音中相當特殊的角色,福音作者對他的描述著墨甚多:尼苛德摩受過高等教育、是以色列人的老師、猶太公議會中的成員、在人前享有尊敬與權威。然而他和其他猶太領袖不同,對耶穌沒有敵意,他屬於那些在耶路撒冷看見耶穌所行的奇蹟而相信他的人(若二23);但是他卻只敢在夜間來拜訪耶穌。尼苛德摩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因而認為耶穌來自於天主,相信祂擁有天主所給予的能力;但是尼苛德摩不瞭解神蹟只是一個「記號」(思高版聖經中的「神蹟」,希臘原文本來就是「記號」),不明白這個記號所象徵的真實意義:耶穌是成了血肉的聖言,神聖的天主子降生成人。
若望福音報導尼苛德摩奮力掙扎,希望瞭解耶穌的過程。以他的身份地位而言,他大概原本以為,自己來拜訪耶穌,表現對祂的尊敬,應該會使耶穌感激他。沒想到耶穌卻告訴他,他根本沒有看見過天主的國,也從未進入過天國。這些話對一個生於猶太婦女,因此成為天主特選子民的人而言,是極大的侮辱!耶穌用「誕生」的概念和尼苛德摩談話,告訴他這個世界(下界)的父母,只能給予自然的生命:「由肉生的屬於肉」(若三6);誰若想進入天主的國,必須經由水和聖神「由上而生」(若三5)。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主的國。」(瑪十八3)這句話的意思是把進入天國的條件,詮釋為要具有小孩子般的特質:不可驕傲自滿,必須完全依賴、信靠天主。
但是,若望福音中耶穌的話具有更豐富的意義:人必須完全變成新生兒,必須由天主而生,並由天主得到真生命。若望福音的耶穌活用了一個「雙關語」,希臘文中「由上而生」和「重生」是同一個字。尼苛德摩誤解了耶穌,他無法想像如何可以由母親「重(新誕)生」一次,他的瞭解只停留在這個世界(下界)的層面上,不知道耶穌所談論的是「由上而生」的、更真實的生命:由天主所給的、天主自己的生命。
對今日的讀者而言,這個故事也是一個挑戰。當我們讀到耶穌斥責尼苛德摩說:「你是以色列的師傅,連這事你都不知道嗎?」(若三10)也許將會心微笑,因為我們領受過洗禮,自認為瞭解耶穌。但如果我們繼續讀福音,耶穌說祂所告訴尼苛德摩的還只是地上的事,祂還要講述「天上的事」(若三12)!接著祂說自己是「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若三13)。我們大概也會問:為什麼耶穌把自己「由上而生」說成是「地上的事」?為什麼耶穌「已由天降下,卻又仍在天上?」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困惑,若望福音就達到其目的了。因為不只是我們,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完全瞭解耶穌,除非等到最後我們都變得和祂一樣,才會「看見天主實在是怎樣」(若壹二2)。因此,我們並沒有超越尼苛德摩多少,只不過我們所缺乏的瞭解和他不一樣而已。
福音並未透露尼苛德摩在與耶穌一夜長談之後有什麼反應,但他的故事也並未因此結束,而是還有後續發展。毫無疑問地尼苛德摩被耶穌深深吸引,稍後他甚至在公議會中為耶穌辯護:當他公議會的同僚們宣告耶穌有罪時,他提出抗議,指控他們並沒有按規矩先讓耶穌為自己辯解(若七50-52),而他卻因此遭受同僚的嘲笑。但是,在這裡仍看不出任何徵兆,顯示他們知道他是耶穌的一個門徒。因此,在耶穌公開生活的過程中,尼苛德摩應該一直是一個秘密的仰慕者,卻沒有勇氣公開承認耶穌。
對於這種神修上的懦弱,我們應給予耐心和諒解,事實上尼苛德摩最後終於顯示了他的勇氣,公開承認信仰。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許多知名的門徒都由於害怕「猶太人」而逃跑(若二十19),尼苛德摩卻出現了,帶來大量香膏敷抹耶穌並安葬了他。雖然尼苛德摩第一次來拜訪耶穌時,是在一個「黑夜」,他現在則如同一位門徒出現在「光」中;一百斤的香膏看起來似乎是過度誇張,但這一切正彌補了他過去的猶疑不決。事實上耶穌早已預見了這一切,祂曾許諾:「當我由地上被舉起來時,我要吸引眾人歸向我」(若十二32)。
尼苛德摩的故事帶給我們很大的希望,雖然我們直到如今面對耶穌一直猶疑不前,但是我們仍然隨時可以走向耶穌,接受他做主、做王 - 永遠不會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