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信仰困難重重(下)
-
妄用宗教的婦女
這位婦女發現耶穌竟然完全知道她的真實處境,沒有瞭解耶穌恩寵的邀請,卻只看見自己困窘難堪的情況,因此她再次尋找新的對策,企圖逃避這個令自己難堪的情況。她巧妙地奉承耶穌,說祂一定是一個宗教上的領導者,稱祂為「先知」,並再次提出問題說:「到底該在何處朝拜天主?耶路撒冷的聖殿?還是撒瑪黎雅的革黎斤山上?」(20)
這個女人什麼時候真的關心過這些神學差異呢?或者她上次到山上去朝拜天主是什麼時候呢?明顯地,這位婦女並非真正關心這個問題,只是再次企圖岔開話題!當人們遇到某些能夠挑戰他們生活的人時,往往藉著提出一些古老的宗教難題以轉移焦點,避免做出抉擇。這個婦女幾乎使宗教成為「遮羞布」,這正是人們妄用宗教信仰為保護自己的工具的極端例子。
-
真宗教:以心神和真理朝拜父
雖然,身為猶太人的耶穌可能會堅持,他們比撒瑪黎雅人更正確地認識天主的救援計劃。然而,耶穌並未如此回答,祂看清這女人躲避面對真實的意圖,拒絕被帶離主題。祂對那婦女說,這類的爭論已毫無重要性,因為不論猶太或撒瑪黎雅的宗教禮儀都將被取代,現在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和真理朝拜父。」(23)可惜,這位婦女根本不關心自己所提問題的答案。我們大多數人也和這婦女一樣,多次提問題,甚至一再更換神修指導老師,卻根本沒有真正關心耶穌給予的答覆!
-
耶穌是默西亞
撒瑪黎雅婦女十分敏捷地再次嘗試另一個計策,企圖把做出抉擇的時間延後到默西亞來臨之時,說:「我知道默西亞要來….」(25),言下之意就是:「你總該不會是默西亞吧!」但耶穌的回答卻令她大為震驚,並且發現再也無法迴避。耶穌宣稱「我就是(默西亞)」,逼迫她當下對信仰做出一個回應。
-
場景更換
然而,若望福音高明生動的敘述技巧,卻在這裡安排了「程咬金」出現。門徒們的突然出現,剛好替這個婦女解圍,使她不用當下表態,而能逃離現場。故事因此進入另一個場景。
誰若感到這個撒瑪黎雅婦女實在太蠢,緩於瞭解耶穌,應該知道自己也並不比她高明多少。基督徒也許比較喜歡自比為耶穌的門徒,和他們認同,那麼只要把福音繼續下去,看看耶穌的門徒們回來後的情形就知道(27),即使他們已跟隨了耶穌一段時期,但是他們對耶穌的瞭解,卻並不比這位第一次和耶穌相遇的撒瑪黎雅婦女高明多少。
-
門徒不瞭解耶穌
接著福音作者採用「分割畫面」的手法繼續揭示這個戲劇的發展。在畫面的一方,作者報導門徒們和耶穌談話,他們誤解了耶穌有關「食物」的話,甚至比那婦女對於「水」的主題誤解的更嚴重。當耶穌說自己已有食物吃時,他們還以為有人給耶穌送來「便當」:「難道有人給他送來了吃的嗎?」(33)因此耶穌不得不繼續加以說明:「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34)
-
「天主聖言」是真實信仰的唯一基礎
在畫面的另一邊出現另外一幕戲。福音作者敘述,那位婦女回到她所住的鄰近城鎮中,告訴城中之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29)明顯地她仍心存懷疑,尚未完全信服。城中之人因此來到耶穌那裡,親自和耶穌相遇。他們後來相信,因為他們「親自聽見了,並且知道他(耶穌)確實是世界的救主。」(42)真正建立信仰,不能只依靠他人的敘述,而是必須直接和耶穌接觸,聆聽祂的教導。
撒瑪黎雅人得到信仰的過程,最終是由於自己和耶穌的接觸。今日福傳的困局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我們並沒有幫助人讓他們自己和耶穌來往接觸。【天主教】基督徒往往只希望聽道理,卻忽略直接和耶穌接觸。其實只要打開聖經,天主就和我們直接交談,親自教導我們。
-
撒瑪黎雅婦女相信耶穌嗎?
這位婦女到底相信耶穌了沒有?讀者們大概都願意認為,最後這位婦女也終於得以暢飲生命之泉,達到圓滿的信仰。不過福音作者並未透露這個婦女的結局,這個開放的結局應該是作者故意的「留白」,引導讀者反省真正重要的問題。福音的目的不是講述歷史,而是在於把人引入信仰,讀者真正該關心的問題不是「到底這位婦女相信了耶穌沒有?」福音作者希望每一個讀者在這個故事中看見自己,在各種生命遭遇中 ─ 不論是不公平的待遇、自認滿意的生活、自慚形穢的生命經歷、或甚至虛假的宗教虔誠表現…… ─ 都能和耶穌相遇。耶穌尋找我們就如同祂尋找這位撒瑪黎雅婦女一樣,我們應該問的唯一問題是:「我」相信耶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