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新約作品的基礎
新約的基本知識
- 新約作品的基礎 ─ 「耶穌事件」
初期基督徒寫下許多作品,其中只有二十七本長短不一的文本被信仰團體蒐集在一起,形成所謂的「新約聖經」,當然有其原因。在開始閱讀新約之前,讀者應該先想想:這些被蒐集在一起的書籍背後是什麼事件?什麼原因使這個事件被人寫成書面作品?因為這些文本並非偶然產生的,如果之前沒有什麼事情發生,這些事件便不會被記載下來。
這個影響深遠的事件就是「耶穌事件」:納匝肋人耶穌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祂在世上生活、行動、宣講天主的國已經來到的喜訊;祂死亡了,最後更復活了。
我們可以如此言簡意賅地綜合性描述「耶穌事件」。耶穌來到世上並非出於自己的意思,而是天主派遣了祂。隨著耶穌降生,這個世界發生了人們眼所未見、耳所未聞、影響深遠的「新事」,然而,「聖言成了血肉」並非天主在歷史中第一次慈善地轉向人類,而是天主為人類所做的一長串「工程」的一部份,最關鍵的一部份。《希伯來書》的作者一開始就強調:
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他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 …
舊約作品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報導天主和人類的來往,以及對人所說的溫柔慈愛或警惕恐嚇的言語。不論在先知的言論、歷史性的書籍、或是祈禱與智慧性作品中,天主都已一再地託付人們使命,派遣他們宣講祂的慈愛;他們應該宣告,天主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現在,在耶穌來臨之中,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情況: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若望福音》的作者以讚嘆的言語綜合這個事實與其所蘊含的意義(若三16-17):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我們必須特別仔細地反覆思索天主這個行動的動機和目的:天主的行動完全出於愛,目的是為了拯救人類。天主決意如此行動,祂對人類的善意符合祂的本性,符合祂的自由意志與理智。這個態度是舊約的基本敘述主軸,這個基本態度貫穿人類歷史,是我們閱讀聖經時關於天主所得到的經驗。舊約一再地清楚地表達:天主是「願意常常為了我們而存在的天主」。天主以這種方式定義了自己,決定了自己的本質。舊約的人民慣於稱呼天主為「雅威」,這個字所表達的內涵就是:「我是 ─ 為你們而在的那一位」。因此,我們所經驗以及談論的天主,是完全為了我們人類的天主;祂完全出於自己的決定採取這種態度,直到永遠。
天主的這個「態度」、這個「特質」在耶穌的來臨中達到最高峰,因為天主不能再以其他更強的方式向人類顯示祂的愛,於是祂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也就等於祂自己的「一部份」。「耶穌降生」所表達的是天主一貫的心意,祂一直願意走近人類,然而,現在祂以更高的品質和強度「重新」採取行動。除了派遣祂的兒子來到世上,天主再沒有其他更清楚的方式顯示祂對人類的愛。
耶穌所講述的「惡園戶」比喻(谷十二1-12),幫助我們在更大的歷史脈絡中觀看天主對人的愛。比喻中葡萄園的主人多次派遣僕人去向園戶收取他們應繳納的果實卻毫無所獲,之後,他決定派遣自己的兒子去,並且說:「他們必會敬重我的兒子」(谷十二6)。耶穌的來臨顯示,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達到最高峰;然而這個發展並非永遠指向積極面,就如這個比喻所顯示的意義一樣。
這個「耶穌事件」站在所有新約作品的背後,是新約作品歷史性的、同時也是內容的、宗教的基礎。沒有這個「幕後的真實」,就不會產生新約,所有的新約作品都建立在這個事件之上。每一個新約作品的作者都願意對他們的聽眾或讀者講述天主這個決定性的行動。他們敘述、傳遞這個事件、宣講、詮釋這個事件,以他們的寫作能力、甚至投入他們自己的生命為這個事件作證。天主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所做的行動深深地觸動他們,因此,他們用文字表達他們的信仰體驗,為他們的聽眾與讀者寫成作品。
所以,新約並非一本隨性產生的作品,而是一部談論天主行動的作品;並非天主一個任意的行動,而是祂決定性轉向人類的行動,派遣自己的獨生子降生,實踐天主救援普世許諾的行動。
在開始閱讀新約之前,我們應該仔細思考這個事實。是否這個「幕後的真實」也影響我們走向新約,影響我們接近新約?
反省與討論
- 從這個新約的基礎內容我能夠引出什麼結論,幫助我接近新約?
- 閱讀新約和閱讀其他書籍與報章雜誌有什麼根本區別?
- 如何把這個知識轉變為具體的生活實踐?我如何能使閱讀新約從其他的閱讀過程中突顯出來 ─ 時間、地點、在我具體生活領域情況中、我的閱讀準備?
- 請閱讀路一1-4。分析作者自己如何表達他的寫作動機、方法與特色。
- 請閱讀谷十二1-12。反省作者如何詮釋人類歷史直到如今的發展?你是否能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看出,這個比喻和舊約歷史之間的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