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復活的信仰
新約的基本知識
- 沒有復活,就沒有信仰!
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在復活事件之後,耶穌的門徒們開始宣揚與傳遞「耶穌事件」,這個過程最後導致《新約》作品的形成。在這個肯定中提到「復活」,指出一個不太精確的時間點,我們在此必須更進一步地反省。目的並不是精準地確定復活的日期與時間,而是說明復活事件是《新約》產生的關鍵。
我們回憶一下耶穌生命中在耶路撒冷最後幾天的生活:首先是耶穌進入聖城,這個轟動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門徒們與在場的人都向祂歡呼;接著耶穌連續幾天在聖殿教導眾人。耶穌這樣的出現當然也在各方嚴密的監控之下;所謂的「清潔聖殿」事件,以及其他許多和耶路撒冷宗教權威人士間的辯論,終於導致越演越烈的衝突:耶穌被逮捕、審判、釘死。在主曆30年的一個四月天,納匝肋人耶穌死於一個殘暴的刑罰。
關於門徒也流傳下來許多故事,並非只有在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的感動與熱忱,也有陰暗灰心喪志的一面。稍後,在耶穌被捕與受審之時,他們全都逃跑了(參閱:谷十四50)。《路加福音》給我們留下一段生動的敘述,充分地表達門徒們徹底灰心失望的情境。耶穌的兩個門徒決定離開耶路撒冷,走在返回家鄉厄瑪烏的路上時,他們向一位不認識的同路人述說並解釋所經歷的事件:
「他(耶穌)本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眾百姓前,行事說話都有權力。我們的司祭長及首領竟解送了他,判了他死罪,釘他在十字架上。我們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 …… 這些事發生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路二四19-21)
門徒絕望的心情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隨著耶穌的死亡似乎一切的希望都幻滅了。果真如此,就不會有新約作品的產生了。
然而,新約的作者們卻宣揚一個沒有人期待的新的開始。厄瑪烏的故事接著敘述,這位「陌生人」如何使兩位門徒認出祂來(參閱:路二四30-32)。新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宣告一個新的真理:祂復活了!這個耶穌被釘死了,卻仍然活著!
這個訊息成為整個基督事件的核心。保祿以這一點作為他整個宣講的核心。面對格林多教會團體,他清楚地闡述,若沒有這個訊息,基督徒的宣講以及整個基督信仰都是不可能的:
「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 … 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格前十五14、20)
這個復活的真理是所有其他事物的基礎,沒有這一點,保祿根本不能想像自己的工作,我們也不必繼續閱讀與研究新約了。從保祿所提出的論點可以引出非常簡單的結論:
沒有復活,就沒有信仰!
沒有信仰,就沒有宣講!
沒有宣講,就沒有新約!
在接下去的介紹中,我們將瞭解:新約是一個「叢書」,收集了許多復活後的作品而組成。「復活」並不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分隔點而已,更是整個救恩歷史決定性的、無可取代的關鍵。
反省與討論:
- 請閱讀路二四13-35整篇「厄瑪烏的故事」,注意故事中兩位門徒的轉變過程,並找出他們轉變的原因。
- 請閱讀格前十五3-5;羅十9;谷十六1-8;若二十19-23。綜合比較這些新約中關於復活訊息不同的表達方式,列舉其中相同與不同的因素。
- 請反省思考:保祿宗徒所呈現的論點和我們今日的宣講與信仰真實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