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喜悅之杯

文:小豆子

盧雲神父住在黎明之家9年後,與住在一起的殘障團體,變成朋友。從他們的相處中,發現他們雖是殘障者,有各自的喜悅。

亞當,盧雲神父幫他洗澡、刷牙、刮鬍子,和他在一起祈禱、靜默、沈默。亞當有癲癇痙攣的症狀,剛開始神父害怕,生氣這個人走的慢,後來神父學習接納,說鼓勵他的話,當他打翻柳橙汁時,不驚慌,只是把它清乾淨。每天花幾個小時和他在一起。 

麥可,他想要成為像盧雲神父一樣的司鐸:「我…也…要…那個…神父」,他會向盧雲神父表達自己的難過,用手臂環繞神父,眼淚盡情地流。當他們一起祈禱時,他會指著自己的心,說自己感覺到了。比爾,他陪伴著盧雲神父到各處去演講。比爾喜歡說笑話,無論貧富、名流、百姓、主教、服務生,他都一視同仁。他憂傷時,會失聲痛哭。崔西、羅瑞塔、珍妮絲、卡羅、高爾地、喬治,都活出喜樂。他們帶給照顧他們的人在別處找不到的喜樂。

他們是殘障的人士,但也帶來喜悅。帶給那些照顧他們的人,意識到自己自身的殘障,即內心的創傷和憂苦。也使照顧他們的人和弱勢的他們朝夕共處產生喜悅,能忍受自己的憂苦。 

盧雲神父在這裡,無法掩飾自己的不耐、憤怒、挫折、沮喪。在黎明之家人人看見他需要友誼、感情、肯定。他感受自己司鐸的本質是心懷慈悲。他放下自尊、距離、象牙塔,把自己的軟弱與黎明之家的人結合在一起。他有了一種歸屬的喜悅。

生命之杯包含了喜悅之杯和憂傷之杯,如果喜悅不能出現在悲傷的地方,那生命之杯是不可飲的。因此我們要仔細地端詳我們的杯,看出隱藏在我們悲傷中的喜悅。 

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十二32)

掛在十字架上能看到喜悅?看來是不可能,但耶穌的十字架,常以國王的光榮寶座呈現。耶穌的身體是帶傷、美麗、光亮的。一位勝利的耶穌。向方濟說話顯奇蹟的達彌盎的十字架上的人物:所有與瑪利亞、若望在十字架下的人,都充滿喜樂。 

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說的不只是被釘,也是升天,被舉起的。舊約中梅瑟在曠野中高舉一條銅蛇,被咬的人一瞻仰銅蛇,必得治癒。基督的十字架不只醫治人傷口也醫治人類道德。

載伯德的兒子若望、雅各伯向耶穌要求坐在天父的左、右邊,耶穌邀請他們「你們將喝我的杯」。當我們像葡萄般被壓碎,能否想到我們將變成美酒?我們需要被提醒,我們的憂傷之杯,也會是喜悅之杯,有一天,我們將盡情品味歡樂。 

耶穌對天父無條件的順服,使祂能飲祂的杯,不是被動,是完全瞭解祂死亡的時刻,也正是祂光榮的時刻。祂相信死的麥子會結出豐盛的果實。

過去我的生命中,有過「生命之杯」(憂傷後,產生喜悅)。因此,我慢慢能從憂傷中,有了生命的智慧。如果我現在在憂傷的階段,我願意面對,喝這杯、處理它,最後才能到達喜悅的階段。

首先,先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陪伴他,同時也可以請耶穌陪伴、轉化。這樣是從黑暗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