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彭龍英(2008.12)

將臨期第三週福音主日的經文,敘述若翰為聖子耶穌作證的經過。

從耶路撒冷來的司祭和肋未人來到若翰面前,詢問他的身分:「你是誰?」有人認定他就是默西亞,所以諾翰表明自己不是默西亞。「那麼你是誰?是厄里亞嗎?」若翰接著否認。「你究竟是誰?關於你自己,你說什麼?」「我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言的,我是曠野裡呼喊者的聲音:修直上主的道路!」

洗者若翰的自我認知,對自我身分相當地清晰明白。

「你是誰?你究竟是誰?關於你自己,你說什麼?」這一連的追問似乎也是衝著我而來。令我不得不把過去接連兩個週末所參加的活動,作一番整理。

「我是誰?」我常透過他人的反應,或旁敲側擊來認識自己。其實我也很在意別人如何看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觀感,雖然外表裝作若無其事,好像能活出自我的樣子。對自己一直有一個理想的圖像,總是鞭策自己要朝著設定的目標奔走。

11月最後週末,參加有關自我成長的工作坊,在過程當中驚喜自己的「獨特」,對自我的認知有更進一步的探索和洞察,令我喜出望外,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12月第一個週六,參與堂區的避靜退省活動。胡國楨神父給大家看一部有關盧雲神父如何說他自己的紀錄片。上個世紀在靈修方面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享利.盧雲是其中一個,其他尚有小德蘭、多瑪斯.牟敦、德蕾莎姆姆。

藉由這部紀錄片,我對自己的追問、自我的身分,有了篤定的答案。

我明白人存在的價值不在於我有什麼、不在於外在的頭銜、不在於從事何種行業、不在於加諸在我身上的種種、不在於會什麼、志向和抱負、不在於……。而在於「我是什麼」。這樣的道理在教會中常常聽到,不時也提醒自己不要按表相去待人或衡量人。但對於「我是什麼」?這個本質性的提問,似乎沒有具體的內容,這樣的體認似乎稍嫌空泛。

盧雲指出,基督徒蒙召就是要做天主的兒子,如果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自己就還是活在世俗中,因此必須功成名就,不斷往上攀爬。但是基督徒的身分卻是在福音的奧秘中。福音是一條往下走的道路、是一條謙遜捨己的路,它引領人走向貧窮、病苦、疾痛、軟弱、憂傷的人。在一般人看來越是要逃避的、嫌惡的事物,福音越是要人走向它。唯有走向這樣的道路,才會明白真福是什麼。盧雲在世生命,最後一個階段是在加拿大「方舟」團體度過的,他服事重障弱智的人士,同時他的心靈被他們吸引、光照而洞徹福音的奧秘。

在將臨期的退省裡,了悟到自己是天主的女兒,召叫過一個福音的生活,福音就是我的身分和本質。

懇求主基督幫助我過一個真實的生命,為祂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