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童年故事的報導
彭龍英(2007.12)
瑪竇福音的作者在福音的一開始,透過族譜指出耶穌是達味的子孫。因為若瑟的緣故,耶穌成為達味合法的後裔。作者把焦點放在若瑟身上,報導了天使在夢中向他啟示天主的旨意,要他放心娶他的未婚妻瑪利亞,並且要給胎中的孩子取名叫耶穌。關於瑪利亞的部分,作者只簡單交待她因聖神而懷孕。
「耶穌」這個名字希伯來文(若蘇厄)的原意是「天主拯救」。然而,名字本身沒有說明,天主要如何拯救,要拯救到什麼地步?所以作者解釋:耶穌要拯救祂的民族脫離罪惡。這點是瑪竇福音中相當重要的主題。接著福音強調:「這一切事的發生,是應驗經上主藉先知說的話。」這句話不僅在福音頭兩章常常出現,更是瑪竇福音典型的句式。作者無非是要告訴我們,有關耶穌的一切,皆是應驗了舊約先知的預言。
第二章開始報導耶穌的出生。有賢士(magi)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要尋訪一位將來成為猶太君王的孩子。這些賢士懂得觀察星象,很可能是具有天文學方面的知識。但另一方面,他們似乎不諳人情世故,絲毫不隱瞞來到猶大境地的目的。這件事驚動大黑落德王,使他感到王位將受到威脅和動搖。他諮詢經師們有關默西亞出生之事,得知默西亞會生於白冷,因為米該亞先知書已有預言:
你猶大地白冷啊! 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
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以上出自米五1-2)
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此句出自撒下五2)
因此,大黑落德暗中把賢士找來,將此事弄個明白,並且拜託他們一有消息一定要報信,好讓他也去朝拜這位新生王。結果這事件的發展導向一幕悲劇,白冷一帶所有幼兒皆被殺死,因此應驗了耶肋米亞先知預言關於辣黑耳為她的子女哭泣的事(耶三一15;瑪二16-18)。若瑟與瑪利亞帶著剛出生的耶穌逃難到埃及,躲過這次的屠殺,直到黑落德死亡,他們才離開埃及來到納匝肋城。這次的逃亡經歷,又使另一個預言 ─ 毆瑟亞先知的話 ─ 得到應驗:「我從埃及召回了我的兒子。」(歐十一1;瑪二15)
作者指出,環繞著耶穌降生的每件事,如耶穌的出生地、逃亡到埃及,在納匝肋長大,被稱為納匝肋人等等,全都應驗了舊約所預言的,證明每件事都是出自天主的計劃。有一處頗耐人尋味,就是有關耶穌是納匝肋人,沒有人能追溯得到作者引經據典於何處,因為「納匝肋」這名詞從未在舊約中被使用過。
在瑪竇福音的報導中,白冷的嬰幼兒被殺,使得耶穌的誕生蒙上了一層血腥和陰影。忍不住要問:天主的計劃也包括無辜者被殺害嗎?這也是聖經應驗的一部份?
也許我們該問為什麼有人要殺耶穌?耶穌的降生應該是值得歡慶才是,為何祂的降生會帶來這樣的悲劇?
福音作者將這個問題導向一個神學觀點,在救恩歷史更早的時期中,有一位嬰孩的誕生也帶來災難和悲劇,這嬰孩就是梅瑟。在《出谷紀》中,埃及法老王下令殺死全國以色列人的男嬰。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法老會下達這樣的命令是因為有人警告法老,將來會有一個以色列的救星出生;於是,法老王下令要淹死所有剛出生的以色列男嬰。天主在夢中告訴梅瑟的父親,因此孩子出生後被安全的藏起來,以後被法老的女兒拯救。
梅瑟和耶穌誕生的故事,不少事件相似。皆有暴君企圖要殺害他們的生命,導致很多嬰孩喪亡(出一15-22;瑪二16),兩者都有天主的干預,二人的性命因此被保留。耶穌也像梅瑟一樣,在埃及生活過,他們都從家鄉逃出來。這樣的類比並非偶然,作者本意介紹一個「新梅瑟」的耶穌,已經呼之欲出。
在救恩歷史中,梅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帶領百姓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建立舉行逾越節、西乃盟約、頒佈法律,這些都是以色列 ─ 天主子民成形的重大事件。明顯地,福音作者在第二章開始慢慢勾勒一幅新梅瑟的耶穌畫像。這位新梅瑟將要成為「新以色列」的救世主,帶領人們脫離罪惡的境地,以身作則活出前約(西乃盟約)的精神:愛天主,遵行祂的誡命;並邀請人們進入祂和天父的關係之中,一起營造一個友愛仁慈的天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