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 聖納博(巴爾納伯St. Barnabas)
文章來源:《聖人傳記》思高聖經學會 出版
巴爾納伯是初期教會重要人物,是若望馬爾谷的表兄(哥四10)。宗四36提到他是生於賽浦路斯的肋未人,本名為若瑟,宗徒們給了他「巴爾納伯」這個別號,意思是「安慰之子」,為人慷慨大方,「是個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宗十一23),在宗十四4和14節也稱呼他為「宗徒」!
在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團體中,巴爾納伯特別關照剛剛悔改皈依,尚未取得信任的保祿(宗九26-27)。他被耶路撒冷團體派遣到安提約基雅的新興教會中,把保祿由塔爾索帶到此地,一起工作了一整年(宗十一22-26);然後二人帶著幫助耶路撒冷的捐款及救濟物資前往聖城(宗十一29-30),並於其後帶著若望馬爾谷回到安提約基雅(宗十二25)。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的「先知與教師」名單中,巴爾納伯排名居首,而掃祿位處最末(宗十三1)。他們二人被安提約基雅教會派遣外出向猶太人及外邦人宣傳福音,並有馬爾谷同行。這次福傳旅程經過下列階段(地方):賽浦路斯(宗十三4-12);旁非里亞的陪爾革,馬爾谷卻沒有繼續跟隨,而和他們分手返回耶路撒冷(宗十三13);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宗十三14-52);依科尼雍(宗十四1-6);呂斯特辣,保祿和巴爾納伯在此醫治一位癱子(宗十四7-19);德爾貝(宗十四20);最後又循著原來的路線返回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宗十四21-28)。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產生一個重大爭執:是否新悔改皈依基督信仰的外邦人必須接受割損?這個問題使教會面臨第一個重大分裂危機。巴爾納伯和保祿必須和耶路撒冷原始團體的領導者商討(宗十五1-4、12;參閱:迦二1-13);而這「為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字,已付出了自己性命」(宗十五26)的兩個人,也受委託將「宗徒會議」的結論帶回安提約基雅教會(宗十五22-25)。
又過了一段時間後,巴爾納伯和保祿發生激烈爭吵,因為保祿邀請巴爾納伯再次展開福傳旅程,巴爾納伯願意帶著馬爾谷同行,但保祿卻嚴詞拒絕。二人於是彼此分離,保祿帶著息拉前往小亞細亞,巴爾納伯則帶著馬爾谷乘船開往賽浦路斯(宗十五36-40)。也許,二人後來有和好並再度一起為福傳而工作(參閱:格前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