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論天主的子民

第二章: 論天主的子民
新約及新民

9 在各時代各民族中,所有敬畏天主履行正義的人,都為天主所悅納(參閱宗:十,35)。可是天主的聖意不是讓人們彼此毫無聯繫,個別地得到聖化與救援,而要他們組成一個民族,在真理中認識祂、虔誠地事奉祂。於是天主為自己選擇了以色列民族,和它立約,逐步訓導它,把自己和自己的計劃顯示在它的歷史中,為自己而聖化它。這一切都是為了準備並預示因天主聖言取人性,所要實現的更圓滿的啟示。將要在甚督身上完成的新約。「天主說,請看,時間已到,我將同以色列定約,我將和猶達族成立新約……我要把我的誡命投入他們心內,我要把誡命銘刻在他們心內,我將是他們的天主,他們將是我的民族……無論大小,他們都要認識我,天主說。」(耶:三十一,31-34)。基督建立了這項新約,就是用祂的血所立的新約(參閱格前:十一,25),祂從猶太人及其他民族中號召祂的人民,使他們因聖神而不是以形體聯合起來,成為天主的民族。實在地,信仰基督的人,並非由可朽的種子重生,而是因生活的天主的聖言、不朽的種子而重生(參閱伯前:一,23);不是由血肉,而是由水及聖神而重生(參閱若:三,5-6);他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主的族民……從前不是天主的子民,如今卻是天主的子民」(伯前:二,9-10)。

這一個默西亞民族的元首是基督,「祂曾為我們的罪過而捨命,並為我們的歸義而復活」(羅:四,25)。祂贏得了超越一切的名銜,現在光榮地稱王於天堂。這一個民族的資格是天主兒女的地位與自由,天主聖神住在他們心中如在聖殿。這一個民族的法律,是遵照基督愛我們的芳表而愛人的新誡命(參閱若:十三,34)。最後,這一個民族的目的是天主之國,就是由天主親自在人間所創始,再繼續擴大,直到世界末日,再由天主親自來結朿的天主之國。那時我們的生命基督(參閱哥:三,4)將出現,「受造之物也將由腐敗的束縛中解放,而參與天主兒女的光榮自由」(羅:八,21)。所以,逭個默西亞民族,雖然目前尚未包括整個人類,在表面上頗像一個小小的羊群,可是已經成為全人類合一、期望及得救的堅固根原。基督把生命、愛德和真理共融在這個民族中,使它變成萬民得救的工具,好像世界的光、地上的鹽(參閱瑪:五,13-16),派遣它到全世界去。

猶如在曠野中旅行的以色列民族已經被稱為天主的教會(艾下:十三,1;參閱戶:二十,4;由:廿三,1等節),同樣,在現世的旅途中,追求未來永存城邑的新以色列(參閱希:十三,14),也被稱為基督的教會(參閱瑪:十六,18),就是基督用自己的血所獲得,又以其聖神所充滿,並以組織有形社團的適當方法所建立的教會。天主號召了那些信仰耶穌為救世者、為統一及和平本原的群眾,組成一個教會,作為一個有形的聖事,給全球及每個人帶來這拯救性的統一(一)。這個教會應向全球發展,並滲入人類的歷史中,同時卻又超越時代和國家的界限。教會在考驗和苦難中前進,因主所許的聖寵的力量而得到鼓勵,使她在人性的懦弱中不失其全盤的忠貞,且要以堪當基督淨配之身自處,在聖神的推動下,不斷地革新自己,俾能從苦路進入不會沒落的光明中。

普通司祭職

10 主基督-----由人間被選拔的大司祭(參閱希:五,1-5),把新的民族「變成了國家,成為事奉祂的天主和父的司祭」(默:一,6;參閱五,9-10)。因為凡是領過聖洗的人們,都藉著重生及聖神的傅油,經祝聖為精神的聖殿及神聖的司祭,讓他們把基督徒的一切行為,都獻作精神的祭品,並昭示從幽暗中領他們進入奇妙光輝的基督的德能(參閱伯前:二,4-10)。所以,全體基督信徒,要恆心祈禧,同聲讚美天主(參閱宗:二,42-47),把自己奉獻為神聖的、悅樂天主的活祭品(參閱羅:十二,1),在世界各處為基督作證,並且向追問的人解釋自己心內所懷的永生的希望(參閱伯前,三,15)。

教友們的這項普通司祭職與公務司祭職,或聖統司祭職,雖不僅是程度的差別,而且有實質的分別,可是彼此有連帶的關係;二者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同一司祭職(二)。公務司祭以其所有的神權,培養管理有司祭職務的民眾,代替基督舉行聖體祭,以全體民眾的名義奉獻給天主;教友們則藉其王家司祭的職位,協同奉獻聖體祭(三),在恭領聖事時,在祈禱感謝時,以聖善生活的見證,以刻苦.和愛德行動,來實行他們的司祭職務。

 

普通司祭職在聖事中實踐

11 司祭團體的神聖性及系統性,因聖事及德行表現於實際。教友們藉聖洗聖事加入教會,因著神印受命作基督徒的宗教敬禮;他們重生為天主的兒女,應該在人前宣示他們經教會之手,由天主所承受的信仰(四)。因堅振聖事,他們與教會更密切地連結起來,享受聖神的特別鼓勵,身為基督的真實證人,更有義務以言以行,去宣佈保衛信仰(五)。教友們參與聖體祭-----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就是把天主性的祭品奉獻給天主,同時把自己和這祭品一同奉獻(六);這樣無論在奉獻時或在領聖體時,雖然彼此的方式不同,而每人都在禮儀行為中擔任自己的角色。教友在神聖宴會上以耶穌聖體為食品,正是天主子民的統一性得到實際的表現,因為這件偉大玄奧的聖事,就是統一的最好表記和奇妙的實踐。

教友去辦告解,由天主的仁慈獲得罪惡的寬恕,同時與教會和好,因為犯罪時傷害了教會,而教會卻以仁愛、善表和祈禱幫助他們悔改。在為病人傳油,司鐸為病人祈禱時,整個教會都向受難而勝利的基督為病者求託,求基督撫慰救助他們(參閱雅:五,14-16),並且勸導他們和基督的苦難聖死甘心合作(參閱羅十八,17:一,24;弗後:二,11-12:伯前:四,13)為使天主的子民獲得利益。此外,教友中有人領受聖秩聖事,就是受命以天主的聖言和聖寵,代表基督治理教會。最後,公教夫婦以婚姻聖事的效力,象徵、並參與基督和教會之 間的結合與篤愛的奧蹟(參閱弗:五,32)彼此在夫婦生活中,在傳生和教養兒女時,互相幫助成聖,在他們的身份及生活方式內,有天主子民中屬於他們本有的恩寵(參閱格前:七,7)(七)。原來由婚姻而產生家庭,由家庭而產生人類社會的新公民,他們因聖神的恩寵,聖洗聖事變成天主的兒女,萬世萬代,傳生天主的子民。家庭猶如一個小教會,父母應該以言以行做他們子女信仰的啟蒙導師,用心培養他們每人的前途,尤其是修道的聖召。

有了如此眾多而豐富的得救方法,無論何等身份與環境,每位教友都被天主召喚,遵循個別的途徑,走向成全的聖德,勉效天父的成全。

 

在天主子民中有信仰意識及奇恩

12 天主的聖民也享有基督的先知任務,特別以信德愛德的生活,到處為基督作活的見證。又向天主奉獻讚頌的祭品,就是奉獻一切歌頌主名的唇舌之成果(參閱希:十三,15)。信友的全體由聖神領受了傅油(參閱若一:二,20及27),在信仰上不能錯誤;幾時「從主教們直到最後一位信友」(八),對信仰之道德問題,表示其普遍的同意,就等於靠著全體教民的信德的超性意識,而流露這【不能錯誤的】特質。天主的子民,靠著這種由真理之神所啟發維持的信仰意識,在【教會的】訓導當局領導之下,拳拳服膺,某所接受者,已不是人的語言,而是真天主之言(參閱得前:二,13),他們不能缺損地遵從傳與聖徒的信仰(參閱猶:3),以正確的判斷力更深刻地去體會,並以生活更完美地付諸實行。

再者,同一聖神不僅用聖事及職務聖化領導天主子民,並以聖德裝飾它,而且把自己的恩寵「隨其心願,分配給每一個人」(格前:十二,11)。在各級教友中也分施特別的聖寵,他們能夠勝任愉快地去進行各種專業或職務,以利教會的革新與擴展,既所謂「聖神在每人身上的表現,全是為了公益」(格前:十二,7)。這些奇恩,或是很顯明的,或是很簡樸而較普遍的,都是非常適合而有益於教會的需要,應該以感激欣慰的心情去接受。但不可妄自希冀非常的奇恩,也不可妄想由奇恩獲得傳教工作的效果;辨別奇恩的真確性及其合理的運用,是治理教會者的責任,他們應特別負責不使神恩息滅,卻要考驗一切,擇善固執(參閱得前:五,12及19-21):

論天主惟一子民的普遍性或大公性

13 所有的人都被邀請參加天主的新民族。因此這個統一的惟一的民族,為滿全天主聖意的計劃,應向全世界萬世萬代去傳佈,因為天主從原始即創造人性為一個整體,待其子女分散之後,天主又決定要把他們集合起來(參閱若:十一,52)。正為此理由,天主遣其聖子降世,並立為萬有的繼承者(參閱希:一,2),使祂作眾人的導師,君王和司祭,天主子女所組成的新民族全體的元首。為此理由,天主遣其聖子的聖神降臨,祂是主及賦與生命者,是整個教會及每位信徒,在宗徙們的訓導下,在精神共融中,在分餅及祈禱時,集合統一的本原(參閱宗:二,42。希臘本)。

所以,在世界的一切民族中,天主的民族只有一個,這一個王國的性質不是人世的,而是天上的,其公民則由各民族而來。散佈於全球的信友在聖神內彼此互通共融,因此「在羅馬的人知道印度人是自己的肢體」(九)。然而基督之國,既不屬於此世(參閱若:十八,36),所以天主的民族──教會,為建設基督之國,便絲毫不損及任何民族的現世福利,反而促進採納各民族的優長和善良的風俗,採納時即加以淨化,加強與提高。教會牢記著自己的責任,是同那位以萬民為產業的君王去聚歛(參閱詩:二,8),所有的貢獻都要呈送到祂的城內(參閱詠:七十一,【七十二】,10;依:六十,4-7;默:廿一,24)。這種大公特點,是天主子民的美質,是主的恩賜,公教會因此得以有效地不斷地努力,使全人類及其全部優點,都綜合在基督元首之下,集合於祂的聖神之內(十)。

基於這種大公精神,每偉一部分都向其他部分及整個教會供獻自己的優長,這樣使全體及每一部分,大家彼此相通,在統一中共謀圓滿,而得增長。於是,天主的子民不僅是由各民族集合而成,且在其本身是由不同的等級所組成。因為教會的成員,或按職務而言,或按身份及生活方式而言,都有其差別,有的人為其弟兄們的公益而盡神聖職務,有的人則為修會會士,以嚴格的方法追求聖德,以其表率策勵弟兄們。此外,在教會的共相交融之下,也有個別的教會合法存在,擁有其獨特的傳統,不過要讓伯多祿聖座的首席權得以保全,並主持整個的愛德公會(十一),衛護合法的差別性,同時監督各種特殊事物,務使不僅不損害統一,反而有利於統一。最後,在教會的各部分之間,對於精神財富,傳教人員,及物質協助等事,也有一種密切相通的聯繫。天主子民的成員負著有無相通的使命,伯多祿宗徒的話為個別的教會也同樣有效:「每人應按照其所領受的恩寵,施用在他人身上,猶如天主各種恩寵的良好分施者」(伯前:四,10)。

天主子民的這種大團結,預兆並推進世界和平,所有的人都被號召到裏面,公教信友,其他信仰基督的人,以及天主聖寵所欲拯救的人類全體,在不同的方式下,都隸屬或奔向這一個教會。

論公教信徒

14 因此大公會議特別向公教信徒致意。大會謹遵著聖經和傳統,強調這一旅途中的教會,為得救是必需的。因為得救的惟一中保和途徑就是基督,祂在自己的身體內,和我們在一起;祕曾親口明白地訓示信德及聖洗的需要(閱谷:十六,16:若:三,5),同時確認了教會的需要,而聖洗則是進入教會之門。所以,如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便不能得救。

領有基督的聖神,又接受其教會的全部組織,及教會內所設的一切得救的方法,同時在教會的有形組織內,以信仰、聖事及教會行政與共融的聯繫,並藉著教宗及主教們而治理教會的基督聯合在一起的那些人,便是完整地參加了教會的社團。可是,雖已參加教會卻不堅守愛德,身在教內而心在教外的人,仍舊不能得救(十二)。不過,教會的全體子女:要記得自己卓越的地位,並非由個人功勞所獲,而應歸功於基督的特殊恩寵;如果不以思言行為去報效,不惟不能得救,且要召致更嚴厲的審判(十三)

望教的人,在聖神的推動下,明白表示出他們期望加入教會,即因此種期望已和教會相連結,慈母教會也以愛護關切之情,猶如自己的兒女一般地去懷抱他們。

 

論教會與非天主教基督徒的聯繫

15 對於已經受洗而享有基督徒的美名,但不承認全部的信仰,或不保持在伯多祿繼承人領導之下的共融統一的人們,教會自知有多種理由仍與他們相連(十四)。因為有許多人遵聖經為信仰處世的標準,表現著篤實的宗教熱誠,虔信全能天主父及其子基督救世主(十五);他們領過聖洗,因此與基督相連,甚至在他們的教會或團體內承認並領受其他的聖事。他們中不少的人還有主教之職,他們舉行聖體聖事,並且對天主之母童貞瑪利懷有孝愛之忱(十六)。此外還有祈禱及其他善工的互通共融,甚至於在聖神內某種程度的真正連結,因為在他們中間聖神也用恩寵運行其聖化的德能,並且堅固了他們中的若干人直至流血致命。同樣的,聖神在所有基督的門徒中,激起希望與行動,使大家按照基督規定的方式,和平地統一在一牧一棧之內(十七)。為達到這個目的,慈母教會不斷地在禱告、切望和工作,並勸勉子女們潔煉革新,好讓基督的記號更清晰地反映在教會的面部。

非基督徒

16 那些尚未接受福音的人,則由各種方式走向天主的子民(十八)。其中首推那曾經領到盟約和承諾的(以色列)民族,按血統基督就是從此出生(參閱羅:九,4-5)。這一蒙選的民族,為了他們的祖宗,也是極可愛的,因為天主對自己的恩賜和選擇並無翻悔(參閱羅:十一,28-29)。可是,天主救人的計劃,也包括著那些承認造物主的人,其中首推回教徒:他們自稱具有亞巴郎的信仰,同我們一樣地欽祟惟一的、仁慈的、末日將要審判人類的天主。至於那些在幽暗和偶像中尋找未識之神的人們,天主離他們也不遠,因為賞給眾人生命、呼吸和一切的仍是天主(參閱宗:十七,25-28), 而且救世者願意人人都得救(參閱弟前:二,4)。原來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在天主聖寵的感召下,實行天主的聖意,他們是可以得到永生的(十九)。還有一些人,非因自已的過失,尚未認識天主,卻不無天主聖寵而勉力度著正直的生活,天主上智也不會使他們缺少為得救必需的助佑。在他們中所有的任何真善的成分,教會都視之為接受福音的準備(二十),是天主為光照眾人得到生命而賜與的。不幸多次有人為惡神所騙而神志昏迷,把天主的真理視為虛妄,捨造物主而事奉受造物(參閱羅:一,21及25),或醉生夢死好似天主不存在一樣,陷於失望的絕境。因此,為了增加天主的光榮,並為促進這千萬人的得救,教會便切記著吾主「往訓萬民」(谷:十六,16)的命令,用盡心思去推動傳教的工作。

教會的傳教特質

17 就像天父派遣了聖子,聖子又派遣了宗徒們(參閱若:二十,21),祂說道:「你們去訓導萬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導他們遵守我給你們的誡命。請看!我同你們時刻在一起,直到世界終盡」(瑪:廿八,18-20)。教會由宗徒們接受了這件宣佈救世真道的莊嚴命令.便要到天涯地角切實執行(參閱宗一:8),所以教會以保祿宗徒之言自戒:「如果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九,16),便繼續不斷地派遣福音使者,使有一日新生的教會健全地設立起來,而且也負起宣傳福音的責任。天主定了基督為普世救恩的本原「教會在聖神的催促之下,去協助天主實現這項計劃。教會宣傳福音,導引聽眾獲得信仰,並公開承認其信仰,準備人領受洗禮,從錯誤的桎梏中解脫出來,連結在基督身上,好能因著愛慕基督而發展到圓滿境界。教會的工作,就是要使人心靈中與各民族的禮教文化中所蘊藏的美善:不僅不受損失,反而得到醫治、提高、而達於極致,使天主受光榮,魔鬼敗與,人類得幸福。每一位基督徒按照自己的處境,都有責任傳播信仰(廿一)。任何人都可為信者付洗,不過以聖體聖祭建設基督的奧體,則是司鐸的職責,如此就應驗了天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自日出以至日沒,我的名字在萬民中是偉大的,到處都為我而祭獻純潔的供物」(瑪拉基亞:一,11)(廿二)。教會如此祈禱工作,期望整個世界,都變為天主的子民、主的奧體、聖神的宮殿,在萬物的元首基督之內,一切榮譽光榮都歸於創造萬物的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