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天 撒上七~十二 彭龍英
【每日讀經】 Day 128
聖經章節:撒上七~十二
釋義:(參閱《撒母耳記上》卷一詹正義著,天道書樓
《撒慕爾釋義》韓承良著,思高聖經學會)
-
綜觀:第七章撒慕爾作以色列民長。第八章百姓要求立君主。九~十一章記敘述撒烏耳的興起。十二章為撒慕爾的「臨別演說」。
-
撒慕爾身兼三重職份(七章):司祭、先知、民長。在以色列歷史中,由十二支派同盟進到王國時代的轉變中,他是最關鍵的人物。從司祭的職分看,他取代厄里,帶領百姓認罪悔改(5-6);從以色列先知運動的漫長歷史來看,他是第一位先知,整個先知運動是由他開創的;同時也是以色列最後的一位民長。
-
第八章記載長老們到辣瑪,請求撒慕爾為他們立一個「如同各國一樣」的君王。在當時,立王是一個全新的觀念和制度,而撒慕爾則是代表以色列傳統的神權領導制度,如此要求令他震驚,認為是百姓拋棄他,但上主卻指出是百姓不要祂作他們的君王的表現;這反應了舊約一個很重要的神學觀點:「上主是以色列的王」。實際上百姓的要求,是以君主來取代上主的地位和工作,率領他們出征作戰,而不再倚賴祂。令人想起亞納對撒慕爾名字的解釋:「是我向上主求得了他。」(一20),正可預期撒烏耳的出現。聖經作者以上主應允亞納求子的事巧妙地來對映上主賜君主給以色列之事。
-
九~十一章記敘撒烏耳由私下受傅到基耳加耳被擁戴為王,乃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從私下受傅和在米茲帕被選召為王。第二,以實際行動在戰場上把百姓從敵人中拯救出來,藉此證明他真是蒙上主揀選,且有上主的神臨在(十9-10)。第三,在基耳加耳受百姓的擁護登基為王。
-
以文學形式角度來看,十二章與前後文(十一、十三)是不連續,似乎沒有直接關係,是獨立的,然而卻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聖經中每個重要人物的結束,總會有篇「臨別演說」,它的作用,一方面是回顧歷史,一方面是預示未來。十二章指出民長時代的結束,所以聖經作者藉這篇「臨別演說」檢討以色列的過去,同時對以後的王國制度,特別是先知在王國時期的地位和角色,作了必需的預備。
與主交談:
-
天主是我的王嗎?我有把生命的主權完全交在祂手中嗎?
-
「你們不要追求不能援肋,也不能施救的虛無邪神,因為他們只是『虛無』而已。」(十二21)我時常定睛在有形或無形的偶像中,且從這當中謀求心裡的安定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