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天 耶五十~五二 彭龍英
【每日讀經】 Day 261
聖經章節:耶肋米亞五十~五二
釋義:(參閱《淚眼先知耶利米》楊牧谷著,校園;《耶利米書》卷下,唐佑之著,天道;
《耶肋米亞先知》劉家正等編著,光啟)
-
五十~五一章專論巴比倫的預言,是列國預言中篇幅最長的部分。論列國的預言中,多有涉及巴比倫;從猶大的立場來看,列國都遭巴比倫侵略,而巴比倫是上主手中的工具,卻也是最主要的仇敵。這個部分是由好幾個單元組成,但基本上環繞著兩個主題來發展:巴比倫的倒塌(公元前539年),和猶太人返回耶京(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魯士下令,讓昔日的擄民回國)。
-
論及巴比倫滅亡,其中心思想可在五一章41找到:「怎麼,舍沙客竟陷落了,全地的光榮竟遭受了劫掠?怎麼,連巴比倫在萬民中也變得如此淒涼?」這是聖經論述頗多的題目,除了本書外,舊約的歷史書(列下十七24、二十14-17,編下三三11、三六6),先知書(依十三~十四、三五、四八,達四);以及新約的默示錄(十四~十八)等等都有提及;為此,上主召喚列國上來攻擊她(五十11-16),使她成為荒場。21-40節以急促的手法來描寫巴比倫的末日:召喚敵人(22、26-27、29、35-38),全地被毀(22-23、39-40),向著巴比倫,指出其罪狀(24、31-32),給被擄之人的安慰話(28、33-34)。
-
五一章1-10節用另一角度來描寫巴比倫的末日,是從第三者的觀點:「我們本願治癒巴比倫,但是她卻不痊癒」(9),「因為她罪惡滔天」無法挽回。在這一段的描寫中,巴比倫已不再是欺人的強國,而是成了人類的敵人。11-19節說到上主要報仇的另一個原因:為自己的殿宇復仇(11)。
-
古代近東打仗對神像與神殿的迷信看法,是他們相信每一個民族和城市,都有一位神作他們的守護神;每逢出征,必携帶神像偕行,以保出師順利。若攻陷一軍,他們必奪其神像,若是攻下一城,亦必先毀其神殿,以示真正的勝利。在毀滅的過程,他們會盡量破壞,並奉己神的名,在殿內譏諷他神,以示己神勝於他神,而聖詠七四首就記載耶京聖殿被毀,敵人是如何污辱上主之名的情形。
-
巴比倫雖然是上主的工具,但祂絕不會派巴比倫去聖殿玷污自己的名,故巴比倫要受罰。在對巴比倫神諭中,開始便是對他們的偶像貝耳及默洛達作攻擊(五十2),而五一章51-52節也談到:時日將至,祂必懲罰巴比倫。上主要向列邦顯出,天上地下,只有祂是真神(五一15-19),其他都是虛無、迷惑人的,是人手所造的偶像,那時人就知道祂是造物主,而以色列是祂的產業。
-
五一45-51是召喚以色列要從巴比倫出來,返回耶路撒冷。充軍巴比倫是他們的刑罰,是有刑期的;在受刑期間,「以色列是獅子追捕的亡羊」(五十17);刑期滿了,上主要領以色列回祂的草場,牧放他們(五十19)。到了那些日子,上主要這樣說:「想尋求以色列的不義,卻一無所有;要尋求猶大的罪惡,卻一無所見;因為我必寬恕我留下的遺民。」
-
五二章:這是本書最後一段歷史的附錄,並非耶肋米亞的信息,記敘耶京陷落的史事,除了28-30節之外,幾乎與列王紀下二四18~二五30相同。本章10-11節,將列王紀下二五章7節加以解釋;而21-23節也是列王紀下二五17節的註解;至於28-30節,可能有其他的來源,將三次被擄的人數加以記錄。編輯者收錄這篇報導,為要這證明先知的預言已實現。
與主交談:
-
巴比倫帝國所象徵的強權,最終消逝了,取而代之是波斯王朝的興起,對信仰上主的猶太人來說,這是祂公義的作為,介入了他們的歷史,改變了其命運。若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個人的生命,我如何詮釋自己的過去?
-
我是否在言行舉止上褻瀆上主的名號,失去了基督徒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