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胎并为赞美 — 会士画家安吉利科的《圣母领报》

原創:缈沨 Scriptorium缮寫室

“如果一个作品的内容和目标是像安吉利科的画作一般, 艺术的尊严就被几乎提升到天主的仆人地位, 反映了更多的成全。”

- 教宗碧岳十二世,1955年4月20日

 

作为艺术家的安吉利科(Fra Angelico, 1395 -1455),他的另一重身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安吉利科同时是天主教会托钵修会中最著名的修会之一,道明会(Ordo Praedicatorum)的一名会士。在艺术史上,他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代表,与契马布埃(Giovanni Cimabue, 1240 - 1302)、马萨乔(Masaccio, 1401 - 1428)等人并肩;而对于圣教会,他则是道明会士,真福,艺术家之主保。
用艺术评论家罗斯金(John Ruskin,1819 - 1900)的话来说,安吉利科“不是一个普通层面意义上的艺术家,而是一位被默感的圣人”。既是艺术家也是会士,安吉利科连接了世俗与宗教的两级;而他的艺术,以其纯净的画风和细致入微的感染力,使这二者完美地合而为一。

 

 

安吉利科在圣马尔谷修院绘制壁画,天使前来拜访,Paul Hippolyte Flandrin作于1894年

 

 

托斯卡纳的天使会士

 

跟许多文艺复兴同时期的艺术家以各种其他名号留名青史一样,Fra Angelico并不是安吉利科的本名,这只是一个头衔或名号,意为“天使弟兄”。 安吉利科真正的本名是圭多·迪·伯多禄(Guido di Pietro),出生于14世纪末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佛罗伦萨的Vicchio。在教会内,他是菲索略的真福若望(B. Giovanni da Fiesole)——若望是他于1423年,在菲索略(Fiesole)加入道明会时所取的名字。当然早在此之前的1417至1418年左右,就有文献记录证实他已经开始为教会堂区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了。

 

进入修会的安吉利科,立刻开始实践一个职业道明会士的生活:除了修道,擅长艺术创作的会士亦在缮写室里施展才华——为弥撒经书或其他礼仪用书的羊皮卷绘制手抄本绘画(illuminated manuscript)是一个自中世纪起就沿袭下来的传统。目前确认在圣马尔谷修院保留下来出自他手的抄本绘画,已经显露出他日后的典型风格。在描绘圣道明和圣保禄归化题材抄本中,已可以一窥他优雅的人物线条造型和精致的光线刻画。除手抄本外,安吉利科也绘制了祭台画和相关的翼板,逐步形成了他的成熟风格。

 

安吉利科早期手抄本作品,圣道明生平,1430年

 

安吉利科早期手抄本作品,圣保禄归化,1430年

 

意大利艺术家Luca Signorelli在1501年绘制于奥维托主教座堂(Orvieto Cathedral)的壁画中,记录下安吉利科的肖像。这位低垂双目,身穿黑色会衣的道明会士显露出极大的谦卑姿态,安吉利科也将这种纯粹之美再现于他笔下所描绘的圣人形象中。

 

奥维托主教座堂(Orvieto Cathedral)的壁画

 

Luca Signorelli所绘安吉利科肖像,1501年

 

 

默观内省——圣马尔谷修院的壁画

 

圣马尔谷修院位于佛罗伦萨,早在12世纪就已存在,最初是本笃会入驻,在1435年易手给道明会。1437年伊始,老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il Vecchio de' Medici, 1389 - 1464),这位手握十足财富的佛罗伦萨统治者,开始资助圣马尔谷教堂和修道院的修复和重建工作。总体修复工程被委托给米开洛佐(Michelozzo, 1396 – 1472)完成,安吉利科则是担负起修院一系列祭台画、一楼回廊和二楼修士祈祷室的壁画装饰。

 

圣马尔谷修院外景立面

 

圣马尔谷修院回廊内景

 

圣马尔谷回廊内景,尽头圣道明在基督苦像下的湿壁画是安吉利科的作品

 

二楼祈祷室内的壁画

 

圣马尔谷修院二楼平面图,祈祷室内的一部分湿壁画作品出自安吉利科之手

 

许多伟大的15世纪文艺复兴杰出人物都曾在圣马尔谷修院生活和工作过。科西莫·美第奇作为修院的赞助方,在这里有自己独立的祈祷室,这个编号为38-39的小室是一个套间,他定期来此祈祷与默想。除了安吉利科,随后还有一位知名的道明会士入驻:于1489年进入此修院、1491年任修院院长的吉洛拉谟·萨伏那洛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 - 1498)。这位狂热的道明会神父在倡导虔敬俭朴生活、焚烧“浮华之物”和呼吁建立共和国之后,无可挽回地走上激进的道路,攻击教宗,最终以裂教及异端的罪名,于1498年在Signoria广场上被烧死。

 

萨伏那洛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 - 1498)

 

1498年萨伏那洛拉被执行火刑

 

对佛罗伦萨而言,圣马尔谷修院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是因为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曾在此留下足迹,更因为这里有安吉利科一系列最重要的湿壁画作品。这些壁画创作于1438至1450年间,安吉利科携其助手戈佐利(Benozzo Gozzoli, 1421 - 1497)一道,为修院回廊和二楼的20多个祈祷室绘制了相关基督生平、道明会圣人题材的壁画。站在一个道明会修院的角度,这些壁画并不仅仅是纯粹出于装饰,而是同时兼备深刻的神学含义。同时,这些壁画为修士们在祈祷的沉思和冥想中,更好地为他们默想救主受难奥迹起到了辅助作用。

 

 

我是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

 

《圣母领报》(Annunciation,又称天使报喜)的题材取自于《路加福音》(1:26-38),可算得上是基督生平相关的艺术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了。经文描述了这非凡而神圣的时刻:总领天使加俾额尔(Gabriel)向圣母预报了救主基督(默西亚)即将降生成人。圣子即将取得人的形体,并即将为世人赎罪受难,以补偿天主的公义。而玛利亚亦谦逊顺服,安承主命;对这样伟大的救世计划,她回应道“上主的婢女在此,但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

 

湿壁画《圣母领报》,1450年,圣马尔谷修院二楼走廊

 

从安吉利科的作品数量来看,他甚为喜爱这个题材,曾绘制了多个不同版本的《圣母领报》。仅就在圣马尔谷修院,就有两处湿壁画——较大的一处靠近二层楼梯走廊,较小的一处在二楼独立的编号为第3间的单间祈祷室内。

 

湿壁画《圣母领报》,1450年,圣马尔谷修院二楼走廊

 

安吉利科虔诚而忠实地以朴素且细腻的手法描绘了这神圣的时刻。在两幅作品中,被艺术家精简到极致的拱顶跟廊柱,没有任何多余装饰、仅呈现细微光影变化平滑而洁白的墙面,搭建了这一神圣且宁静的场景的舞台。加俾额尔有着色彩艳丽的双翼、身披色调明快的织物,与画面形成了和谐的对比。走廊里较大的那幅《圣母领报》在总体设计上更为戏剧化,安吉利科以严谨的态度绘制了院落中的富有佛罗伦萨地域特色的植物,甚至都能找到可靠的学科考据。

 

 

天使与圣母的局部,湿壁画《圣母领报》,1450年

 

相较而言,楼上祈祷室内的那幅较小的《圣母领报》显得更纯粹精炼,更为动人,有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意境。也许从使用目的上来讲,最终是期待让这圣像能更好地帮助修士们在凝视中完成默观。在画面的最左侧,道明会的首位殉道圣人,维罗那的圣伯多禄、或称殉道者圣伯多禄(Saint Peter of Verona O.P. / Saint Peter Martyr, 1206–1252)作为这奥迹的见证者,默默地伫立一旁注视着这一刻。环顾这间小室,人们不难发现,这个简洁到极致的墙面和拱顶的弧线,与画面所营造的空间高度吻合。或者这样讲,这幅《圣母领报》,就好象是这间祈祷室空间的延伸,邀请着每一位身处其间的人,和那位圣人一道,切实地感受到这一时刻的临在。

 

湿壁画《圣母领报》,1440-42年,圣马尔谷修院二楼第3号祈祷室

 

圣母领报祈祷室内景

 

安吉利科的绘画语言在这幅作品中表现得更为克制,天使和圣母的动作更加简洁,象征意味浓厚。圣母跪在跪凳上(Prie-dieu),以相较走廊中那幅壁画更为谦卑的姿态聆听加俾额尔的祝福和所带来的天主圣言。在这幅画中,甚至按照惯例以鸽子代表圣神的图像志,都被安吉利科精简了,而仅仅以天使额前的火焰和从门廊一侧降临的光线象征,圣母已谦恭服从天主旨意,圣子即将降生成人。

 

 

作最好的圣艺,恭敬天主

 

安吉利科最后的创作生涯是在罗马度过的。他为圣座创作了一系列壁画,虽然部分建筑已被拆毁。但安吉利科在此完成了他晚期最知名的作品——在教宗尼各老五世(Pope Nicholas V, 任期1447-1455)授意下,于1447-1449年在圣座宗徒宫的尼各老小堂内所绘制的圣老楞佐和圣斯德望相关生平的壁画。

 

鲁本斯所绘的教宗尼各老五世肖像

 

圣老楞佐和圣斯德望相关生平的壁画,圣座宗徒宫

 

安吉利科最终于1455年在罗马去世,葬于罗马隶属于道明会的密涅瓦圣母堂(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他的墓碑迄今仍存放在教堂内,供人瞻仰。作为艺术家,安吉利科在艺术史上地位是非凡的,这些杰出的祭台画和壁画所具备的优雅和纯净的风格,为文艺复兴后期的艺术发展树立了完美的典范。

 

密涅瓦圣母堂

 

安吉利科之墓

 

而另一层面,作为一个内敛而模范的道明会士,安吉利科以艺术实践了他的信仰,在善度虔敬献身生活的同时,以他的艺术才能转化为特别的祈祷,奉献给天主。正因如此,1982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 任期1978-2005)允许教会对安吉利科进行恭敬和纪念,并于1983年10月3日将他封为真福,订为所有艺术家的主保。

 

以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任期1939-1958)对安吉利科的这段评价作为结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从某个层面,阐述了艺术、尤其是圣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应以人手所作,反映天主的无限美善和光荣,激发人心的渴求与爱慕之情。而最终,将引领人们归向天主。

 

“如果,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美学表现,它完全忠实地表现了这精神,至少没有加以扭曲。艺术本身不但是神圣和具有宗教性的,因为它是天主化工的诠释者。但是如果一个作品的内容和目标是像安吉利科的画作一般,艺术的尊严就被几乎提升到天主的仆人地位,反映了更多的成全。”
——教宗碧岳十二世,1955年4月20日

 

 


本文刊载于

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

《圣爱》月刊 | 2018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