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 聖灰禮後 星期五
雙數年 常年期 第六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四旬期
聖灰禮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聖灰禮後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聖灰禮後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聖灰禮後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真正的齋戒
讀經一:依五八1-9
你大聲呼喊,不要停止,提高你的喉嚨,有如號筒,向我的百姓宣佈他們的過犯,向雅各伯家指明他們的罪孽。他們固然天天尋找我,喜歡認識我的道路,好似一個 行義而沒有背棄天主法令的民族,向我要求正義的措施,祈望天主與之接近:「為什麼我們守齋而你看不見,我們克苦而你不理會呢?」看哪!你們在守齋日仍然苦 心經營,勒索你們所有的工人。看哪!你們一面守齋,一面爭吵,打架,以惡拳打人;你們不必再如今天一樣守齋了,免得你們的嘈雜在高處可以聽到。難道這就是 我所中意的齋戒嗎?難道這就是人們克己的日子嗎?難道低頭如同蘆葦,以苦衣和灰塵舖床,你就稱為齋戒,稱為上主悅納的日子嗎?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 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裏,見到赤身露體 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若這樣,你的光明將要射出,有如黎明,你的傷口將會迅速地復原;你的救援要走在你前面,上主的光榮要作你的後盾。那 時,你如呼喊,上主必要俯允;你若哀求,他必答說:「我在這裏!」
釋義(彭龍英 )
本日讀經所要表達的重點是與真心敬禮天主的態度有關,說明何為真正的齋戒。
經文一開始記載天主召先知來,命他向雅各伯家宣告他們的罪狀。以色列子民當然很難信服先知的指控。他們自詡是忠心朝拜天主的人, 「喜歡認識天主的道路」,還跟天主怨懟:「為什麼我們守齋而你看不見,我們克苦而你不理會呢?」
先知於是指出百姓自認圓滿的假相。他們遵守齋戒,但是對天主真正要他們去做的事並不熱衷,不在意近人、同胞有什需要。他們只在外表克苦,穿上麻衣以示謙卑,卻仍繼續與人爭吵、壓迫那些為他們工作的人,天主怎會悅納他們的齋戒,聆聽他們的祈禱?
先知的話,在此提醒我們:守齋的人若沒有在團體生活中反映天主的正義和仁愛,那麼外表的克苦就顯得虛假。基督徒若在行為上與愛德、義行背道而馳,把宗教信仰和團體生活分成兩回事,都是為天主所憎惡的,天主所喜悅的齋戒是要人多做慈善的事,以仁愛待人。
福音前歡呼詞
福音:瑪九14-15 線上廣播
那時,若翰的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為什麼我們和法利塞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當新郎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悲哀?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
釋義
猶太人每逢星期一、四,從日出到日落持守禁食。按時禁食、按時祈禱,一向被視為是向上主的一種祭獻,能得到特別的眷顧。而耶穌所帶來的生活準 則,卻大大地挑戰了法利塞人和一般猶太人所固守的傳統法律。門徒在失去主耶穌之後,才有禁食的必要;這給予初期教會在星期二、五禁食一個權威性的根據,因 為基督徒的禁食顯然與耶穌的苦難密切相連。
舊約中常以「婚姻」比喻天主和以色列子民的關係,天主是新郎,以色列子民是新娘。新約中耶穌「新郎」自居,象徵他和新的天主子民的關係,耶穌也不止一次使用「婚宴」的圖像來表達天主國臨近(廿二 1-14;廿五1-13)。猶太人的「婚宴」通常持續數天之久,充滿了喜樂;但耶穌用此比喻所說明的「喜樂」並非是一般性的,而是屬神的。祂用這比喻的同 時,也知道自己受難的日子將要到來,祂終將面臨死亡,門徒們在那時就要禁食了。教會將這段福音安排在今天的彌撒中,目的就在於邀請信友開始一個新的生活, 以經驗和耶穌一同死亡,再一同復活的喜樂!
反省
禁食為我有沒有任何意義?
我如何善度「四旬期」?願意採取什麼具體的刻苦行動嗎?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