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六週 星期五

雙數年 常年期 第十六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7月22日 聖瑪達肋納紀念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我要給你們合我心意的牧者,萬民要聚集在耶路撒冷。

讀經一:耶三14-17

上主說:「失節的子女,回來吧!──上主的斷語──因為我是你們的主人,我要選取你們,每城選一人,每族選二人,領你們進入熙雍;在那裏給你們一些隨我心意的牧者,以智慧和明智牧養你們。你們在這地上繁衍增殖的時日裏──上主的斷語──人不再提『上主的約櫃』,也不再思念,不再追憶,不再關懷,不再製造。那時,人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御座』,萬民要奉上主的名,匯集在耶路撒冷,不再隨從自己邪惡而頑固的心行事。」

釋義

耶肋米亞書二~六章收錄了先知早期的講道內容。二1節~四4節是一個單元段落:上主藉著昔日與以色列人的愛情,來指出她今日的不貞與行淫(二章),從而呼籲她回轉歸向上主(三1~四4)。因此在今天的經文中,清楚指出,上主呼喚以色列民「回來」,要他們從罪惡中、從敬拜巴耳邪神中轉回,歸向祂

「那時」是指著將來末世的日子,會出現追隨上主旨意的官長、牧人來治理人民。「人不再提『上主的約櫃』」、「人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御座』」,兩句意指人民不必再以有形可見的約櫃,來象徵上主的臨在,而是上主要以真實的權柄臨於人的內心,稱祂為「主」,祂將永遠與人同在,不離不棄。那時,萬民都聚集在祂的面前,以心神和真理來朝拜祂(若四23)。如今耶肋米亞的預言,已然實現在耶穌基督身上。


那聽了話,又了解的人,必然要結果實

「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往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釋義

現代學者大多認為這段關於撒種比喻的解釋,並非出於耶穌,而是後來初期教會團體對耶穌的比喻所做的寓意式的(allegorical)詮釋,反映出當時教會內不同成員對於福音訊息的接受態度。

這段詮釋舉出,人們面對福音的宣講會出現的四種不同態度:有時聽眾們心靈閉塞,無法接受福音的訊息(不了解不是指知性方面不懂,而是人不願真心接受);有的人淺薄地接受,又很輕易地放棄,猶如無根之草;另一些人願意接受福音,卻放不下「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但也有些人,聽信福音,因而了解接受,又能實踐出來,便結實纍纍了。

這個解釋鼓勵福音宣講者不要灰心,指出收成是可期待的。一位農夫不可能以為他所撒的每一粒種子都會發芽結實,但他知道,即使有些種子浪費了,最後終究必有收成。所以,他只要盡力撒種就好了。

反省

面對福音的訊息,我是哪種聽眾?

我個人的福傳工作中,也會面臨似乎毫無成就的情況,我如何面對這情形?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