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七週 星期三
雙數年 常年期 第十七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7月29日 聖瑪爾大紀念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我必使你對這人民成為一設防的銅牆,他們能攻擊你,
卻不能制勝你,因為有我與你同在,援助你,解救你。
讀經一:耶十五10、16--21
我的母親! 我真不幸! 你竟生了我這與普世對抗相爭的人。我沒有向人借貸,人也沒有向我借貸,人卻都辱罵我。
你的話一來到,我就吞下去;你的話便成了我的喜悅,我心中的歡樂,上主,萬軍的天主!因為我是歸於你名下的,我從沒有坐在歡笑者的集會中一同取樂;我卻依你的指示獨自靜坐,因為你使我憤怒填胸。為什麼我的痛苦如此久長,我的創傷不可醫治,痊愈無望﹖你於我好像是一條不常有水,而變化無常的溪流!為此上主這樣說:「你若回來,我必讓你回來,使你能再立在我面前;你若能發表高尚而非荒謬的思想,你就可作我的口舌,使他們轉向你,而不是你轉向他們。這樣,我必使你對這人民成為一設防的銅牆,他們能攻擊你,卻不能制勝你,因為有我與你同在,援助你,解救你──上主的斷語── 我必解救你脫離惡人的手,由強暴人的掌握中將你贖回」。
釋義
本日讀經第一段,描述耶肋米亞先知因傳講上主的話而淪落四面楚歌的光景,他埋怨自己的存在,普世的人都與他為敵,因此他借用當時流行的一句諺語來陳明他的苦情:「我沒有向人借貸,人也沒向我借貸,人卻都辱罵我」。
經文第二段,先知覺得上主的話,使他心中喜悅,果真如此嗎?對先知來說,上主的話又苦又重,因為上主的話就是召喚一群根本不肯回轉的人,既然不願回轉,所以宣佈將有極嚴厲的審判臨到,故此,上主的話對以色列民來說是凶言;對耶肋米亞而言,則是肩負不能負荷的使命,何樂之有?
先知是「歸於上主名下」的人,反對他就是反對上主,在此,耶肋米亞表達出作先知的孤寂:眼看亡國命運勢所難免,百姓仍在吃喝嫁娶,他們的聲音只會令耶肋米亞更加悲涼,只因他們看不出那將要來的荒涼已向他們逼近。由於先知盡忠職,竟落得狼狽不堪的下場,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上主卻撒手不顧。他曾向百姓說:「上主是活水的泉源,人不能離開祂」(二13);但對於先知,上主就好像「一條不常有水,變化無常的溪流」,那麼捉摸難測。
因此耶肋米亞質問上主,為什麼他的傷痕無法得醫治?上主要他反省,要他把焦點從百姓身上歸回到上主的身上:「我必使你對這人民成為一設防的銅牆,他們能攻擊你,卻不能制勝你,因為有我與你同在,援助你,解救你」。上主要使先知的心志猶如銅牆鐵壁般,因為還有更大更難的挑戰等待著他。
他去變賣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
福音:瑪十三44-46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天國又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它。」
釋義
昨天,耶穌解釋了莠子的比喻,提到義人最後將到「父的國裡」,指的就是「天國」,接著福音作者安排了三個比喻,說明「天國」是什麼?
第一個是「寶貝」的比喻。「寶貝」泛指一切極珍貴的東西,巴勒斯坦地區的人們常在戰亂時,將自己的錢財珍寶埋藏在地下,當天災人禍之後,往往物主也已逝世,而使寶物常埋地底。日後經風吹雨打,寶物顯於地面,為人發覺,按羅馬法,發現的寶物應歸地主。因此,耶穌說發現寶物的人,歡喜的賣掉一切買了那塊地,這樣他就合法得到那寶物。因而,當人看到、認識了天國,就會不怕犧牲一切,為謀求進入。
第二個比喻是「珍珠」的比喻,與前一個比喻大同小異。尋找珍珠的商人,可能走了很多路,經過許多危險,或者受到許多考驗,才找得到。這個比喻說明尋找天國也需要花出不少的苦心,當他發現珍珠,即發現天國時,一樣會犧牲一切為獲得它。
反省
天國已經存在,待人找尋、發覺。我是否尋找天國?
我是否體驗過耶穌所說的「天國」?
我願意為進到天國而放棄一切嗎?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