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因了這些話,猶太人中間又發生了紛爭;20他們中有許多人說:「他附魔發瘋,為什麼還聽他呢?」21另有些人說:「這話不是附魔的人所能說的;難道魔鬼能開瞎子的眼睛麼?」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福音選自若十11-18,經文延續1-10節中耶穌所說的「善牧比喻」(甲年復活期第四主日福音),之後19-21節的經文則記載了當時
聽眾的反應。聽眾的反應(「難道魔鬼能開瞎子的眼睛麼?」)又回溯到第九章中耶穌治好胎生瞎子的故事,因此若望福音第九章到第十章基本上是相關的。所以我
們建議,在主日感恩禮中也一併誦讀19-21節的經文。在此,分三段來詮釋若十11-21節的經文:首先是耶穌關於「善牧和傭工」的比喻(11-13),
再者是「一個羊群和一個牧人」的言論(14-18),最後是群眾的反應(19-21)。
善牧和傭工
耶穌延續著前面「善牧的比喻」(1-10),直接說:「我是善牧」(11)。猶太思想中常將「君王」比喻為「牧人」,耶穌不只是把自己比為「牧
人」,而更強調說自己是「好」牧人,意思是祂超越以色列子民過去所有的牧人、君王或政治領袖。這些人在歷史中,不但曾經剝削了以色列子民,甚至在危險時離
棄了他們,就好像這個比喻中所說的傭工一樣。在面臨困難時,傭工的角色特別清楚的暴露出來,對他們而言,自己的安全比羊群(人民)更為重要。
善牧為羊群捨掉性命
耶穌之所以是「善牧」,並不只是因為祂是一切牧人的榜樣,更是在於祂得到羊群完全的信任,特別在面臨恐嚇威脅時,祂更證明自己絕對值得大家的信
任。這段短短的福音經文中四次提到「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11、15、17、18),強調了耶穌隨時準備為羊群犧牲自己的性命。這個比喻說明,牧人
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羊群,他的死亡也是一樣為了他的羊群。這樣圖像性的描述,在耶穌被釘死十字架上時成為事實。
相互認識
善牧和羊群彼此緊密連結,因為他們互相深刻地「認識」對方。但是若望福音的經文,清楚的強調耶穌的認識是帶有優先性的,經文先說:「我(耶穌)認識
我的
羊」。由於善牧認識自己的羊,因此他走進他們並揀選他們。雖然如此,耶穌(善牧)也是經由這些羊才被確認。但是,耶穌並沒有消失在這個彼此認識的關係中,
而是以獨特的方式超越一切。因耶穌和那些屬於祂的人彼此之間的認識,是以祂和天父之間互相的認識為基礎。祂和天主之間的父子關係是唯一且獨特的,這個相互
的認識也是祂得到使命的基礎,使祂成為天父唯一的啟示者。
一牧一棧
第16節出現了一個新的圖像性語言,談論到「其他的、還不屬於這一棧的羊群」,此話擴展了這個比喻的意義。在此之前,我們都把比喻中的「羊棧」理
解為以色列,其中的「羊」就是以色列所遺留下來的子民。因此,現在出現「別的羊」就是指外邦人。舊約的先知們早就提出過一牧一棧的許諾(參閱:則三四
23;米二12),但這個許諾是由耶穌來實現的。外邦人將經由耶穌的使者而聽到耶穌說過的話,因此而被引入同一個羊棧。由於耶穌的自我犧牲把自己交付出
來,使得一牧一棧成為可能。
耶穌透過自我犧牲完成了父所託付的使命,並且使父的愛成為明顯可見的,耶穌自由地服從了天父的旨意,祂在自我犧牲中不僅實現了自己的旨意,更實現了父的旨意。因此,耶穌取回生命的權利也和父的旨意、父的工程完全一致,必須完全在天父的工程之下才可以被了解。
群眾的反應
耶穌的話在聽眾之間引發了紛爭,這個反應和若九16的反應是相同的。反對的人指責耶穌說「祂附魔發瘋」(20)。附魔的判斷,使人想起谷三
21-22,在那裡,人們也認為耶穌附了魔。關於發瘋的記載,讓人想起智慧書上的話:人們把義人的「生活視為愚狂,曾將他的死亡視為恥辱。」(智五4)
另有一群人則說:「這話(耶穌說的)不是附魔的人所能說的;難道魔鬼可以打開瞎子的眼睛嗎?」(21)這句話直接回應到第九章耶穌治好胎生瞎子的敘述,至少表達出他們因耶穌的行動而對自己過去的看法提出質疑。耶穌的話要求人做出抉擇,因為抉擇的不同,自然也就產生分裂。
【綜合反省】
在教會歷史中常常把「善牧和傭工」的對比情況,運用到倫理反省層面,特別是關於執行教會內或其他世上的各種職務的態度反省方面。傭工表達的是層次比較低的統治慾望、虛幻的驕傲、會消逝的自我主義;而善牧則表達真愛以及無私無我的生活態度。
此外,在歷史的發展中,這段經文也成為的基督論與教會論的評價依據。教會合一的基礎就在於認識並效法基督,成為善牧。善牧為了祂的羊把自己的性命交
出,因此合一的基礎就建立在一個根本的信仰上,清楚地認知我們都因著基督的死亡而被救贖成為聖潔的。的確,根據若望福音的教導,唯有在耶穌基督的愛內,教
會的合一才能建立,祂的愛就是自由,在這個自由中祂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出來。基督徒必須活出這樣的愛,才能超越各種不同的教會(派)組織與結構而達成合一,
使耶穌「一牧一棧」的許諾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