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週 星期六
雙數年 常年期 第十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厄里叟起身跟隨厄里亞
讀經一:列上十九19-21
厄里亞於是從那裏起身,去找沙法特的兒子厄里叟。他正在耕田,在他面前有十二對牛,他自己趕著地十二對;厄里亞走過他身邊,將自己的外衣披在他身上。厄里叟便丟下那些牛,追上厄里亞說:「請你讓我先回去和我的父母吻別,然後來跟隨你。」厄里亞對他說:「你去罷!要再回來!因為我應為你作的,已經作了。」厄里叟離開了厄里亞,回來牽出一對牛宰殺了,用駕馭牛的用具煮熟,分給眾人吃;然後他便起身跟隨厄里亞,作了他的侍從。
釋義
以色列自撒羅滿王後,天下分為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北國以色列阿哈布國王在位(主前874-858)時,厄里亞領受上主去為人傅油的使命,從曷勒布山起身,找到正在耕田的厄里叟。他所牧放的十二對牛,暗示著以色列十二支派。厄里亞將自己的外衣披在厄里叟的身上,這個象徵動作意味著厄里叟從厄里亞手中領受先知的身份和使命。
厄里叟回家後遂把牛宰了,並將耕具用來燒肉,且將肉分予四周的人吃。他以此堅定的舉動來回應上主的召喚。隨後,正式地跟隨厄里亞,成為天主的先知的傳人,承擔起新的責任與挑戰。
反省
我對教會的福傳使命感達到什麼程度?
在什麼事情上,我感受到對教會的歸屬感與委身?
祈禱
福音:瑪五33-37 線上播放
那時,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又一向聽過對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上主償還你的誓願!』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天,因為天是天主的寶座;不可指地,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為它是大王的城市;也不可指你的頭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你們的話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
釋義
今天的福音是耶穌山中聖訓的一部份。山中聖訓的特色是耶穌屢次運用猶太人熟悉的事,提出更高層次的教導。猶太的教師一向堅持用誓言來保證事情的真實性,並強調嚴守誓言的重要性。這樣的原則在新約中常被提及(參閱:格後一23;瑪二六63);舊約律法更清楚規定不可背誓或許願不還(戶三十3;申二三22-24)。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發誓通常分為:需絕對守住,及不需守住二種。當人在任何方式下,以「神的名」起誓時,就必須守住誓約;但如果他是指天,指地或指他的頭起誓,就不一定非守住誓約不可,這也成為猶太人逃避實踐誓言的一種藝術。
耶穌則說「總不可發誓」,要求人們改變那種視發誓為必要的生活態度。耶穌並進一步提出新的解釋:不可指天、地、耶路撒冷、人的頭發誓。天主無所不在,沒有人能將祂擯除在任何事情之外,天主不但聽見奉祂的名所說的話,也聽見我們所說的一切;為此,這類的誓言毫無必要。最後耶穌更指出基督徒應有的態度:「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因為在神的國度裡,真理自明。
反省
一切許諾其實都是在主面前訂立。我是否盡力地實踐我所作的許諾?
耶穌教導「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在我生活中是否也如此?或是擁有不同的原則與標準?(在教會遵行一種行為標準,在其他場合又是另一種?對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標準?)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