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 星期三

雙數年 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現今存在的有信、望、愛這三樣,

其中最大的是愛。

讀經一:格前十二31~十三13

弟兄們: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在把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指給你們。我若能說人間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 發響的鈸。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 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永存不朽,而先知之恩,終必消失;語言之恩,終必停止;知識之恩,終必消逝。因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只是局部的;我們作先知所講的,也只是局部的;及至 那圓滿的一來到,局部的就必要消逝。當我是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看事像孩子,思想像孩子;幾時我一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現在是藉著鏡子觀 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的觀看了。我現在所認識的,只是局部的,那時我就要全認清了,如同我全被認清一樣。現今存在的,有信、望、愛這三樣,但 其中最大的是愛。

釋義

在昨天的讀經中,保祿說明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眾人則是肢體;為使整個身體更加美好,眾肢體應在已既有的功能上彼此配搭。但為徹底解決格林多教會的問題,保 祿認為他們該求更大的恩賜-愛德,以取代先前以自我為中心的景況。為此,保祿以愛為主題,在今天的讀經中,做了精闢的闡述。

首先,保祿一開始便指出:那更高超的道路便是愛德,因為它能使一切天主所賞賜的恩寵更加完滿;原先格林多人所追求的那些神恩:無論是萬國語言、天使話語、 先知之恩、各樣知識、全備信心等,若無愛為底,一切都盡屬枉然;即便有人願捐棄所有財產,甚至獻上自己的生命,一旦沒有愛,這種受苦與犧牲也全無意義。

但這「愛」究竟是什麼呢?保祿並未給予一個明確的定義,只由愛所產生的數種效果來說明什麼是愛;他進而表示:先知之恩、語言之恩與知識之恩,最終也將消逝,而唯獨愛存留到永恆;亦即,當此世從不成全過渡到成全的狀態時,那不完滿的一切都會消逝,只有愛永垂不朽。這種轉變,就好像孩子與成人行徑的對比一 樣,一旦長大成人,那些孩童般的不成熟思想和行徑就會被揚棄;又好像人透過鏡中觀看,一切都模糊不清,一旦面對面觀看了,清晰的影像就要取代舊有的模糊影像了。畢竟,現世的知識都僅是部分,一旦完滿的知識向我們揭示後,屬於部份的也都要消逝了。

最後,保祿結論道:現世中,那超越一切神恩和寵惠的是信德、望德與愛德,此三樞德都要存留到永恆,其中尤以愛德最為卓越。

執拗不信的人們

經文:路七31-35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 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

釋義

耶穌以猶太小孩玩耍的情形,比擬當時之人的態度。猶太小孩常見的遊戲就是扮演婚禮和喪禮,當他們要扮演婚禮時,若有人吹笛,大家應該要跳舞,偏有一些孩童 不願意配合而吵著要玩喪禮;當有人唱哀歌,他們偏不悲哭要鬧著玩婚禮。小孩幼稚而固執的態度,正是人們對待若翰和耶穌的寫照。

若翰宣講悔改的洗禮並以苦修的方式生活,他們拒絕若翰,還說他附了魔;耶穌傳天國的福音,四處與人用膳,接受稅吏和不被歡迎之人的邀宴,同樣也遭他們的拒絕,被說成是酒肉之徒、罪人的好朋友。這些人就像那些孩童,無論婚禮或喪禮的遊戲,全都拒絕參加。

只有那些接受若翰和耶穌,且立即對天主國有回應的人身上,才能彰顯天主的智慧和正義。

反省

天主的智慧最終是透過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彰顯出來,也是藉著成為祂的兒女而得以證實,我是否為著這測不透的智慧來感謝、光榮天主呢?

我是否常常只憑自己的主觀或偏見判斷所接觸的人、事、物?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