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跟隨耶穌的條件 福音:路九51-62

51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祂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
52 便打發使者在他前面走;他們去了,進了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好為他準備住宿。
53 人們卻不收留他,因為他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
54 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
55 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
56 他們遂又到別的村莊去了。
57 他們正走的時候,在路上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你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你。」
58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59 又對另一個人說:「你跟隨我吧!」那人卻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60 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
61 又有一個人說:「主,我要跟隨你,但是請許我先告別我的家人。」
62 耶穌對他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

路加福音的「旅程報導」

三部對觀福音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結構:耶穌執行天父派遣的使命,首先在加里肋亞展開其公開生活,然後由加里肋亞走向耶路撒冷,在聖城中經歷苦難、死亡和復活。路加福音非常獨特地、以很大的篇幅報導這段由加里肋亞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九51-十九27),一般學者稱之為路加福音的「旅程報導」。但是這段經文的目的,並不是清楚的報導耶穌旅程所經過的地方,而是在於強調耶穌一路上對於不同之人的教導(例如:九51、57;十三22、31-33;十七11;十八35)。

這一大段旅程報導的結構並沒有明顯的分段記號,而是由許多不同的小單元組合而成。就內容而言,所有的小單元的主題基本上都圍繞著耶穌的門徒團體,是主耶穌教導門徒團體做門徒的條件、門徒該如何生活以及為祂作見證。禮儀年丙年由第十三主日開始直到第三十一主日,每個主日的福音都是選自路加福音「旅程報導」的內容。這個主日的福音便是這段旅程開始的時候所發生的兩個事件。

天主所主導的救援計畫

福音一開始指出「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51)。「耶穌被接升天」一方面表達祂的死亡,另一方面也暗示祂後來被接升天的事件(路二四51;宗一9、22)。因此耶穌「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意思是耶穌堅決地往耶路撒冷走去,顯示這是天主所計畫主導的事情(參閱:路九31)。

耶穌遭到拒絕

耶穌並非獨自一人走上這條道路,祂派遣使徒在祂之前先走,目的應該不只是預先為耶穌打點食宿問題而已(參閱:路十1-12)。由加里肋亞前往猶大地方必須經過撒瑪黎雅,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之間長久不和,是人盡皆知的事實,猶太人因為撒瑪黎雅的獨特歷史(參閱:列下十七24-41),認為他們不夠資格作天主完全的選民。然而福音敘述「他們來到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人們卻不收留他」,理由卻並不是因為耶穌是猶太人,而是由於祂的旅程目標是耶路撒冷。

容忍不接待自己的人

耶穌的門徒雅格和若望非常氣憤地做出激烈的反應。這兩人是載伯德的兒子,馬爾谷福音稱他們為「雷霆之子」(參閱:谷一20;三17;十35),他們願意有如舊約中厄里亞先知一般嚴厲地懲罰撒瑪黎雅人(參閱:列下一10-12),但是耶穌卻嚴厲的斥責了他們。有一個比較晚期的聖經手抄本,加上下面的經文:耶穌責斥他們說:「我不知道是什麼邪靈在你們內說話,人子來不是為毀滅人,而是為拯救他們。」(參閱:路十九10)。

經文最後說耶穌和門徒們就「到別的村莊去了」,這個註腳可能暗示他們到別處去傳播福音(參閱:路十10;宗八4-5),但也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過渡,把經文導引到下一段敘述。

跟隨耶穌

今天福音中的第二段經文由三段簡短對話組成,每段對話的主題都是「跟隨」(路九57-62)。由於這些對話發生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更顯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性。

人子無棲身之處

與撒瑪黎雅人拒絕接受耶穌的情況相比較,第一個對話情況剛好是一個強烈的對比。耶穌在路上行走時,有一個人表達願意跟隨祂到任何地方(57)。耶穌卻以三句簡短的話告訴他:雖然野獸尚可覓得可供躲避風雨的棲身之處,但是身為人子的祂卻是無家可歸。這句話一方面反映了前面撒瑪黎雅人拒絕接待耶穌的情形,另一方面也預先暗示了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至於那個人是如何回應了耶穌的話,福音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召叫的絕對性

第二個故事是耶穌主動召喚一個人跟隨祂,這個人要求能夠延遲回應耶穌的召叫,為了使他可以完成埋葬父親的責任。在中東地區的習俗,通常亡者在死亡當日就立刻被埋葬,因此耶穌帶有判決意味的嚴厲回答,是相反當時的風俗習慣的。耶穌要求門徒們和自己的家庭絕對地分離(參閱:路十四26),用非常圖像性的語言表達,對跟隨祂的人而言,整個家庭有如已經死去了一般,唯有如此門徒才能真正執行福傳使命,參與耶穌的工作(參閱:路四43;十9-11)。至於這個被召叫的人是否接受了耶穌的邀請,福音也保持了一個開放的結局。

義無反顧堅決向前

第三個故事則是一位表達準備好要跟隨耶穌的人,但卻請求耶穌讓他好像厄里叟一樣先向家庭道別(參閱:列上十九20)。耶穌再一次運用圖像性的語言拒絕這個請求:好的農人不會手扶著犁卻向後看,因為這樣沒有辦法把田犁直;同樣地,凡是蒙召參與天國工作的人,必須堅決的向前看

綜合反省

路加描寫耶穌開始前往耶路撒冷旅程時所表現的決心,讀者由此體驗到耶穌完全服從來自天父的使命,而堅決的走上苦難之路,任何情況 ─ 不論是一般人的拒絕,或者門徒們的誤解 ─ 都不能夠阻擋耶穌執行他的使命。

耶穌對於若望和雅格的指責,顯示出耶穌和門徒們之間不同的態度。這也是對所有基督徒的警告,要求我們反省面對不接受福音的人所表現的態度。

三個簡短的「召叫故事」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地點、時間以及被召叫者的反應,因此故事本身並非這段經文的重點。福音作者的目的在於傳遞耶穌的教導,要求門徒們、以及日後教會所有的基督徒,在面對耶穌獨特的召叫時,必須能夠堅決的跟隨祂(參閱:路十四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