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感恩的撒瑪黎雅癩病人 福音:路十七11-19
11.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
12.走進一個村莊的時候,有十個癩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
13.他們提高聲音說:「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
14.耶穌定睛一看,向他們說:「你們去叫司祭們檢驗你們罷!」他們去的時候便潔淨了。
15.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痊癒了,就回來大聲光榮天主,
16.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他;他是一個撒瑪黎雅人。
17.耶穌便說道:「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裏呢?
18.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
19.耶穌遂給那人說:「起來,去罷! 你的信德救了你。」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是著名的耶穌治癒「十個癩病人」的故事(路十七11-19)。故事一開始路加再次提及「耶穌往耶路撒冷走去」(參閱:路九51,十三22),使讀者回憶起,這是發生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旅程中的一個事件。整段敘述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一個治癒奇蹟(11-14),第二部分是這個奇蹟的後續發展,更是整個故事真正的高峰。
耶穌的旅程路線
福音敘述耶穌「經過撒瑪黎雅和加里肋亞的邊界」,說明耶穌選擇由加里肋亞穿越撒瑪黎雅前往耶路撒冷,這是由加里肋亞前往耶路撒冷最短的路徑。然而一般「虔誠的」猶太人大多避免採取這條路線,因為他們不願和撒瑪黎雅人有任何接觸。但是福音作者所關心的並非耶穌行走的路線,而是暗示耶穌的工作與行動對撒瑪黎雅人也有效。
十個癩病人
耶穌「走進一個村莊的時候,有十個癩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根據猶太法律,癩病人不得靠近健康的人,因此他們必須和耶穌保持相當的距離(參閱:肋未紀十三、十四兩章)。由於「十」這個數字不但是一個整數,也是聖經中常出現的數字,因此它可能並非表達精確的人數,而只是象徵有許多癩病人。
呼求救助
十個癩病人向耶穌呼求救助:「主耶穌,可憐我們罷!」這個祈求是聖詠中個人向天主哀求的標準格式(參閱:詠四一5,五一3-4),顯示癩病人把耶穌當作天主,滿懷信賴地懇求援助。
治癒奇蹟
耶穌的反應可能令今日的讀者感到相當困惑,因為祂似乎並未回應癩病人的哀求,卻只派遣他們到司祭們那裡去接受檢驗。在以色列的社會中癩病被視為「不潔淨」,而判斷這種疾病的權柄屬於司祭,一旦有人被判定患有癩病,司祭便舉行一種特殊儀式而將患者由正常的社會中逐出;如果有癩病人被治癒,也同樣地必須經由司祭檢驗,並舉行特殊的儀式宣告此人已是潔淨者,使之再次被接納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成員。
耶穌的話語就是回應癩病人滿懷信心的祈求,要求他們相信自己已被治癒,前去接受司祭的檢驗。耶穌對他們的派遣,一方面是考驗他們的信德,另一方面則是顯示祂的仁慈與能力。那些癩病人聽信耶穌的話,因此在前去給司祭檢查的路上時,發現他們的祈求得到了耶穌的俯允,他們被潔淨了。
「治癒」與「得救」
故事接著進入第二部分,其間的轉折讓人驚訝。原本十個人一起呼求救助,而且全都得到俯允,但只有一個人做出積極的回應。路加的敘述非常精細,沒有根據肋未紀的傳統稱這個癩病人「潔淨了」,卻說「這人看見自己痊癒了」,痊癒這個字的希臘文也是「救援」的意思。他「回來大聲光榮天主,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祂!」這些行動表達出他內心被徹底的治癒(得救),原本的信德更加堅強,他認出耶穌是真天主,因而真心的悔改皈依耶穌。
天主的仁慈超越一切
路加特別指出這個得救者是一個「撒瑪黎雅人」,屬於被猶太人輕視的種族團體(參閱:列下五15)。傳統上猶太人相信他們是天主特選的民族,認為只有他們才能得到天主的救恩;但是路加透過這個註記提出強烈質疑,強調在耶穌基督身上所顯示出的天主的仁慈,打破了一切宗教藩籬,不受任何限制。
耶穌就是天主(子)
耶穌一連發出三個「修辭性的問句」(答案是自明的):「潔淨了的不是有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哪裡?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一個人回來讚美稱頌天主嗎?」前兩個問句使最後一句中的「外邦人」和耶穌自己的「同胞」之間的對比更為尖銳。耶穌的話說明,他們必須為了得到潔淨而感謝天主,但真正的感謝天主只有在來到耶穌跟前時才實現,因為祂就是天主(子)。
身心靈完滿的救援
耶穌最後對這位感恩的撒瑪黎雅人所說的話強化這個教導:「起來回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撒瑪黎雅人回到耶穌跟前的行動,被耶穌肯定為「信德」,由於這個緣故,這個撒瑪黎雅人不但得到治癒,而更是身心靈完整的救援。
【綜合反省】
這個故事和一般的治癒奇蹟敘述不同,沒有報導治癒的過程,卻將重點集中在耶穌最後的話語上。整個敘述顯示耶穌至高無上的權威,祂具有治病的權柄,被治癒的撒瑪黎雅人跪伏朝拜耶穌的行動顯示,他承認耶穌是救主。
路加透過這個故事教導他的讀者,對所有的外邦人而言,這位撒瑪黎雅人是一個皈依信仰的榜樣。他回頭轉向耶穌,感謝讚美天主的行動,得到耶穌更深的肯定,使一個奇蹟治癒的信仰,提升為完整救援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