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三一週 星期二

常年期 第三十一週 (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11月9日 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讀經一 讀經二 福音


眾人都蒙了憐憫

按照各人的聖寵,為眾人服務

讀經一:羅十二5-16

弟兄們:我們眾人在基督內,也都是一個身體,彼此之間,每個都是肢體。按我們各人所受的聖寵,各有不同的恩賜:如果是說預言,就應與信德相符合;如果是服 務,就應用在服務上;如果是教導,就應用在教導上;如果是勸勉,就應用在勸勉上;施與的,應該大方;監督的,應該殷勤;行慈善的,應該和顏悅色。

愛情不可是虛偽的。你們當厭惡惡事,附和善事。論兄弟之愛,要彼此相親相愛;論尊敬,要彼此爭先。論關懷,不可疏忽;論心神,要熱切;對於主,要衷心事 奉。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禱上,要恒心;對聖者的急需,要分擔;對客人,要款待。迫害你們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詛咒。應與喜樂的 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彼此要同心合意,不可心高妄想,卻要俯就卑微的人。不可自作聰明。  

釋義

羅馬書的教義部分到十一章告一段落。從十二章開始,保祿針對一些基督徒的倫理作了一番教導。

經文第一段,保祿主要勸勉基督徒應按個人的聖寵、恩賜謙遜地來為眾人、教會服務,大家各司其職,憑著恩賜建造基督的身體。

第二段是保祿針對基督徒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該有的精神和態度。保祿在此也提醒基督徒應當款待人,這項愛德行動不斷在新約其他章節出現(參閱:希十三2;弟前三2;鐸一8;伯前四9),基督徒開放家庭、場所來款待客人,便是效法基督開放和接納的精神。


福音:路十四15-24    線上播放

那時候,有一個同席的人聽了這些話,就向耶穌說:「將來能在天主的國裏吃飯的,才是有福的!」耶穌給他說:「有一個人設了盛宴,邀請了許多人。到了宴會的 時刻,他便打發僕人去給被請的人說: 請來罷!已經齊備了。眾人開始一致推辭。第一個給他說:我買了一塊田地,必須前去看一看,請你原諒我。另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試牠們,請你原諒 我。別的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僕人回來把這事告訴了主人。家主就生了氣,給僕人說:你快出去,到城中的大街小巷,把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瞎眼 的、瘸腿的,都領到這裏來。僕人說:主,已經照你的吩咐辦了,可是還有空位子。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大道以及籬笆邊,勉強人進來,好坐滿我的屋子。我 告訴你們:先前被請的那些人,沒有一個能嘗我這宴席的。」

釋義

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作客,同席有人因耶穌的一番教訓(12-14節)而說出了「將來能在天主的國裏吃飯的,才是有福的!」耶穌接著又講了一個「宴席的比喻」來回應那人所說的話。

在這比喻裡,耶穌有意地告訴聽眾:天國已經來臨了,如宴席一樣一切都備妥了,並且打發僕人去邀請人進來參加宴席。比喻有些寓意、暗示的成分,第一批受邀的 人,應指那些生活富足的人,正如12-14節那些有能力請別人吃飯的人;第二批受邀的人是那些平時沒有「資格」被請去赴宴的人(21);第三批被請的人 (23)應是指外邦人。

比喻的結論是針對第一批受邀請卻藉口推託的人所發出的審判。耶穌一方面強調天主是富於仁慈憐憫的,願意接納所有的人,另一方面也警告人們,不可以因此而輕 視救恩,拒絕天主的邀請,讓自己擯除在救恩的門外。此外,藉著這個比喻耶穌也為自己的行動辯護,說明為何跟從祂的人都是一群窮苦之人。

反省

我是否能擺脫世俗的纏擾,把追隨天主的召叫看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我能意識到耶穌的救恩也是為那些社會的邊緣人士、弱勢族群而預備的嗎?我該有何具體行動,成為天主的工具,向他們發出邀請?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