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一主日
警醒準備,等待人子的來臨 福音:瑪二四37-44
禮儀年甲年 將臨期第一主日 讀經一
讀經一:依二1-5
阿摩茲的兒子依撒意亞關於猶大和耶路撒冷所見的事情:到末日,上主的聖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嶽,萬民都要向它湧來。將有許多民族前去,說:「來!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往雅各伯天主的殿裏去!他必指示我們他的道路,教給我們循行他的途徑。因爲法律將出自熙雍,上主的話將出自耶路撒冷。」他將統治萬邦,治理眾民;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雅各伯家!來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吧!
釋義
先知依撒意雅在這裡所說的並不是猶大王國的政治中心(耶路撒冷才是),而是指聖殿山,也就是天主臨在之處。在那裡,先知曾看見了坐在自己寶座上的「上主 ─ 萬軍的天主」(參閱:依六1、5)。
先知寫下這個救援的話語的時間,大概是在耶穌前第八世紀末期,也就是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面臨災難的悲慘時期。在這個困難的時刻,先知「預見」默西亞的末世時代,在那個時刻,萬民都將前來「熙雍」朝聖,並不是來到一個地理的、歷史的地點,而是來到天主前,一切真理和啟示都從祂而來。祂的王權將帶來真正的平安。在以色列民族最困難的時刻,先知充滿希望期待著救援,然而他清楚地宣告這個救援不是來自人、政治技巧、或軍事力量,而是來自天主 ─ 祂的光榮將充滿聖殿,並且將整個宇宙聚集在一起。
禮儀年甲年的主日福音選讀
梵二後的禮儀革新非常強調「聖言」的地位,教會仔細安排主日彌撒中的福音選讀,幫助基督徒透過福音經文不斷地加深對耶穌的認識。這個主日是將臨期的開始,禮儀年又再度進入「甲年」,又稱為「瑪竇年」,因為教會邀請全體信友在今年的主日感恩禮中一起聆聽瑪竇福音。
將臨期聖經選讀
將臨期以雙重的幅度幫助基督徒善做準備,迎接耶穌基督的來臨:一方面回顧歷史,引領信友們紀念天主子曾降生人間,等待耶穌聖誕節的來臨;另一方面前瞻未來,幫助大家在現世善做準備,期待基督於末世之時再度來臨。耶穌基督的第一次來臨,指向第二次的來臨;祂的再度來臨,將使第一次來臨達到圓滿。將臨期平日彌撒的聖經選讀更清楚地表達了這樣的雙重意義:十二月十六日以前著重對末世的期待,從十二月十七日起,則強調紀念耶穌誕生的歷史事實。
【福音:瑪二四37-44】
37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就如在諾厄的時日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
38 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
39 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40 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
41 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
42 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
43 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
44 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蒐集了許多耶穌的言論,按照主題分類,編輯成五篇大演講,其中最後一篇是耶穌針對與「末世」相關的問題教導門徒(瑪二四~二五)。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選自這篇演講中的兩段談話,首先談論「末日實現的日期」(瑪二四37-41),接著是一個比喻,呼籲聽眾「警醒準備」(瑪二四42-44)。
末日發生的時間
到底「末日」何時會發生?這是初期教會一再面對、處理的問題,新約作品幾乎都談論過這個問題,瑪竇福音自然也不例外。在今日彌撒福音經文之前,耶穌的言論首先肯定兩點:一方面這個日子「已近了,就在門口」,在「這一世代」過去之前就要發生(瑪二四33-34);另一方面則指出「那日子和那時刻,除(天)父一個外,誰也不知道。」(瑪二四36)
諾厄的例子
對以色列人而言,這樣的教導並不難懂。瑪竇福音中的耶穌舉出他們祖傳經典中著名的例子來說明人子來臨的情況:「就如諾厄的時日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查,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突如其來的事件
當諾厄提出「洪水滅世」的警告時,當時的人們毫不理會,仍然只注意他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他們漠不關心,不受教的情況中,災難卻出乎意料地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這個例子生動地表達出,「人子再來」的事件也將在人們毫不知悉的情況下突然發生。
救援與審判
耶穌接著以雙重的圖像說明人子再來時,所產生的結果:「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提去,一個被遺棄;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被遺棄。」
一起在田間工作的兩個男人和一起推磨的兩位婦女的不同命運,生動地表達救援和審判的不同境遇。兩個圖像都先提到「被提去」,意思是被提到「人子」那裡去,代表被選而得到救恩的人;「被留下」則是指被留在毀滅的災禍之中,表達跌入毀滅的審判之中。這個圖像說明,救援與審判並不是天主「任意」決定的,而是以人們的生活為先決條件;審判其實是一個人具體生活行為的結果(參閱:瑪十六27,二二11-13,二五46)。
警醒準備
耶穌緊接著立刻警告門徒必須「醒悟」(42),並且繼續以另一個比喻更進一步地加以說明:「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悟,不讓自己的房子被挖穿。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43-44)
這個比喻竟然以「盜賊」來表達「人子」,難免令讀者們感到奇怪。很可能這個比喻最初的中心思想原本不是指人子再來,而只是單純地強調一個人們必須警醒準備的關鍵時刻。但是,這個簡短的比喻加在這裡的確非常恰當,清楚地提醒門徒要有「危機意識」,必須時時準備好迎接人子的到來。
初期教會的反省
初期教會將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繼續做了許多反省與發揮,並反映在新約的其它作品中。得前五2指出「主的日子」也會有如盜賊般的在夜裡來到;在默三3和十六15甚至直接說基督「必要像盜賊一樣來臨」。也因此在教會發展的過程中,警醒準備好成為基督徒最基本的態度。
【綜合反省】
教會禮儀年以「煉靈月」作為結束,以「將臨期」作為開始,二者之間有非常好的關連,都提醒信眾關心個人生命的結局,與歷史的終向──末世。今日的福音再次提醒大家,末世必然來臨,但具體實現的日期不是人能夠知道的。因此重要的不是關心末世來臨的日期,而是如何善用現在的時光,準備好自己;基督徒不用害怕人子的再來,因為對時時準備好的人而言,末世並非審判的時刻,而是我們得到決定性救恩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