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五週 星期三
星期一 9月21日 聖瑪竇宗徒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我們在做奴隸時,天主並沒有離棄我們
讀經一:厄上九5-9
5 到了獻晚祭時,我悲憤人起來,仍穿著撕碎的衣服和外氅,雙膝跪下,伸手向上主我的天主說:
6 「我的天主,我實覺慚愧!我的天主!我不敢向你仰面,因為我們的邪惡,積累得高過了我們的頭頂,我們的罪孽上達於天。
7 自從我們的祖先時代,直到今日,我們犯了重大的罪孽;為了我們的罪惡,我們連我們的君王司祭,都被交在異地的君王手中,喪身刀下,被俘擄,遭劫,丟臉受辱,就像今日一樣。
8 但是現在,轉瞬之間,上主我們的天主,對我們施了仁慈,留給了我們一些殘存的人,又在聖地給了我們居所;並且我們的天主,還使我們的眼目明亮,在我們為奴隸期中,使我們尚有少許生氣。
9 我們原是奴隸,但我們在為奴隸期中,我們的天主沒有離棄我們,反而使我們在波斯王,獲得了寵遇,使我們有了生氣,得以重建天主的殿宇,修廢壚,我們在猶大和耶路撒冷,得了保障。」
釋義
今日讀經所敘述的事件背景已經是祝聖第二聖殿(515BC)之後超過五十年的情況了。當時猶太宗教與禮儀祭祀情況非常糟,以致位於蘇撒城的波斯王阿 塔薛西斯(464-424BC)或他的大臣認為必須介入干涉。於是他們在458BC(根據厄上七7;實際上應該是433BC)派遣身為司祭和經師的厄斯德 拉返回巴勒斯坦,命他使人民嚴格遵守以色列的天主的法律和國王的法律。
當然,對厄斯德拉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天主的法律。當他到達巴勒斯坦時,對所見到的情況感到震驚痛心。這邪惡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猶太人和外邦婦人的婚姻,因而用盡一切方法,務求將這個「可恥的事」(厄上九1)除盡。厄上九6-15是他在人民面前公開說出的宣講與祈禱,一方面帶領民眾認罪、悔罪;另一方面,回憶天主過去對祖先的救援恩寵,並感謝天主不斷地如此對祂的子民施以救援。
接受派遣,宣傳福音喜訊
福音:路九1-6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從那裡離去。人若不接待你們,你們要離開那城,拂去你們腳上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他們就出發,周遊各鄉村,宣傳喜訊,到處治病。
釋義
本日福音是第九章的開始,這章的內容是耶穌在加里肋亞傳教的高峰與總結,本章的結尾便開始敘述耶穌「朝向耶路撒冷的旅程」(九51)。比較這段關於派遣的經文與馬爾谷的平行文(谷六7-13),可以發現一些差異:路加在「權柄」之前加上了「能力」,表達出「因聖神的德能」(參閱:路四14)的一面;路加略去了「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出去」,而在路加第十章派遣七十二門徒時卻有這樣的句子(路十1),目的在於強調宗徒在初期教會團體中特有的職分與地位。
此外,路加以「宣傳喜訊」來代替馬爾谷的「使人悔改」(谷六12),表達出對於路加而言,悔改與福音喜訊是一體的兩面;「周遊各地」也顯出傳揚福音的普遍性。宗徒們「周遊各鄉村,宣傳喜訊,到處治病」,顯出初期教會傳播福音的蓬勃氣象。
反省
傳福音和服務(宣講天國和治癒病人)的能力和權柄,都是因著聖神而來自於耶穌。我是否聆聽耶穌的旨意?是否依靠聖神的能力?
傳揚福音的本質是充滿喜悅的。我也願意分擔這樣的使命嗎?在傳播福音時,我的內心深處是否常保持著這樣的喜悅?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