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六週 星期三

常年期 第十六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我今天委派你對萬民和列國執行拔除、破壞、毀滅、推翻、建設和栽培的任務

讀經一:耶一1, 4-10

本雅明地內阿納托特城的司祭中,希耳克雅的兒子耶肋米亞的言行錄。

上主對我說:「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選定了你作萬民的先知。」我回答說:「哎呀! 我主上主! 你看,我還太年輕,不會說話」。上主對我說:「你別說:我太年輕,因為我派你到那裏去,你就應到那裏去;我命你說什麼,你就應說什麼。你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上主的斷語。」

此後,上主伸出手來,觸摸我的口,對我說:「看,我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看,我今天委派你對萬民和列國,執行拔除、破壞、毀滅、推翻、建設和栽培的任務。」

釋義

耶肋米亞先知約在主前627年開始執行先知使命,一直到主前586年,猶大國滅亡為止。他雖生於一個祭司的家庭,但好像沒有執行過祭司的職務。其一生適逢近東的歷史進入劇烈的轉變期,眼見亞述傾倒,新巴比倫興起,而他早就看出自己國家面臨的危機,本於愛國之心,也受著從上而來的召叫,驅使他不斷向國內的政治、宗教、民間的領袖苦苦相勸;又藉著預言、詩歌、故事、比喻、象徵性的行動等方式向同胞傳遞上主的信息,呼籲國人悔改,但卻眼睜睜見著同胞一步步走向他所描繪的悲慘處境中,也因所傳的信息不受人歡迎,被人捉拿、鞭撻、下監、驅逐,最後被猶太革命份子擄至埃及,命喪於此。

今天的讀經是關於耶肋米亞蒙召敘述的一部分。天主向他說話,託付給他一個使命,把天主所指示給他的話傳達給祂的百姓和列國,所以他被選為萬民的先知。「上主的話」就是祂的行動,而行動是心意的表達。從上主召叫耶肋米亞的過程來看,神跟人之間有交談,顯得上主是一位親切、體貼人的軟弱的神,相較於依撒意亞和厄則克耳蒙召經驗,上主對後者而言是既超越又崇高的神(參閱:依六、則一~三)。

上主指派耶肋米亞的工作,先是破壞性的行動:拔除、破壞、毀滅、推翻;再來是積極性的建設和栽培。先知傳達上主的審判,但在審判背後不是真正的毀滅,而是導向重生和盼望,因此,「施行拔除,為的是要栽培;施行破壞,為的是要建設」成為本書的中心信息。


它就結了一百倍的果實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跟前,他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他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

釋義

瑪竇福音記載了七個關於「天國的比喻」,「撒種」是第一個比喻。當時許多猶太人務農為生,他們並不期待每一個種子都結果,因為撒下的種子會落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路旁,或被人們踐踏,或被飛鳥吃光;落在石頭地,雖有些土壤可以快速地生長,但因無法紮根,又會因日曬而枯乾了;至於落在荊棘地的,因荊棘剝奪了土地的營養,種子也會很迅速地窒息。最後落在好地的,便能以不同程度地開花結果。

耶穌運用這個巴勒斯坦人所熟悉的播種圖像講述天國:天國的訊息固然會遭到許多人反對,但終究也會有人接受。就天國預期的收穫而言,如今是唯一撒種的時間,唯一作決定的時刻,在宣布與接受中間可有很多的變數,只要人們接受,就會結出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果實。耶穌向群眾提出挑戰:「有耳的,聽吧!」能夠聽信福音訊息的人,才能結出豐盛的天國果實!

反省

我對天主的訊息開放嗎?我只想聽我期望的訊息嗎?

對天主聖言而言,我屬於哪一種土地?

如果我是一塊貧瘠的土地,我需要澆灌什麼肥料使之容易生長?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