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受邀者與邀請者的正確態度 【福音:路十四7-14】
7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
8 「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也被他請來,
9 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
10 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罷!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才有光彩。
11 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12 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
13 但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14 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經文脈絡】
古典希臘羅馬文學中有一種被稱為「饗宴」的文學類型,以柏拉圖的「饗宴篇」為代表,這種文學類型主要是以一個宴席的場合為背景,主要的內容則是席間人物的談話。類似的文學類型也多次出現於新約作品之中,例如:路二二24-34;若十三~十六。
路十四1-24也是一個類似的情況,記載耶穌在一位法利塞人首領家中作客時的四段談話,這四段談話含有不同的主題,首先是論辯在安息日治癒病人的合法性(1-6),接著兩段說明「接受邀請」以及「邀請人」的正確態度(7-14),最後是一個關於宴會的比喻(15-24)。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選自這段經文中間的兩段談話(路十四7-14),這兩個耶穌的教導具有平行的結構,而其中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般宴會的情況。
一個安息日的宴會
雖然路加福音曾提到過法利塞人對於耶穌具有敵意(路十一53),這段福音卻敘述耶穌在安息日進入一個法利塞人的首領家中吃飯,大概是猶太會堂中的一位領袖在安息日聚會之後,邀請耶穌到他家中用餐。然而福音並沒有描述這個邀請以及宴會的情況,因此這段經文的目的只是提供敘述故事的「框架」。經文特別指出在場之人都不懷好意地「留心觀察」耶穌,言下之意是企圖找到祂的缺點好攻擊祂。
爭奪上座的陋習
福音的敘述相當幽默:不僅人們「留心觀察」耶穌,同時指出耶穌也仔細地觀察那些和祂一起受邀的人,並且「注意到他們爭選首席」。耶穌所觀察到的情形是當時猶太社會常見的現象:在團體聚會之時,常常會按著賓客的身份、地位安排相稱的座位,但卻往往有人為了顯出自己的重要性而刻意爭取上座。
受邀者應有的態度
面對這個情況,耶穌以說比喻的方式對這些人提出教導。祂首先針對那些在赴宴時習慣刻意爭取上座的人發言,警告他們這種行動也許帶來不能預期的消極後果,因為可能有身份地位更高的客人會來到,主人將因而要求這些原本爭得上座的人讓位,他們便會因自己的行動而導致公開的蒙羞。
接著耶穌說明受邀者先尋求末位的好處,他們不僅可避免不必要的羞辱,而且主人更會在必要的情況下,親自前來請他們登上高位,他們便可因此而得到光彩。最後耶穌提出一個顛覆世俗價值觀的結論,這個價值觀是天主的價值觀:「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參閱:路十八14;瑪二三12)
一般主人的態度
相對於受邀者的態度,耶穌轉變話題教導人們在邀請客人時所應有的態度;這段話其實超出了耶穌具體所處身的情況,因為耶穌是受邀的身份。耶穌先描述當時所盛行邀請人參與宴會的方式,並且立刻指出,由於受邀的客人們將透過回請而報答這樣的主人,因此他們將失去得到更多、更大報酬的機會。
正確的主人態度
耶穌積極的建議人們應該邀請被當時社會視為罪人的人參與宴會,也就是「貧窮的、殘廢的、缺腿的、瞎眼的人」。說明邀請這樣的人參與宴會的主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得到天主的賞報,將能夠參與末世永遠的天國宴會:「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定得到報答」(參閱:15,十三28-29)。
這裡所謂的「復活」,最初僅僅是針對那些由陰府被拯救出來的義人,在比較後期的時候,這個言論才被用來表達出在末世普遍性的審判(參閱:宗十42,十七31,二四15),包括了一切復活的人,不論是義人或是不義的人。
【綜合反省】
路加非常技巧的敘述了耶穌的兩段言論,首先提出消極的部分,接著給予積極的教導,而最後則是末世性的許諾。這些言論的內容都是針對耶穌時代所謂的虔誠人提出的批判,不但具體的舉出他們的錯誤態度,同時更呼籲應該以天主為一切行動的準則。
福音作者藉著這個「餐桌的規則」鼓勵信仰團體和每一個基督徒,不要效法當時一般人常見的價值觀和態度(參閱:路二二24-29),整個教會的歷史中有許多美好的例子證明,基督徒認真地接受並實踐了耶穌的教導。但是這段經文也同時教導今日教會中的基督徒,常常反省是否只有表面的虔誠態度,在背後卻隱藏著爭取較高地位的虛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