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三週 星期五
星期一 7月3日 聖多默宗徒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依撒格娶妻
讀經一:創二三1-4,19;二四1-8,62-67
1 撒辣一生的壽數是一百二十七歲。
2 撒辣死在客納罕地的克黎雅特阿爾巴,即赫貝龍。亞巴郎來舉哀哭弔撒辣;
3 然後從死者面前起來,對赫特人說道:
4 「我在你們中是個外鄉僑民,請你們在這裡賣給我一塊墳地,我好將我的死者移去埋葬。」
19 … 事後,亞巴郎遂將自己的妻子撒辣葬在客納罕地,即葬在那塊面對瑪默勒,【即赫貝龍】,瑪革培拉田地的山洞內 …
1 亞巴郎年紀已老,上主在一切事上常祝福他。
2 亞巴郎對管理他所有家產的老僕人說:「請你將手放在我的胯下,
3 要你指著上主、天地的天主起誓:你決不要為我的兒子,由我現住的客納罕人中,娶一個女子為妻;
4 卻要到我的故鄉,我的親族中去,為我的兒子依撒格娶妻。」
5 僕人對他說:「假使那女子不願跟我到此地來,我能否帶你的兒子回到你的本鄉?」
6 亞巴郎答覆他說:「你切不可帶我的兒子回到那裡去。
7 那引我出離父家和我生身地,同我談過話,對我起誓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後裔』的上主,上天的天主,必派遣自己的使者作你的前導,領你由那裡給我兒子娶個妻子。
8 設若那女子不願跟你來,你對我起的誓,就與你無涉;無論如何,你不能帶我的兒子回到那裡去。」 …
62 那時依撒格剛來到拉海洛依井旁附近,他原住在乃革布地方。
63 傍晚時,依撒格出來在田間來回沉思,舉目一望,看見了一隊駱駝。
64 黎貝加舉目看見了依撒格,便由駱駝上下來,
65 問僕人說:「田間前來迎接我們的那人是誰?」僕人答說:「是我的主人。」黎貝加遂拿面紗蒙在臉上。
66 僕人就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告訴了依撒格。
67 依撒格便領黎貝加進入自己母親撒辣的帳幕,娶了她為妻,很是愛她。依撒格自從母親死後,這才有了安慰。
釋義
關於撒辣死亡的報導,重要的是購買安葬她的土地。赫貝龍附近的山洞是亞巴郎在客納罕地區購買的第一塊土地。他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天主對於土地的許諾就是如此細微、如此片段地逐步實現的。亞巴郎直到死亡都是如同被當地人容忍的外來人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創十七8);依撒格和雅各伯也同樣如此。他們都被埋葬在赫貝龍的山洞中:他們必須在這塊土地上死亡,好能擁有它。這是一個預像,表達基督徒和所許諾給我們的救援之間的關係。
亞巴郎最大的關心仍然是關於後裔的許諾,因此,經文接著敘述了依撒格娶妻的美麗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舊約關於婚姻的理解:「依撒格接近黎貝加 ─ 她成為他的妻子 ─ 他很愛她 … 」這個順序顯示:「愛」是最後的「結果」,而不是一切的「開始」。這和我們今日從言情小說所認識的情況不同。
文
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我要的是憐憫,不是祭品
福音:瑪九9-13 線上播放
耶穌從那裡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裡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 門徒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 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釋義
瑪竇是受雇於黑落德安提帕王的一位稅官,這樣的身份在猶太社會中被人不恥,是公開的罪人。然而當耶穌一召喚瑪竇時,他立即跟隨了耶穌。耶穌就其一貫的態度 和作風自然地與人往來,理所當然的在瑪竇的家中坐席。法利塞人因此向耶穌的門徒們指責他們的師傅:「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
「有病的人才需要被醫治,罪人比義人更需要被救贖!」這是普通常識;但只有知道自己有病,承認自己有罪的人才會尋求醫治或寬赦。法利塞人以外在的身份、地 位作標準,去判斷誰是義人,誰是罪人,這種矯枉過正的形式主義,並不悅納天主。耶穌引用歐瑟亞先知的話「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歐六6),說明天主喜愛人 內心的真誠、仁愛更勝過外在死守法律的行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耶穌的召叫是一種「邀請」,只有那些意識到自己有罪,願意悔改的人才能得到 這白白的恩賜。
反省
在我們的社會中,我認為誰是罪人?自己?他人?
那一種心態更能使人自由?死守外在規矩?或活出慈悲、仁愛?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