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升天節

向普世宣揚福音【福音:谷十六15-20】

那時候,耶穌顯現給十一位宗徒,15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16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17信的人必有這些奇蹟隨著他們:因我的名驅遂魔鬼,說新語言,18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癒。」

19主耶穌給他們說了這些話以後,就被接升天,坐在天主的右邊。20他們出去,到處宣講,主與他們合作,並以奇蹟相隨,證實所傳的道理。

【經文脈絡】

 天主教會在耶穌復活節後四十天慶祝耶穌升天節,主要是根據宗徒大事錄第一章所留下來的傳統。教會禮儀年乙年耶穌升天節的福音選自谷十六15-20,這段經文是馬爾谷福音的結束語。其實,最原始的馬爾谷福音在第十六章第8節結束,第9節以後的經文是後人加入的,不過,這些後加的經文也被教會接納為「正典」經文。

就內容而言,這段經文是復活主顯現報導的「摘要」,主要是綜合了路加福音、宗徒大事錄以及若望福音的資料。首先是三段耶穌顯現的摘要(十六9-14),在第三段顯現故事的情景中(十六14),加上復活的主派遣門徒去傳播福音的敘述(十六15-18),耶穌許諾要以奇蹟支持他們的福傳工作。最後是關於耶穌升天,以及門徒實際執行福傳工作的摘要性報導(十六19-20)。最後的二段經文就是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十六15-20)。

福傳派遣

 谷十六14敘述當「十一人」正在聚餐時,耶穌顯現給他們。這個主日的福音接著這個情景報導,復活的主交付這十一人使命,派遣他們去傳播福音。這個派遣清楚的強調了普世性:他們要「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十六15)。由於基督把自己顯現給這十一人,同時接納他們進入祂的福傳工作,他們「無信」(十六14)的障礙也因此被克服。他們被召叫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完全是出自於復活主的恩寵。

人們的反應

 面對福音喜訊,人的回應有兩種:「相信」或「不相信」。相信的人就接受洗禮,對他們而言,末世審判便是決定性的救援;對不信的人而言,末世審判則是懲罰(參閱:鐸三5;伯前三21)。

「救援」與「審判」在此被對立地表達,使人想起若三18的經文。不同的是,馬爾谷所指的審判是未來的、末日的審判,並沒有要求人立刻作出決定的思想;馬爾谷的經文所表達的是一種許諾,或者 ─ 消極的說 ─ 是一種恐嚇。

奇蹟與信仰

 耶穌的使者宣揚福音的時候,將有奇蹟相隨。這段經文對於奇蹟的用法和谷八11-12完全不同,在這裡,奇蹟的意義非常積極正面。但是奇蹟並不是發生在信仰之前,因此它們不是促成信仰的因素,也不是為了表達門徒具有特殊能力。奇蹟的目的是使相信的人知道,他們的信德得到了天主的肯定;奇蹟使他們明白基督真是一切受造物的新王,這位新的君王願意讓一切受造物都得到救恩。

五種奇蹟

 福音具體地提到五種不同的奇蹟記號,這五種奇蹟都和宗徒大事錄的報導有相當深的關聯。所謂「說新語言」,回應了宗徒大事錄中的有關聖神降臨事件的報導,門徒們應充滿聖神而說各種語言(宗二6-11)。在宗徒大事錄當中,雖然找不到「喝了致死的毒物」的平行文,但是「手拿毒蛇」以及「喝毒物」都反映宗二八3-6的敘述,而且路十19也提到了門徒們將踐踏在毒蛇和蠍子上面。

所有的記號都因著耶穌之名而實現,透過呼求耶穌之名,門徒有能力實行這些奇蹟。在這樣的行動中,門徒們使復活主的工作在他們所生活的團體當中繼續地實現。

「主耶穌」升天

 馬爾谷以耶穌升天的事件,結束關於復活後事件的報導;隨著耶穌升天,復活主的顯現完全結束。在此之前,復活的主已經有如宇宙的君王,派遣門徒向普世一切受造物去宣講福音,因此這裡的經文直接給耶穌冠上基督論的頭銜,稱祂為「主耶穌」(十六19)。

「主耶穌」是保祿書信和宗徒大事錄常使用的稱號,但是馬爾谷福音的敘述中,只出現這唯一的一次。所謂耶穌「被接升天,坐在天主的右邊」,基本上是表達耶穌基督登上天上的寶座(參閱:詠一一○1)。這些關於耶穌被舉揚升天,以及登上王位的公式化的表達,和基督徒「信經」中的表達方式十分相似,二者之間應該具有某種關連。

福傳行動

門徒在耶穌升天後立刻展開行動,執行祂在升天前交付的使命,外出到世界各地宣揚福音。他們在實際的福傳工作當中,經驗到主大能的支持,透過所實現的奇蹟,他們經驗到主實現了祂的許諾,和他們一起工作。這段經文大概反映了初期教會的經驗,基督徒在具體的福傳工作中,經驗到主的臨在與助佑,因此滿懷感激之情地將具體的體驗透過文字表達出來。

【綜合反省】

復活的主,顯現給祂的門徒,同時派遣他們做祂生命事件的見證人,要求他們去向普世宣講這個喜訊。經文的關鍵是復活的主對門徒的派遣,要求他們向普世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這個派遣一直存留到今天。門徒們之所以能夠執行這個使命,是因為復活的主一直和他們在一起,以大能協助他們福傳工作,這個事實也是日後基督徒團體應該一再獲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