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八主日
【福音:路六39-45】
那時候,
39耶穌又向他們講比喻說:「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跌在坑裡嗎?
40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傅而已。
41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
42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罷!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纔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43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
44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
45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經文脈絡
路六20-49記載耶穌的「平原言論」包含三個大段落:「四個祝福與詛咒」(20-26)、關於「愛仇」的教導(27-38)、與關於自我批判的「比喻」(39-46),最後是整段教導的結語(47-49)。上個主日我們聆聽了關於「愛仇」的教導(27-36),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則是有關「自我批判」的教導(39-45)。
盲人領瞎子?(39)
耶穌首先提出兩個諺語式的問題:「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跌在坑裡嗎?」就諺語本身而言,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積極方面,人應該避免在缺乏正確理解的情況下隨便引導他人,消極方面,人也得避免讓不能看清事理的人引導自己。但是在福音的脈絡與路加的教會團體背景中,可能「瞎眼的危險」是影射個人自己的錯誤;也可能是指團體中已經出現的異端教師,他們強烈主張自己的發言權利,並宣告有權判斷、引領他人(參閱:宗二十30:「就是在你們中間,也要有人起來講說謬論,勾引門徒跟隨他們」)。
徒弟與師傅(40)
接著仍是一句一般性的諺語:「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猶太辣比教導與學習的傳統,就是讓徒弟努力學得跟他們師傅相符的教育,也就是盡力學會師傅所教導的一切。對耶穌與門徒的關係而言,更是如此。至於教導的具體內容則可直接從這段經文的上下文看出:門徒們應該學習耶穌,仁慈對待罪人(犯錯的人)。這樣的仁慈將使門徒成為與耶穌一樣的師傅,通達事理的領路人,不至於變成盲人引導瞎子。
木屑與大樑(41-42)
耶穌在39-40兩節經文以間接語氣發言,在41-42節中則轉為直接語氣(你 …),使這裡所出現的問題與要求顯的更為急切。這是《路加福音》第一次出現「兄弟」這樣的稱呼,表達這個勸勉是針對信仰團體生活提出的。這個教導以極誇張的對立性圖像語言(眼中的「木屑」與「大樑」)指責那些批判者是「假善人」:他們表面上關心糾正弟兄姊妹們的錯誤,其實卻隱瞞著自己更為嚴重的罪惡與誤謬。他們其實也是瞎子,不可妄自指導「兄弟」;他們和兄弟們同是「徒弟」,應該一起跟隨「師傅」學習。
好樹結好果(43-45)
43-45節是這段教導的結論。內容應該來自舊約智慧文學,含意淺顯而不需任何解釋。例如:德二七7:「一棵樹的栽培,可由它所結的果實看出;同樣,一個人的心意,可從他思想後所說的話看到。」這些類似的經文以類比的方式說明原因與結果。「果子」的好壞源於「樹」,同樣,人言語和行為的「善、惡」表達此人內心的狀態。
從經文最後一個句子「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可以看出,這裡所想的首先是「好的話語」或「壞的話語」,這些話構成判斷的標準。所以,這裡所談論的首要重點是自己的思想純潔與否,而並不是警告提防他人錯誤的教導。
【綜合反省】
路加藉著敘述耶穌的「平原言論」將不同的勸勉與警告集合在一起,這個組合最核心的教導是關於「愛近人」或「愛仇」的呼籲,因此今天的福音也應放在這個脈絡中來理解,是對這個核心教導的補充與放在實際生活中說明。
基督可以從今天的福音學習,以耶穌的精神化解團體內在的衝突與緊張。教會與其他任何團體一樣,內部也常常發生衝突與爭執,遺憾的是,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常常只將罪過歸咎於他人,總是自居於審判者的地位。
耶穌說「不要判斷」,不是絕對禁止對於教會或個人做出任何評斷。而是要求我們在判斷他人之前先聆聽耶穌,先行自我批判,反省並承認自己的罪過,並切實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