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格林多後書 簡介
一、 書信寫成背景
1. 保祿和格林多教會間的緊張關係
《格林多後書》是記錄衝突危機的「歷史文件」
2. 事件的可能經過
1) 在保祿之後,神恩性宣講者來到格林多教會,誇耀自己的神恩並嚴厲批評保祿,格林多基督徒被他們吸引。
2) 54年秋,保祿由厄弗所再次前往格林多。然而,這次拜訪效果不彰,反而更引發衝突(參閱:二5-7;十二)。
3) 54年底,保祿由格林多回到厄弗所
給格林多教會寫下措辭嚴厲的「淚函」(二4;參閱:格後十~十三)
弟鐸送信給格林多教會(二13),努力弼平保祿和格林多教會間的衝突
55年,保祿開始替耶路撒冷募捐的旅行(馬其頓、阿哈雅)
保祿在馬其頓和弟鐸相遇,得知格林多教會準備他和好(二12-13;七5-7)
4) 55年春,保祿寫信回顧衝突,並重新處理消化:「和好之書」(一~八)
弟鐸再次送信,同時也預先準備保祿為了募款的到來
保祿和格林多教會真正和好
二、 整體性
《格林多後書》的整體性問題被認真討論
1. 理由
1) 九15和十1之間不連貫
一~九:氣氛和好
十~十三(淚函):氣氛激烈衝突
2) 八~九:要求格林多教會慷慨捐款,預設保祿和格林多教會間關係穩定
3) 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內容平行、重複
2. 「三封信」的假設
1) 為耶路撒冷募捐的信(格後九)
2) 「淚函」(格後十~十三)
3) 為給「和解之旅」預做準備寫下的「格林多後書」(格後一1-八24)
後期的編者把三封信收集並編輯在一起 ─ 地點在格林多
「和好信函」 ─ 「募款信」 ─ 「淚函」(警告信函)
三、 內容
一1-2 |
問候語(信頭) |
一3-11 |
前言(感恩詞) |
一12-七16 |
辯護宗徒地位 ¨ 宗徒和團體的關係(一12-二13;七5-16) ¨ 宗徒地位的光榮性(二14-四6) ¨ 宗徒地位的卑賤性(四7-六10) ¨ 請求重建宗徒和團體之間的關係(六11-七4) |
八1-24 |
指示團體準備好捐款 |
九1-15 |
第二次處理「募款」的主題 |
十1-十三10 |
針對假宗徒的污衊而辯護保祿的宗徒地位之合法性 ¨ 對於各種反對保祿的指責表達意見(十1-18) ¨ 「愚蠢的言論」(十一1-十二18) ¨ 預告將前往拜訪(十二19-十三10) |
十三11-13 |
信尾的問候 |
四、 神學主題與重點
1. 保祿的宗徒地位
1) 宗徒在救恩史中之地位
宗徒是「新約的僕役」,地位高於梅瑟(三1-四6)
透過宗徒,天主完成「新的創造」(四1-6)
宗徒是天主的「大使」,勸勉世人與天主和好(五11-21)
2) 保祿和耶穌基督特殊直接的關係
保祿的整個存在完全來自於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影響
「強壯」和「軟弱」相對立的主題貫穿整封書信:
「我們是在瓦器中,保存這寶貝(意思是指福音)」(四7)
基督要保祿他藉著自己的軟弱和卑賤來彰顯十字架的大能:
「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十二9)
2. 愚人言論(十一1-十二13)
基督徒應該無所誇耀,尤其不可炫耀所擁有的神恩或宗教經驗
基督徒只能誇耀「在他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亡」(十二1-5)
3. 天主與人和好(五16-21)
保祿把基督的救援工程理解成促成天主與人和好的事件
傳統上對於耶穌死亡的解釋:「為了補償人類罪過而必要的犧牲」(例如:羅三21-26;迦三10-14)
人必須表達願意與天主和好;
方法:接受天主派遣的使者所帶來的福音:「與天主和好吧!」(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