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斐理伯書 簡介

課程內容檔案下載(請點選
課程錄音檔下載(請點選

一、  產生背景

1.         書信的寫作時間

這封信寫於「坐監」期間(一12-14)  → 然而,在哪裡?

1)             厄弗所?

保祿曾在小亞細亞被逮捕,並面臨死亡的威脅(格後一8-11;六5;十一23)

厄弗所和斐理伯距離近,兩地間交通聯繫好

坐監的保祿和斐理伯的團體聯繫密切(二19-30)

2)             羅馬

更多學者主張:這封信是保祿生命末期在「羅馬」坐監時的作品(ca. AD59)

n             信件語言與神學思想顯示是保祿晚期的作品
尤其是「末世」思想:完全沒有對末世即將來臨的期待(一21-26)

「因為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但如果生活在肉身內,我還能獲得工作的效果:我現在選擇那一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正夾在兩者之間: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但存留在肉身內,對你們卻十分重要。我確信不疑:我知道我必要存留,且必要為你們眾人存留於世,為使你們在信德上,得到進展和喜樂,並使你們因著我再來到你們中,同我在基督耶穌內更加歡躍。」

n             書信顯示斐理伯團體的教會結構發展邁進新階段(一1):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祿和弟茂德,致書給斐理伯的眾位在基督耶穌內的聖徒、監督及執事 ……

n             保祿坐監之處有「御營軍隊」(一13)、皇帝的住處及相關人員(四22)
→ 羅馬帝國某個行政省的首都

n             保祿和書信寫作地的基督徒團體有明顯的距離感
當地團體和保祿之間存有某種衝突與緊張(一12-17)
參閱:宗徒大事錄結尾(宗二八16-31)
克萊孟書信暗示:基督徒團體中的「嫉妒與爭吵」是伯多祿和保祿宗徒致命的原因(參閱:1Clem5,1-7):

1.         But let us pass from ancient examples, and come unto those who have in the times nearest to us, wrestled for the faith.

2.         Let us take the noble examples of our own generation. Through jealousy and envy the greatest and most just pillars of the Church were persecuted, and came even unto death.

3.         Let us place before our eyes the good Apostles.

4.         Peter, through unjust envy, endured not one or two but many labors, and at last, having delivered his testimony, departed unto the place of glory due to him.

5.         Through envy Paul, too, showed by example the prize that is given to patience:

6.         seven times was he cast into chains; he was banished; he was stoned; having become a herald, both in the East and in the West, he obtained the noble renown due to his faith;

7.         and having preached righteousness to the whole world, and having come to the extremity of the West, and having borne witness before rulers, he departed at length out of the world, and went to the holy place, having become the greatest example of patience.

2.         斐理伯團體

吾人比較清楚地認識斐理伯書信收信人(團體)的情況

斐理伯城是羅馬帝國位於馬其頓地區的軍事殖民地

保祿在歐洲大陸建立的第一個信仰團體(參閱:宗十六11-40)

保祿和斐理伯團體關係親密而且長久(四10-20;比較:格後十一8-9)

斐理伯團體派遣弟兄充當保祿的福傳助手

3.         寫作動機

團體聽說厄帕洛狄托(Epaphroditus)弟兄患病而憂慮

康復後帶著保祿的信回到斐理伯,消除大家的憂慮(二25-30)

保祿為新近得到的捐款向團體表達感謝(四10-20)

針對特定人員提出簡短勸言(四2-3)

二、  整體性

關於整體性的爭議僅次於《格林多人後書》

關鍵的問題 : 斐三2和三3以及斐四3和四4之間氣氛轉折突兀

斐三1與斐四4兩次呼籲:「應該喜樂於主,因為主已來近了」

斐三2-四3的內容卻是激烈的爭論

猜測:斐三2-四3是一封「爭辯信函」,被後來的編輯者插入於此?

「爭論性的段落」的原因:保祿預知死亡在即,預先對將來的危險提出警告

三、  Composition

古典文學的「友誼信函」文學類型:確保或加強彼此之間的親近與好感、強化彼此的想法(思想)、期望能很快地再度相見 …

整封信結構比較鬆散

四、  內容

一1-2

致候詞(信頭)

一3-11

起頭:(感恩詞)

一12-26

保祿關於自己目前處境的報導

一27-二18

友善的鼓勵、勸告

二19-30

保祿關於團體的計畫

三1-21

面對團體將遭遇的威脅而提出警告

四1-9

不同的警告與勸言

四10-20

感謝捐助

四21-23

問候與祝福(信尾)



五、  神學主題和重點

1.         基督讚美詩歌(二5-11

初期基督徒的古老讚美詩歌

保祿收錄這首詩歌,並安置於勸告斐理伯團體的脈絡中

鼓勵團體在共同的生活中實現「基督的原則」

2.         末世論

保祿寫信時,正面臨著嚴重的生命威脅

此信的末世言論和保祿前幾封書信中的思想大不相同!

不再認為「基督在來」即將發生(參閱:得前四13-18;羅十三11-14)

亡者將一起復活的思想完全沒有出現(參閱:格前十五35-49)

其他與此相關的默示(天啟)思想也沒有出現

整個思想都集中於個人性的「渴求解脫而與基督在一起」(一23)

並非全新的末世思想,僅是強調重點的轉移

保祿末世言論的核心思想:完全地與基督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