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若望福音 簡介
課程內容檔案下載(請點選)
課程錄音檔下載(課程一請點選)(課程二請點選)
一、 來源及產生的背景
1. 作者
若二一24:「耶穌所愛的門徒」
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其他的門徒更了解耶穌,尤其是在各方面都優於西滿伯鐸(十三22;十九26;二十2;二一7、20)。
「愛徒」 = 宗徒若望(谷三17)?
2. 傳統、文學、語言
《若望福音》的表達方式和對觀福音大不相同
3. 寫作地點、歷史定位(Geschichtliche Einordnung)
學者對成書地點和「若望傳統」的歷史過程仍不確定
福音是形成於比較自我封閉的團體中 → 「若望學校」
團體的中心人物:一位權威性的「老師」 → 「愛徒」的角色
團體成員以猶太人為主
團體的地理位置距離基督信仰主要流傳地區相當遠的地方
約旦河東岸北邊 ─ AD70年以後,遷到小亞細亞的厄弗所一帶
4. 若望團體的發展
若望團體經歷十分戲劇性的發展過程:
1) 最初:產生於神恩性巡迴宣講者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地區的運動。遭受「會堂」排擠、終被逐出猶太社會(九22;十二42;十六2),遷到小亞細亞。
2) 在小亞細亞團體內部因「基督論」的觀點產生分裂。部分團體成員主張「幻像基督論」(若壹四2)
3) 相信「聖言成了血肉」的成員向「大教會」靠近
4) 第二世紀初期和大教會融合。小小團體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若望著作」
二、 福音結構
1. 傳統過程
以形成文字的傳統:苦難敘述
由傳統到福音書的過程:口傳─ 「若望學校」漸漸形成文字傳統 ─福音雛形 ─ 最後的編輯(例如:若二一)
2. 福音佈局結構
大篇幅的佈局結構
耶穌的言論都是篇輻頗大的、連續性的談話
耶穌的談話常以特別圖像為中心:「餅」、「光」、「善牧」、「葡萄樹」
沒有和對觀福音中比喻相同的比喻
「奇蹟」故事的篇幅大 ─ 和耶穌的言論相結合,形成敘述性的框架
3. 福音整體架構
「對觀福音」以地理性的二段分法表達耶穌的公開生活整體架構
若望未採用這種明顯的地理區隔方式
耶穌公開生活的時間很長(三年)
根據《若望福音》,耶穌死在逾越節前一天,亦即「預備日」!
三、 內容
一1-18 |
序言: 耶穌降生成人,作為來到世界上的啟示者。 |
一19-十二50 |
第一部分:耶穌把自己啟示給世界(記號之書) 耶穌自我啟示的開始(一19-51) 第一(組)耶穌的光榮記號(二1-四54) 耶穌和猶太人間的衝突爭辯(五1-十42) 準備耶穌的「時辰」(十一1-十二50) |
十三1-二十31 |
第二部分:耶穌回歸父家(光榮之書) 耶穌自我啟示給「他的人」(臨別贈言〔十三-十七〕) 耶穌公開的完成使命(苦難敘述〔十八-十九〕) 復活的主(二十1-29) |
二一1-25 |
結語(附錄): 復活的主對「他的人」所做的工程 |
四、 神學重點主題
1. 基督論
《若望福音》是一個輪廓鮮明的基督論作品
「基督論的格式」:先存 ─ 下降 ─ 高舉。
「序言」是一首基督讚美詩 ─整部福音書的「閱讀指南」
讚美詩發展到「聖言降生成人」達到高峰,也在此結束
福音敘述由此開始:成人的聖言以生活和行動啟示天主 ─ 福音「第一部份」
福音「第二部份」:「高舉」(十三-二十) ─ 「啟示者」回歸父家
2. 自我啟示
聖言降生成人的功能,在於啟示天主,啟示的方式是他自己顯示一切。
Ø 「我是」言論
我是 ─ 「餅(食糧)」(六35、41、48),「光」(八12),「善牧」(十11、14),「道路」(十四6),「葡萄樹」(十五5)「復活和生命」(十一25)
這些象徵是人保存生命使生命圓滿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在耶穌身上可以圓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3. 危機與抉擇
和耶穌相遇便是面臨生命的「危機」(Crisis)時刻,生命中的關鍵抉擇
《若望福音》敘述人們一一再地「誤解」耶穌:
敵對者不明白祂(二18-21;三1-13;六41-46;七33-36)
門徒們也不了解祂(十一20-27;十三36-38;十四8-11)
根本的誤解:人們希望由耶穌的話中,聽出有關救援的客觀真理
事實上:耶穌自己就是真理與救援(例:十一20-27)
與耶穌相遇唯一正確的方式:相信祂!
4. 猶太人 ─「世界」的代表
這個和天主充滿敵意的世界的代表就是「猶太人」
《若望福音》消極而負面的猶太人圖像,並不符合歷史事實,而是福音作者的「抹黑」手筆
5. 真天主、真人
耶穌圖像的特別張力:真人 ─ 真天主
「真人」:降生(一14)、受難死亡
耶穌的「天主性」表現於耶穌似乎永遠站在人性的「彼岸」
「神人」之間張力必須妥當保存,不可消解任何一方
6. 耶穌的死亡
耶穌的死亡是祂忠實完成天父派遣,服從天主旨意,完成使命的証明
7. 末世論
對相信耶穌的人而言,復活已經實現(五24;十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