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_得撒洛尼人後書 簡介

課程內容檔案下載(請點選
課程錄音檔下載(請點選

一、  產生背景

1.            作者

1)             和《得前》的相似性

《得後》內容廣泛地和《得前》相關:不僅採用某些相同的字句,甚至出現完全相同的句子。

但是,書信中也出現「保祿思想」完全陌生的因素

2)             和《得前》的衝突

得後二1-12! → 有關「末世論」的言論

比較:得前四13-18;五1-11,以及格前十五20-28

《保祿書信》強調:「主的日子」將突然地到來

得後二3-12指出:「主的日子」來臨前將出現一連串特定徵兆

3)             作者:保祿?

一個根本不可能的假設!

4)             信件產生之處?

消極性的結論:不可能出自「保祿學校」;也不是產生於得撒洛尼教會

「信件的收信人」(一1)僅是單純地直接由《得前》抄襲過來,表達與之相關。

2.            寫作動機

1)             《得前》的詮釋

保護《得前》不被誤解,教導如何「正確」地閱讀《得前》

2)             《得後》寫作的「生活實況」

基本預設:《得前》已被廣泛認識,已出現一些「詮釋」;其他團體認為這些詮釋有問題,必須加以更正。

關鍵問題:《得前》第四第和五兩章中有關末世的斷言

引發問題的生活背景:團體意識到出現了外在的危機,尤其是羅馬帝國的迫害,使人誤認為耶穌即將來到,引發狂熱地期待,並以保祿思想支撐己見。

3)             《得後》的寫作目的與時間

反對上述的思想,強調:「主的日子」尚未接近,因為相關徵兆都未出現

大概成書於第一世紀末

二、  內容

一1-2

信頭:問候語

一3-12

開始部分:感恩與代禱

二1-12

「上主的日子」

二13-三16

勸勉與規定

三17-18

信件結束語



三、  神學主題與重點

唯一的神學重點:得後二1-12所表達的「末世論」

面對的問題:當時人們過熱地期待,「主的日子」即將到來!

《得後》主張:教會成員應在希望中以正直的態度等候「主的日子」

《得後》強調,耶穌再來之前必先發生一些事件:「背叛之事」、「無法無天的人」、阻止這些東西的「力量」(二6-7)

採用「猶太─天啟(默示)傳統」的主題:末世之時必會出現敵對天主者(參閱:默十三;「反基督」的概念:若壹二18、22;四3;若貳7)。

相關的生活實踐:不可遊手好閒,應認真工作賺取生活所需(三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