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聖地朝聖記事簿之二 ~ 神秘的猶太曠野
分享者:Teresa。朝聖日期:2005年11月
莫約清晨四時,清真寺的誦經聲藉由擴音器急促地響起,像是要召喚黎明、召喚我去面見天主。梳理畢,同一些團員尾隨神父到「耶穌誕生洞穴」參加五點的感恩禮,五點半以後就輪東正教使用,感恩禮結束只能匆促看了耶穌誕生遺跡以及白冷之星標誌,期待翌日還有機會。
我們到方濟會院中的聖嘉琳堂祈禱默想片刻,這座聖堂位在「耶穌誕生洞穴」的上層。走到中庭,神父指著一棵樹告訴我們一段動容的故事:原來的樹不是這樣,那是新植的。2002年,以巴衝突之際,巴勒基坦民兵佔領「耶穌誕生大殿」,共同看管此地的亞美尼亞教派和東正教的基督徒悄然撤離,只有方濟會士還留守於此,一方面盡忠教宗委任管理聖地的職份,一方面保障民兵的性命不受威脅,然而四十天遭以色列部隊封鎖,民兵在斷糧的情況下,花草樹木都拿來充飢;而方濟會士更是謹守中立和平的精神及原則,不遺餘力化減兩造衝突,使之有好的發展,終於化險危夷平和落幕。不禁對身著咖啡色衣袍的方濟會士起了敬畏之意,那樣的固執地與聖地和人民共存亡的精神,告訴我什麼是信仰!
天朗氣清的早上,我們來到一個屬於猶太人社群的小山鎮,「聖母訪親堂」和「洗者若翰堂」就在此山鎮中。
有關「誕生敘述」,路加佈局得精彩,他先交待若翰,再交待耶穌,二者平行敘述,而「聖母訪親」的報導,則成了「誕生敘述」的高峰。在「聖母訪親堂」裡,我們舉行自己的感恩禮,祈求天主讓我們成為耶穌的母親,把耶穌誕生在別人的生命當中。雖然路加沒有再多透露依撒伯爾和瑪利亞之間的事,但神父說:「依撒伯爾一定也在聖神感動之下,相當程度地幫助瑪利亞,引領她進入天主救恩的奧秘。」
凝視近大門口的兩座銅雕,挺著肚子的,自然是依撒伯爾,另一個就是聖母,協助朝聖者領悟聖母往見依撒伯爾的福音真義,這兩位女子,因其信德成就了何等動魄驚心的大事!她們未看見基督就先相信了天使的話。天主的旨意正是在相信的人身上彰顯出來。
雕像的背後,佈滿了一塊塊花邊框的石版和磁磚,那是以不同語文所寫的<謝主曲>,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到方塊字-中文,出自施安堂神父的手筆,透著一股沈著剛毅的味道。
由「聖母訪親堂」出來,步行不遠,便來到「聖母水泉」,可惜水質不佳。
從「聖母訪親堂」下到山腳的對街巷底,就是「洗者若翰堂」,由於朝聖旅客多了起來,人聲雜沓使神父在介紹「洗者若翰堂」的背景時顯得吃力了些,然而聖地是我們基督信仰的故鄉,當然樂見許多信友來此朝聖。
原先因天氣不穩定,可能去死海浮泳一事也要像貝爾舍巴一般暫且擱置,幸好天空作美,可以按既定計畫前往。未去死海浮泳之前,我們先來到「谷木蘭」—死海卷軸發現的遺址。艷陽天的午后,一行人尋訪厄色尼團體的足跡……,若是七、八月來,肯定我的腦子會被曬傻。
谷木蘭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1947年,一位貝都因人無意間在此發現數個山洞,其中的一個山洞裡,有九個陶罐,而有一個陶罐放了三個羊皮卷,之一就是著名的依撒意亞先知書手抄卷,往後幾年陸續發現山洞和聖經手抄卷本。由於舊約的正確性一直受人質疑,而谷木蘭手抄卷出土面世,恰好證明現有的舊約經卷非常正確。可見厄色尼人是懷著嚴肅又熱切的精神,從事抄寫的工作。很難想像在這麼粗礪的地方,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岩漠,當初厄色尼人如何生活?我真不能以今人的生活條件去衡量先人;相較於生存的能力,反倒是今人望塵莫及,我們都太仰賴科技。
從谷木蘭到死海浮泳之處,車程五分鐘左右。換好裝之後,姐妹們迫不及待養顏美容,抓著死海的泥團,淨往身上抹;只見神父已經悠悠蕩蕩地浮在海面上享受一番。我忍著腳上的痛,說什麼也要讓自己浮起來,因重心不穩,喝了一口海水,真是又鹹又苦!嘗試幾次,我和佩怡終於可以像屍體般漂浮著。海水越來越涼,旅客也漸少,意識到團員們都已上岸…,只好與佩怡依依不捨離開。
回程途中,神父帶大家欣賞猶太的曠野,時值落日餘暉,如此近距離讓我有種壓迫感,心神像是被震懾住。赤裸裸的土丘猶如波浪般起伏,色調已經給人有蕭索荒涼之感,何況是那樣綿延不絕,陡然感到懼怕了起來。
舊約記載著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入曠野後怨聲四起,他們向領袖梅瑟抗議;與埃及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難怪吵著回埃及,寧可選擇忍受屈辱過著沒有尊嚴的奴隸生活。然而就是在一無所有的景況下,教人難以生存的條件下,天主教導祂的子民要專心依靠祂、朝拜祂,以祂為中心地生活著,信靠天主從來就不是那麼地簡單容易。百聞不如一見,能目睹聖經所記載的曠野,其地理形貌確實能供我作為一個神修的圖像。
黑夜慢慢靠攏,廣袤的猶太曠野顯得格外地神秘了起來。
2005年11月1日星期二(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