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 前往乃波山
分享者:淑琴修女
我們這群前往聖地的青年朝聖團,一行二十人,於7月20日下午從桃園飛往曼谷轉機,於21日凌晨飛往約旦的首都安曼。經過約十小時的飛行,扺達時間是當地的清晨五點。出關之後,遊覽巴士載我們先去機場附近的Alia飯店吃早餐,導遊茹比小姐也在餐廳和我們會合。8點半左右,我們前往今日的主要行程—乃波山,也就是梅瑟安息的地方。大伙兒雖然有些疲憊,但是踏上約旦這陌生的國度時,仍興奮不已。
從機場到乃波山很近,約40分鐘的車程。茹比熱忱地為我們簡介約旦這個國家,希望我們在朝聖旅程中,對於現今的中東也稍有認識。約旦國約有90%的土地是沙漠,僅有的可耕綠地所生產的蔬果,不僅可供國內七百多萬人享用,尚可外銷到附近的國家。約旦和鄰國,包括和以色列,都保有相當友好的關係。然而,茹比也提到,由於以色列於1967年發動六日戰爭和戰後的國土重劃,導致許多家庭的成員分屬於約旦和以色列兩個國家,他們的情況很辛苦。此外,在中東,國籍、語言、宗教信仰是混合而非單一的,我們可以看到信猶太教、講阿拉伯文的約旦人,或是信基督宗教、講希伯來文的猶太人…。中東大部分國家以阿拉伯文為官方語言,只有三個國家例外,即伊朗講波斯文、土耳其講土耳其語,以色列講希伯來文。以茹比為例,她是生長在約旦的基督徒,以阿拉伯文為母語。在約旦的基督徒,雖然在政治上享有和伊斯蘭教徒相同的權利,不過其人口比例正在下降中,目前約只剩下4%,主要是因為經濟因素而移民到歐美等國。
茹比先介紹今日的約旦,轉而提到舊約聖經。今日約旦國有不少地方是舊約所提到的,某些地名甚至還接近聖經所記載的名稱,或可以溯源到舊約的地名。我們往車窗外望去,印入眼簾的是一片土黃色的矌野,今日的名稱可以溯至舊約的「摩阿布」。為我們來自終年青綠的台灣朝聖者而言,矌野的景色相當具有震撼力。依據申命紀卅四章的記載:「梅瑟由摩阿布曠野上了乃波山,… 上主就將全地指給他看…直到猶大全境…。」到了乃波山,此處很早就有紀念梅瑟的遺址,地上的馬賽克圖案有許多動物和青綠多彩的花草樹木,推測昔日這裏應不像現今如此乾燥,可能是肥沃而充滿許多動物的地方。此處由方濟會士管理,目前正在重修大殿,聖殿後方一個高大的十字架,上面掛著銅蛇,可說是此地非常醒目的地標。從乃波山往下看,由於是夏天,死海的水往上蒸發,看不太清楚,但依稀可以看到約旦河與河對岸的耶里哥、較遠的耶路撒冷城,和天主所預許的整片福地…。緬想梅瑟當年看到這情景時,內心想必充滿了欣慰和激動吧!
在彌撒中,林思川神父對梅瑟的生命經驗做了很好的詮釋。也許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梅瑟只是犯了小錯,在默黎巴水邊,以木杖擊石兩次,天主就罰他不能進福地?事實上,如果我們回顧梅瑟一生與天主面對面的親密關係,或許多少可以揣測他對天主失信的錯誤,其實是很嚴重的。如果我們再問,何以連梅瑟在信仰上都會跌倒呢?答案似乎不難,因為當他面對不斷抱怨的以民時,他充滿了憤怒,他的眼睛只盯著人看,卻忽略了天主。然而,綜觀梅瑟的一生,他的偉大和貢獻遠遠超越他在人性的軟弱。林神父希望梅瑟對天主和對以民的忠信可以成為我們的典範,而他在信仰上跌倒的經驗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
彌撒後,方濟會院的院長神父請我們喝茶吃點心,略盡地主之誼,而會院的寧靜之美令我們印象深刻。離開乃波山之後,我們前往有「馬賽克之城」的馬沙巴(Masaba)。由於靠近以色列邊界,這裏原是軍事管制區。公元2000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來此朝聖,同時也締造了約旦和以色列的和平,此城遂向所有的人開放。我們先前往一家製作馬賽克的工廠參觀,然後才去餐廳用餐。下午,我們住進當地的一家飯店休息,接下來就是自由時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