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 大博爾山

分享者:L. Emmanuel

今天早上大家在真福八端山上參加彌撒之後,前往一個分封侯獻給羅馬皇帝的城。之後一整天都是參訪古蹟地點,與救恩活動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大概最多就是伯多碌三次不認主吧!不過這個古城之所以重要,除了它有的歷史意義外,也因為約旦河的水源就在那邊。

我覺得「水源」這個概念很吸引人。聽到這個詞,在你腦中必然會出現一個清澈、充滿生命力的圖像。然而約旦河水源不只是如此,它還很溫煦。它不是一個地上的洞,源源不絕地冒出水來然後變成一條大川。它沒有激情的浪花、也沒有如何聲勢浩大的開場,就是幾窪安靜的池水。可以看得出它在流動,間或可以聽見一點點水聲。它比我想像的要安靜。

在這之前我一直無法想像水源到底長什麼樣子,而約旦河的源頭,像是連續幾個灌溉的小池子,晶亮透淨的泉水就在裡面輕巧地流動。在森林間、樹稍下,一個古城前的小水源;它一點也不起眼,但只要看過約旦河,就更無法忘記那個看起來如此謙虛的河源。

很難想像那就是氣勢恢宏、餵養了中東地區多少人口、興起世界古文明之一的源頭。是否一如耶穌、我們的生命之糧,我們的活水,也僅僅源自那個看似孱弱的身體?及至今日成就了千千萬萬基督徒的救恩?

後來我們走到下游一點的地方,那片淨水已經成了一條寬銀帶似的瀑布及湍急的河流。我坐在岸邊的石頭上,看著河水不斷沖刷、撞擊河中的石塊,水花們交疊、濺起,又爭先恐後地往下急奔。坐在那邊看著奔騰的水流,好像應該要想些什麼。但是當我真的看著那片水,我卻什麼也想不到了。下游的水聲嘩嘩作響,卻又像是安靜。有時候當我們在最寂靜的時候,卻感覺不到安靜,因為我們的心因為無聲而焦躁,需要自己生成一些東西來填補那個空洞的感覺;又有些時候,有一個旋律輕輕地在你耳邊,你卻反而感覺到安靜了。像是母親的搖籃曲,把你送進一個很深很靜的地方。河流就像是母親,孕育沃腴了土壤、也對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唱著搖籃曲。她可以很洶湧,也可以很溫柔。

乾淨的河水可以讓我感覺到生命力。如果我們都能如溪水的單純、不止歇,從生命裡提煉出如新生兒的純淨。我彷彿可以看見那迫不及待的河水切過約旦國和以色列國的邊境,在很久以前耶穌就站在這條河裡,讓洗者若翰以水替祂付洗。我不知道那次的施洗到底發生什麼事,當耶穌走出約旦河時,河水沒有髒污了祂,祂仍然是潔淨的。這是一條乾淨的河,兩個無染者踩在水中預示了基督徒的聖洗聖事,而約旦河從此也就不同於其他的溪川。

下午我們搭計程車經過九彎十八拐的山路到達大博爾山上。大博爾山在耶穌的生命史中是個特別的地方-耶穌在這邊改變容貌,也就是傳統上所說的「耶穌顯聖容」。

耶穌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2)

大博爾山本來就很特別,我們在整個以色列境內不斷地看見它。它很好認,孤伶伶的立在地上,像一個饅頭圓圓的。我們一群再沒有歷史地理能力的小信友也可以輕易地在身邊的景觀中認出它來。

我常常在朝聖的路上思索天主的選擇。旅途中我們數度路經大博爾山,及至我真正在大博爾山的山路上前行時,我試著去感受天主為什麼選了這樣的一個地方做為他顯現容貌之處。耶穌的一生從很多角度來看都是平凡而沒有光環的,就只有那一次,祂用非常強烈的方式顯示了自己給祂的門徒看見。祂改變了容貌,顯現出如烈日如白光的形象。耶穌三十三年的生命中唯一一次以這麼特別的方式顯現。

而大博爾山也確實不一樣。它特出獨立於其他山脈,在地平面上獨樹一幟的佇立在那邊;沒有跟誰相連,就這樣一座山,好像有一種孤獨,卻也可以從中嗅到一股特別的氣味。大博爾山上的聖堂也是一樣,從那望過去附近沒有再高的地方。它踩在大博爾山的制高點上,我們人站在地上望向聖堂有著如山一般巍峨的身形。我突然有一點點了解,就如同我們仰望耶穌一般:祂不與誰相同、也不與誰相接,而當我越過人群去仰望祂的身影,那是身為一個追隨者凝視我的天主最好的角度。

大博爾山的聖堂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經過精密的計算,每年夏至那天,日落的陽光會從聖堂的大門筆直地射進堂內。晚霞的紅暈染上聖堂米色的石牆,整座聖堂會像燒起來一樣通紅。我無幸看見如此壯觀的景致,但多少可以遙想當整座聖堂印上像火一樣的光影時,是不是就像當初接走厄里亞先知的火馬車一樣,我們能搭著燃燒的方舟去天主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