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海邊的凱撒勒雅(Caesarea) → 約培(Jaffa) → 白冷(Bethlehem)

分享者:鯉榕

凱撒勒雅

今天從大伯爾山上下來,第一站是海邊的凱撒勒雅。加上「海邊」這個形容詞,主要是為了跟前兩天行經的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做區隔,因為「凱撒勒雅」的意思就是獻給羅馬皇帝的城,所有這種城市都是如此命名。在當時的猶大國大概跟台灣各地都有「中山路」一樣常見!這裡也是一個《宗徒大事錄》裡面有記載的重要城市,所以前一晚神父在大伯爾山上就詳細地講述了當年伯多祿來此地拜訪科爾乃略的故事,以及這個事件之後初期教會如何解決外邦人是否應遵守猶太傳統法律的難題(宗十)。

凱撒勒雅是由大黑落德王設計及興建的城市,花了12年的時間才蓋好,在耶穌的時代則是羅馬總督治理猶大地區的住所,只有在一年中靠近猶太人重要節慶的日子,為了預防民眾暴動,總督才會離開此地轉赴耶京短期視察。凱撒勒雅既位於地中海海邊,而且是由建築天才大黑落德王所興建,加上今天晴空萬里的好天氣,當地的景致果然如我先前想像一樣非常漂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地中海藍中帶綠的海水,以及一個典型的羅馬城市,包括大道(the Cardo)、市集、公共澡堂、劇場、競技場等諸多羅馬人必備的享樂設施,此外還有兩個跟聖經關係密切的景點:一處是當地挖掘出一塊刻有比拉多總督名字的石碑,此人就是信經提及的那位「般雀比拉多」;另一處則是地上的一塊石版,標示為當年保祿宗徒被囚禁在此,向菲斯托總督要求上訴凱撒之地(宗二五)。我們這一趟行程雖然經過了不少以伯多祿宗徒為名的教堂,卻是第一次來到與保祿宗徒有關的地方,讓我這個保祿的fans興奮不已!在踏上聖地以前的我,雖然珍惜基督徒的身份,對於基督信仰的根源,也就是猶太信仰的歷史卻是很陌生的;然而不瞭解這段歷史,就不能真正領悟基督信仰的的可貴。朝聖途中我讀完了羅馬書,才知道身為外邦人的我還能夠分享信仰,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恩典!也使我更加佩服保祿—儘管面對自己同胞的種種責難,以及為了福音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卻仍然持守了外邦人的宗徒一職,將福音向外傳揚。

海邊的凱撒勒雅雖然從約旦的佩特拉到納匝肋附近的Sephoris,我們已經看過不少羅馬城市的遺址,不過比起前二者凱撒勒雅的劇場的規模大的多,而且這個面海的劇場也是以色列境內歷史最悠久的一個。一到了劇場,林神父隨即鼓吹志願者上台一秀歌喉,於是我們團體裡最會唱歌的修女們輪番被拱上台表演;雖然修女們唱得很好,不過從後方高處的觀眾席聽起來,我並無法真正感受到劇場的迴聲效果呢!倒是另外一個U形的競技場跟傳統的羅馬劇場截然不同,除了一端的司令台,中間留下的一大片沙地,據說是當年作為賽馬和各類運動賽事之用的,所以安置了一架鐵馬車的雕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凱撒勒雅是繼前幾天參觀的Akko城之後,又一個古城換新裝的代表:城內的許多建築,包括中世紀時代留下的城堡,內部都改裝為藝廊或是商店,以現代化的設計,吸引不只是觀光客、甚至是當地居民生活交流的空間,讓我對以色列國家公園管理處靈活的生意頭腦,留下深刻的印象!

約培的聖伯多祿堂約培

結束古羅馬高台引水道的海邊戲水後,我們於近午時分驅車往約培。古老的約培城如今已是新城市特拉維夫的一部份而已。我們行經特拉維夫(Tel Aviv),從車上參觀這非常明亮、高樓櫛比鱗次的大城市。神父介紹說相對於情勢複雜的耶路撒冷,世界各國駐以色列的大使館反而聚集在當地。我們因為是由約旦進出以色列,沒有在特拉維夫搭機,因此沒有多餘的時間好好逛這個海邊的舊城,不過我們並沒有錯過此地最重要的景點 — 聖伯多祿堂。教堂內主祭台正上方的圖畫主題正是表達伯多祿當年在約培祈禱時得見異象,就是從天下降一個充滿潔淨與不潔淨之物的器皿(宗十9:15)。教堂正前方的半圓拱頂有一個巨大的聖體光,中間突顯出鴿子的圖像,則呼應了宗徒大事錄中伯多祿在耶路撒冷作證時,提及聖神也降在外邦人身上的記載。神父於教導中幫我們回憶了創世紀裡記述了天主看了祂造的一切認為好(創一31),而猶太人有關潔與不潔的法律其實是到梅瑟的時代才開始的。難怪保祿也說過:「天主所造的樣樣都好,如以感恩的心領受,沒有一樣是可摒棄的。」(弟前四4)想想生於耶穌後時代的我們何其幸運,即使是愛吃的中國人,也沒有藉口因為猶太信仰的諸多飲食禁令而使我們遠離天主!

        中午我們在約培的一家高級餐廳吃午飯,享用美味的地中海魚;跟之前吃過的伯多祿魚相比,這家顯然是廚藝最精進的一家,因為只有魚的表面是用煎的,裡面卻是東方人喜歡的清蒸口味,一點也沒有焦掉呢!

白冷

開往白冷的路上神父已向我們說明,此地是屬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轄,所以進出都要經過高牆以及檢查哨。不過當我們真正進入城內,目睹家家戶戶門上斑駁的阿拉法特的畫像和顯然是過期的競選傳單,才讓我體會到此地與欣欣向榮的以色列境內巨大的落差。這裡真是市容髒亂、店面殘破!

今天是星期五,是伊斯蘭教徒的安息日,所以下午的自由時間出去,發現城裡絕大多數的商店都沒有開門;這讓我想起前一個星期日在納匝肋,我們也同樣面臨了自由時間卻無處可逛的窘境。這邊從週五到週日,每一天各是三大宗教各自的安息日,這種週休三日的文化差異,真是沒來中東之前無從想像的呢!在中東逛街的另一個挑戰,就是要練習不介意別人的眼光:我們幾個女生團員共同的經驗,就是在路上可能遇到一群年輕男性,甚至是男孩對我們指指點點,一開始的反應都是很不舒服,可是一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想到我們幾乎沒有在大街上看到當地的女孩拋頭露面,也從來沒有看過女性店員,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們的出現會引起騷動吧!

儘管如此,在蕭條的白冷街頭漫步還是令我缺乏安全感,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我們下塌的Casa Nova Palace旅館。這家原本是民間經營、後來由方濟會收購的旅館,大廳的設計相當別緻,是由當地的地標「百冷之星」裝飾而成,又佔了聖誕大殿旁的地利之便,大殿廣場上有成天荷槍實彈站崗的警察,這裡便成為我們在白冷最安全舒適的家!

聖誕大殿

今天的彌撒是在聖誕大殿下面的聖若瑟山洞舉行。沒有親臨此地,絕對無法想像所謂的聖誕「大殿」的內部其實不是一個教堂,而是由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各據一方的小堂組成,而且這座教堂的重點是在許多的地下山洞!坦白說,對於耶穌其實誕生在山洞,過去我只有模糊的概念,所以彎腰拾階而下到黑漆漆的山洞,打破了以往對聖誕馬槽的浪漫想像,讓我體會到天主子降生成人,而且選擇降生在山洞裡,是多麼的謙卑自下!神父在道理中問大家,為什麼聖誕節一直是教會裡面最受歡迎的節日?因為慶祝的核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嬰孩!願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努力朝向「可愛的」基督嬰孩的目標邁進。嬰孩的另一個特色是完全地受人擺佈,也讓我們知道天主子屈尊自卑,願意完全體會我們人的軟弱!聖加大利納堂祭壇後上方的彩繪玻璃神父解釋了百冷這個地名原文的意思是「麵包之家」,所以在山洞教堂祭壇的地板上刻了「生命之糧」(Panis Vitae),提醒我們在此地紀念聖言降生成了血肉,絕對不只是一個美麗的巧合!

由於聖誕大殿主要的權利是由東正教所佔,所以天主教堂是在大殿一側的聖加大利納堂。紀念聖若瑟等諸聖的地下洞穴位在聖誕大殿下方,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紀念聖熱羅尼莫的山洞,聖人於耶穌後第四世紀定居在此,完成了將聖經從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的壯舉。此外聖加大利納堂祭壇後方有一片珍貴的的彩繪玻璃,主題是耶穌誕生的圖像,在2002年巴勒斯坦解放軍為躲避以色列軍隊而在此避難時遭到毀壞,如今卻能修復完成,而且一般人肉眼看來完好如初,也為聖堂的傳奇再添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