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Jacob :雅格;雅各伯;雅各(基): (1) 亞巴郎之孫,依撒格之子;天使為其改名為以色列。他所生的十二個兒子,逐漸組成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參閱創卅五 22-26 ;蘇三 12-13 )。 (2) 耶穌十二位宗徒中有兩人名叫雅格。詳見 James 。
Jacobite :雅格(教)派: (1) 強調基督一性論之異端,即否認耶穌的人性,發生在敘利亞,於 451 年被加采東大公會議處罰;於 543 年由雅格( Jacob Baradai )重組。第十七世紀時許多教徒重回羅馬懷抱。 (2) 南印度雅格(教)派,源于敘利亞,於 1653 年與教會分離。
Jahveh :上主;雅威;天主;上帝;神;耶和華(基)。又稱 Yahweh 。
James, Epistle of St. :雅各伯書;雅各書(基):新約書信之一;作者是耶穌的堂兄弟或表兄弟、耶路撒冷的主教,又名次雅格宗徒;書信中充滿山中聖訓的精神,指導教友倫理生活規則。
James :雅格;雅各伯;雅各(基): (1) 耶穌十二宗徒中,名叫雅格的有兩人: A 長雅格;載伯德之子:若望之兄。傳說曾在西班牙傳道,西班牙文為聖地牙哥 Santiago 。 B 次雅各;阿耳斐之子:可能是耶穌的堂兄弟或表兄弟,也是首任耶路撒冷主教和雅各伯書的作者,為第一位殉道的宗徒。 (2) 亞巴郎之孫,依撒格之子;天使為其改名為以色列。詳見 Jacob 。
Jansenism :楊森學派:楊森主教( C. O. Jansen , 1585-1638 )所宣導之過激(嚴厲)派;強調原罪徹底破壞了人之本性,人已經沒有自由意志,基督救世只限於預定者, 1653 、 1713 年兩度被教宗處罰。
Japanese Christian, finding of the :尋獲日本教友:聖方濟.薩威於 1549 年登陸日本傳佈福音,不多幾年,教友直線上升到廿萬人。可惜好景不常,隨即遭受教難,多人殉道,教友成了無牧之羊。其後兩個半世紀,外人不得進入。直到 1855 年門戶始有限度開放,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柏若望神父( P. Petitjean )登陸長崎傳教;1865年3月17日,一群來自浦上的日本人參觀他新建的聖堂,見到聖母抱耶穌像喜極而泣,並問神父是否獨身?經證實與祖先所傳下來的信仰相符後,赫然發現了六千多位失散達兩百多年、仍有活潑信仰的教友!兩年後,長崎市長奇舻式地容許當地教友自由活動。在日本每年的3月17日訂爲尋獲教友節。
Japanese Martyrs :日本殉教者;日本致命者:日籍耶穌會會士三木保祿與其他廿五名日本教友(其中包括一名十三歲華僑名叫鄭安道)共廿六人,於 1597 年在長崎集體殉教;後於 1862 年經教會列入聖品,紀念日在 二月六日 。
Jealousy :嫉妒:七罪宗之一。詳見 capital sins 。
Jehovah :耶和華:由「雅威」與「我主」兩字組成;是 Yahweh 之訛體字。同 Jehowah 。
Jehovah's Witnesses :耶和華見證人: 1872 年由 Charles Taze Russell 創立於美國;其教義側重聖經,主張耶穌小於天主聖父;出版燈塔( The Watch Tower )雜誌,認為人人皆應為耶和華之見證人;注重沿門佈道、不敬國旗、不服兵役、禁止輸血。
Jeremiah, Book of :耶肋米亞書;耶律米書(基):舊約四大先知之一。耶肋米亞一方面從事拔除、破壞、毀滅、推翻的任務,另一方面執行建設和栽培的使命,預言默西亞必由達味後裔中出生,並建立新的永恆盟約。
Jerusalem : (1) 耶路撒冷;日露撒冷;柔撒黎(基);聖京:這古城是以色列精神和政治的中心。對基督徒來說,因耶穌的關係,意義更非比尋常。 (2) 教會:引伸之意。
Jerusalem, Council of :耶路撒冷會議:眾使徒于西元 49 年,聚集耶路撒冷討論非猶太人進教問題之會議,有伯鐸、保祿、雅格等多人參加(宗十五 4-29 )。可算是(非制式的)大公會議。
Jerusalem Bible :耶路撒冷聖經:耶路撒冷道明會聖經學院於 1956 年自原文譯出法文版聖經《 La Bible de J(rusalem) , 1966 年再根據此法文本而譯成英文版聖經。
Jesuits :耶穌會士。詳見 Society of Jesus 。
Jesus :耶穌:意為上主施救 Yahweh is salvation ,亦即救世主;為天使向聖母報告喜訊時所取之名(瑪一 21 )。源自希伯來文 Yeshu ;希臘話稱 Iesous 。在近東、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耶穌是很通俗的名字。參閱 Jesus Christ 。
Jesus Christ :耶穌基督;耶穌基利斯督:天主第二位聖子降生成人之名。祂的名字是耶穌-救世主;基督原文為希臘文 Khristos 被選者、被傅油者(受膏者)、品位至尊貴者,代表耶穌的使命。參閱 Jesus 。
Jesus prayer :耶穌禱詞:源自五世紀的東方禱詞:「主,耶穌基督,天主子,可憐我罪人」;英文為:「 Lord Jesus Christ, Son of God, have mercy on me - a sinner 」。
Jewish Faith :猶太教。又稱 Judaism 。
JHS ( L. ): (1) 拉丁文 Jesus Hominum Salvator 耶穌、人類救主的縮寫,也是希臘文耶穌聖名之前三字 Iesus Hagiator Soter 的縮寫。 (2) 以此標幟你將勝利: In hoc Signo vinces 的縮寫: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於 312 年 10 月下旬領軍出征時,見天空有十字架,四周有此字句;遂制十字旗,在旗上繡此縮寫,終於獲勝。 (3) 以耶穌為友伴: Jesum habemus Socium 的縮寫。 (4) 藉此(十字架)得救: In Hoc Salus 之縮寫。 JHS 與 IHS 相同。
JMJ :耶穌、瑪利亞、若瑟:亦即 Jesus 、 Mary 、 Joseph 之縮寫。
Job, Book of :約伯傳;約伯記(基):舊約經書之一;富戲劇性,內容為上主對人之考驗以及人之反應。
Jocist Movement :職工青年運動:其名稱源於法文 Jeunesse Ouvriere Chretienne ( Young Christian Workers ); 1925 年由比利時賈爾定神父( Joseph Cardijn, 1882-1967 ,後升樞機)創辦。臺灣設有分會,並出版職工青年通訊。
Joel, Book of :嶽厄爾書;約珥書(基):舊約十二小先知書之一;先知勸百姓悔過自新,懇求天主憐恤,一旦悔改,天主必會再度賜給他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John :若望;約翰(基):耶穌十二宗徒之一;為耶穌的愛徒,耶穌顯聖容和受難的見證人,也是若望福音、若望書信及默示錄的作者。
John, Epistles ( I, II, III ) of St. :若望一,二,三書:新約書信,為第一世紀末葉,使徒聖若望所寫,為若望福音之延續。強調天主是光、是父、是愛;人應彼此相親相愛。
John, Gospel of St. :若望福音;約翰福音(基):新約第四部福音書;為使徒聖若望于第一世紀末葉所寫,較其他三部約晚三十餘年。寫此福音時,否認耶穌是天主子的邪說橫行,為了堅固信友的信德,若望強調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而使相信的人靠祂的名獲得生命。
John the Baptist :洗者若翰(望);若翰;耀漢;施洗的約翰(基):為耶穌之表兄及先驅(瑪三 1-16 )。
John XXIII, Pope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近代偉大教宗之一( 1881-1963 ),曾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促進教會改革,頒佈《慈母與導師》及《和平於世》二通諭。
John Paul I, Pope :教宗若望保祿一世:就任教宗 34 天后即去世( 1912-1978 ),世人稱之為「微笑教宗」。
John Paul II, Pope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20 年生於波蘭,為自 1522 年來第一位非義大利籍教宗。他的牧靈之旅幾乎遍及全球各地,堪稱現代偉大教宗之一。
Jonah, Book of :約納書;約拿書(基):舊約十二小先知書之一,約成於西元前 400 年,主題是上主的救援遍及全人類。
Joseph :若瑟;約瑟(基): (1) 聖若瑟,耶穌鞠養之父、聖母的丈夫。相傳為木匠,約死于耶穌外出傳道以前。聖若瑟為全教會的主保及中國主保,慶節於三月十九日。又被封為全球勞工主保,在 五月一日 慶祝。 (2) 舊約創世紀中的若瑟-雅格(以色列)的愛子,被兄長賣于埃及,後出任埃及首相,在荒年時,把全家接到埃及避難,多年後形成以色列民族。 (3) 阿黎瑪忒雅 Arimathea 若瑟,曾獻出自己的墓地並協助埋葬耶穌(若十九 38 )。
Joshua, Book of :若蘇厄書;約書亞記(基):舊約史書之一,記載希伯來民族定居客納罕 Chanaan 福地之經過。
Joyful Mysteries :歡喜(五端)奧跡:玫瑰經之前五端奧跡,紀念聖母及耶穌(幼年)的事蹟。五端為: (1) 天使報喜。 (2) 聖母訪親。 (3) 耶穌誕生。 (4) 獻耶穌於聖殿。 (5) 耶穌在聖殿講道。參閱 corona 。
Jubilee Sunday :歡樂主日:復活後第三主日,因該主日彌撒進堂詠之首字為「 Jubilate 歡樂吧」而得名;現已不用此名。
Jubilee Year :聖年;大赦年;猶比來翁大赦年(音譯);禧年;金慶;銀慶:原意指在重大節日,吹羊角號以示慶祝,舊約稱為羊角號年、禧年。西元 1300 年教宗博義( Boniface )八世首次宣佈「聖年」(肋廿五 1-55 ),為特別祈禱並做補贖與天主和好之年、特赦之年,並頒賜大赦(詳見 indulgence, Jubilee ),開始百年一次,後改為五十年一次,最後為使更多人受惠,改為每廿五年一次迄今。但因特殊理由尚有所謂「非常禧年」,譬如迎接耶穌降生兩千年禧年便是。同 Holy Year 。
Judaism : (1) 猶太教:包括猶太教的思想及生活,以色列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血統和宗教,不與外邦人通婚,曆兩千年波折後,仍能團結一齊,終於在 1948 年建立了以色列國。天主教原是經由耶穌從猶太教一脈相承而流傳下來的宗教,基督徒不再強調他們殺害耶穌之罪。又稱 Jewish Faith 。 (2) 猶太主義。
Jude, Epistle of St. :猶達書;猶大書(基):新約書信之一,相傳由使徒猶達(又名達陡)約於西元 64-65 年間所書;勸告信友堅持信德及愛德,揚棄假學士之邪說。
Judgement :審判:天主對人身後功過之判決,善人升天與主共用榮福,惡人打入地獄永遠與主隔離(瑪廿五 31-46 )。審判有公私之別。拉丁文稱作 judicium 。
Judgement, final :最後審判;公審判。詳見 Judgement, general 。
Judgement, general :公審判:世界末日時萬民都要接受天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嚴厲審判(瑪廿五 31-46 )。又稱 Judgement, final 。
Judgement, last :最後審判。同 Judgement, general 。
Judgement, particular :私審判:每個人死後立刻接受天主的審判。與公審判相對照。
Judges, Book of :民長紀;士師記(基):舊約七書之一,作者不詳,記載自若蘇厄死時起,至達味時代,眾民長(民族英雄)之英勇故事。
Judith, Book of:友弟德傳:舊約史書之一,記述猶太孀婦友弟德刺殺亞述國之將領,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亞述國侵襲 之經過。
juniorate : (1) 初試院。 (2) 初試期:修會訓練青年會士之處所或時期。
jus ( L. ):權;權力;權利。
jurisdiction :治理權;治權;管理權:指耶穌賦予教會的公權力,包括教會的立法、司法、行政權(法典 135 )。是教會三種權力(訓導、聖化、治理)之一。
jurisdiction, delegated :委任管理權。
jurisdiction, ordinary :正常管理權;正(常)任管理權。
justice :正義;義德:指忠誠地給予對方應得的同等或相稱之權益,是四樞德之一,又稱天國之德;參閱 cardinal virtues 。
justification :成義;複義;稱義(基):人因領受聖寵,獲得罪赦而成為義人(鐸三 7 )。根據天主教主張,人因信仰及善行二者而成義;換言之,人成義不僅是由於信德,也是由於善行,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善行也是死的(雅二 24-26 )。儘管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定義上各自表述,二者均同意罪人是經由天主的恩典,因相信主耶穌基督而得稱(成)為義人。
justification by faith :因信成義;信則得救:馬丁.路德之主張:人之成義只靠信仰耶穌已足夠,無須自己的任何善行;此說為特倫多大公會議所摒棄。
justification by work :因行成義;善行萬能:因部分天主教人士過分強調以善行得救,致使其他教派誤認天主教主張只以善行即可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