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Machabees, the Books of :瑪加伯書:舊約史書最後一部,分上、下兩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猶太人保衛宗教自由的戰爭,書以希臘文寫成。亦稱 Maccabees 。

Madonna ( It. ): (1) 聖母抱耶穌像。 (2) 聖母:原為義大利文,即英文之 Our Lady 。

Magi :眾賢士;賢士(博士):耶穌誕生後,有數位賢士從東方(波斯)跟隨異星來到伯利恒,拜見耶穌基督,並奉獻黃金、乳香、沒藥三禮(參閱瑪二 1-12 )。舊稱三王,今稱眾賢士,基督教稱博士,應該是對星象學有研究的知識份子。根據第七世紀傳說,東方三位賢(博)士的名字是嘉斯巴 Gaspar 、默爾爵 Melchior 、巴爾大撒 Balthasar 。中世紀時曾誤信他們為國王。

magisterium ( L. ):訓導權;訓導當局:指教會的訓導權或教會訓導當局,源自以伯鐸為首的宗徒訓導權(瑪廿八 19 )。

Magistery and Infallibility :訓導權與無誤特恩:指基督賜與教會的訓導權與無誤(不錯)的特恩。

Magnificat ( L. ):謝主曲;聖母頌詞;「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歌;「聖母尊主」頌(基):為聖母讚頌上主之歌,其首句為「我的靈魂頌揚上主」(路一 46-55 )。

major orders :大品:從前西方禮教會中,大品包括五品、六品、司鐸、主教。教宗保祿六世於 1972 年取消了五品(及四小品),而保留了執事(六品)、司鐸(神父)和主教聖秩。

Malachia, Book of :瑪拉基亞書;瑪拉基書(基):舊約先知書最後一部,成於西元前五世紀,指出上主對以色列人之仁愛及對曠職司祭之譴責。又稱 M alachi 。

mammon :金錢;不義之錢財;瑪門(音譯):聖經中用詞,指對人有害之財富、錢財(瑪六 24 ;路十六 9 )。亦即俗稱之財神。

Mandatum ( L. ): (1) 委任狀;命令:教宗所頒。 (2) 洗足禮:于聖周星期四建立聖體日舉行的禮儀(若十三 4-17 )。

Man-God :人而天主:指天主第二位聖子、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

Manicheism :摩尼教(派);馬尼教:源自波斯之 Mithraism ,傳入義大利,流行於三、四世紀之教派,主張善惡二元原則論( dualism principia )。認為人之靈魂為善神天主所造;黑暗、罪惡、欲望、身體、物質類則由撒殫所造。善惡二元絕對對立。聖思定起初曾一度誤信該論點。

manifestation of conscience :訴心;披露良心:屬下自動向上司或神師(神父)表露內心情況。

maniple :手帶:昔日彌撒祭服之一種,原為古羅馬貴族之手帕,後以之象徵司鐸之辛苦及其酬報。今已不再使用。

manna ( Heb. ):瑪納;嗎哪(音譯):希伯來語原文指「這是什麼?」之意,因初見此物,互以「這是什麼 manna ?」相問,故名(出十六);是天主神奇地賜給流浪荒野之選民的長期食糧,亦為聖體之象徵。

mantelletta :短外套:高級聖職人士所穿之無袖短上衣。

Mardi Gras ( Fr. ):狂歡節;嘉年華會:原文為肥週二,意為可食肉的星期二,亦即聖灰禮儀齋戒前夕,有些教友認為,時日無多,歡樂及早,因為次日就要守齋了,故有狂歡節之說,又稱 carnival 。

Marialis Cultus ( L. ):《聖母敬禮》勸諭:教宗保祿六世所頒( 2.2.1974 )。

Marian :聖母的;瑪利亞的:例如為了紀念聖母顯現露德百周年( 1954-1955 ),由教宗所宣佈的聖母(聖)年 Marian Year 。

Mariolatry :瑪利亞教;瑪利亞崇拜:對瑪利亞之過分敬禮,是若干非天主教人士對天主教敬禮聖母瑪利亞之誤解。

Mariology :聖母論;聖母學;瑪利亞研究:研究天主之母聖瑪利亞在救恩史上的角色、與聖三和教會的關係,既不誇大她的特權,也不貶抑她的榮耀。

Marist Brothers :聖母昆仲會:為法國聖塞林.尚巴納( Marcellin Champagnat )神父于 1816 年所創立之非聖職的男性修會,以從事中小學教育為宗旨。 1893 年來華,先後在北平、天津、威海衛、煙臺、青島、漢口、上海、重慶、高雄等地創設中小學。在香港及南洋也有他們的足跡。簡稱 F.M.S. 。

Mark, Gospel of St. :馬谷福音;馬可福音(基):新約四部福音之一,相傳為新約成書最早之一部,用希臘文寫成,寫作的對象是信奉基督的外邦人,曾具體描述基督所行的奇跡,以證明祂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marks of the Church :教會特徵;教會標記:即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英文為 Unity ( oneness )、 Holy 、 Catholic 、 Apostolic 。

Maronite Rite :馬勞尼禮:指黎巴嫩阿拉伯語天主教禮。其名稱始于隱修院院長聖馬婁 St.Maro ( + 433 )。今日使用此禮之天主教徒分佈于敘利亞、黎巴嫩、埃及、賽普勒斯、美國及澳洲。

Marriage, Sacrament of :婚姻聖事;婚配聖事:婚姻契約是男女雙方藉以建立終身伴侶的結合,旨在夫妻的福祉,以及生育和教養子女;而兩位領洗者的婚姻被主基督提升到聖事的尊位(法典 1055 )。又稱 Matrimony 。

marriage bond :婚姻約束;婚姻效果:有效婚姻(夫妻間)產生的約束,其本質是永久和排他性的;而基督徒的婚姻,藉婚姻聖事,使夫妻的身分、角色更加堅強(法典 1134 ),因為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瑪十九 6 )。

marriage by proxy :婚姻代理(人):結婚時男女雙方若一方不在場,按法律手續可授權由他人代理,但須有委託人和當地教長(神父),或二位證人簽字始有效(法典 1105 )。

marriage encounter :夫婦懇談會:此一新興活動是運用心理學和福音牧靈的方法改善夫婦的關係,效果甚佳。教會一向重視婚姻輔導及婚前準備(參閱法典 1063-1072 )。

marriage impediments :婚姻阻礙;婚姻阻擋;婚姻限制:導致婚姻無效或不合法之因素,如親兄妹結婚即為無效婚姻阻礙。

martyr :殉教者;殉道者;致命聖人:為了堅持信仰而犧牲性命者;原文為希臘文,意為作證或證人。

martyrdom :殉教;殉道;致命:為了信仰不惜犧牲性命。未領洗的人為基督的信仰而捨身致命,視同血的洗禮。

Martyrology :殉道聖人錄:記錄(殉道或精修)聖人言行的年表。以羅馬殉道聖人錄為代表。

Martyrs, Chinese :中國殉道聖人;中華殉道先烈:天主教傳入中 國後,教難接二連三,多人為主殉道。教難的起因,非常複雜。清代初年的主要禍源,是中國禮儀之爭,不許尊孔祭祖,加上白蓮教作亂,「反清複明」受了株連。 清末的不平等條約和保教權,國人懷恨在心,而導致「扶清滅洋」的庚子拳匪之亂( 1900 )。在眾多殉道者中,有 122 位先後由教宗封為真福。其中的董文學神父已于 1996 年正式列入聖品;而其他 120 位真福也於 2000 大禧年的 十月一日 在羅馬隆重列入聖品;另一殉道真福杜仲賢神父,因錯過申請手續而仍為真福。

marxism :馬克斯主義。詳見 socialism 。

Mary, the Blessed Virgin :童貞聖母瑪利亞:是雅敬和安納的女兒、達味的後裔、若瑟的淨配、耶穌的母親、充滿聖寵者、無染原罪和本罪者、第一位基督的信徒、贖世者的伴侶、蒙召升天之後。福音曾多次提起她(瑪一;穀三;路一;若十九)。在她一生中,有三種境遇顯示出她中保 Mediatrix 的角色:聖子降生、耶穌被釘十字架、榮耀的天上母后。教會對她以特殊的敬禮 hyperdulia 禮遇(參閱 veneration )。而瑪利亞(瑪麗)在耶穌時代是巴勒斯坦最通俗的名字,也曾多次出現在新舊約內。

Maryknoll Fathers :瑪利諾會神父:全名為美國天主教外方傳教會 The Catholic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of America 。由華爾實( James Anthony Walsh, 1867-1936 )及波拉斯( Thomas Frederick Price, 1860-1919 )二位神父提倡, 1911 年經美國全國主教會議通過成立,同年獲羅馬批准;為美國本土成立的第一個外方傳教會。 1918 年波神父及其他三位會士應邀來華工作。 1927 年管理廣東江門教區,後由華理柱( James Edward Walsh, 1918-1981 )主教主持。該會並在撫順、梧州、桂林及梅縣等地主持教務。梅縣教區福爾德主教( F. X. Ford )于 1952 年死於獄中。臺灣台中教區曾由該會蔡文興主教( William F. Kupfer )於 1962 年接掌。該會分佈于中南美、非洲、亞洲等地。 Maryknoll 為該會在美國總會所在地之地名,原意為聖母山。簡稱 M.M. 。

Maryknoll Sisters, the :瑪利諾會修女:以外方傳教為職志的道明修女會,母院設在美國紐約的瑪利諾。透過教育、醫療、福利等途徑從事福傳工作,足跡遍佈美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包括臺灣在內。

Masonry :共濟會之主張。同 freemasonry 。

Mass :彌撒;感恩祭:乃天主教最崇高的祭禮,是基督自己和教會的行動;主基督由於司祭的職務,把自己奉獻給天父,作為犧牲;再經由餅和酒的形像,將自己作為信徒的精神食糧(參閱法典 899 )。彌撒的規程包括:進堂式、聖道禮儀、聖祭禮儀、感恩經、領聖體禮和禮成式。 Mass 之拉丁文為 Missa ,采自彌撒最後遣散會眾之句: Ite Missa est ,亦即彌撒禮成。英文是 The Mass is ended, go in peace 。參閱 Eucharist 。

Mass, application of :奉獻彌撒;申請彌撒:請司祭在某一彌撒中特別為某人、某事祈禱,稱為奉獻彌撒,通常也捐薄酬,聊表謝意,此酬金稱為彌撒獻儀 stipend ,又稱分配彌撒果實。

Mass, burial :安葬彌撒;殯葬彌撒。

Mass, funeral :安葬彌撒;殯葬彌撒。同 funeral 或 exequial Mass 。

Mass, high :大彌撒;詠唱彌撒:通常歌唱「求主垂憐經、光榮頌、信經、歡呼歌、除免世罪天主羔羊」等歌曲的彌撒。是梵二大公會議前的稱呼。

Mass, low :小彌撒:只念不唱(某些經文)的彌撒,以別於大彌撒。是梵二大公會議前的稱呼。

Mass, midnight :子夜彌撒;子時彌撒:子夜時舉行的彌撒;如耶誕節前夕的彌撒。

Mass, nuptial :婚禮彌撒;婚配彌撒。

Mass, obligation of :彌撒義務:教友于主日及教會法定節日(耶誕節)有參與彌撒之義務。

Mass, ordinary of the :彌撒常用經文:彌撒經文中,通常不改變的部分。

Mass, parochial :堂區彌撒:堂區中在固定時間供大眾參與的彌撒。

Mass, pontifical :主教彌撒;教宗彌撒:指主教或教宗主持的彌撒。

Mass, private :私誦彌撒;私人彌撒;私彌撒:司祭個人為私自的虔誠理由所舉行的彌撒,以別於為會眾福祉而舉行的堂區(公)彌撒 Mass, parochial 。

Mass, Requiem ( L. ):亡者彌撒;追思彌撒;安魂彌撒;殯葬彌撒;煉靈彌撒;黑彌撒:拉丁文 Requiem 意為安息,為早年亡者彌撒經文的第一句;全句為:「主啊,求祢賜與他們永遠的安息」(加下十二 38-45 )。亦即 Mass of the dead 。

Mass, solemn (high) :大禮彌撒:舊稱五、六品大彌撒,指附帶歌唱、奉香等較隆重禮儀的彌撒。是梵二大公會議前的稱呼。

Mass, sung :詠唱彌撒:指詠唱聖歌而無襄禮人員的彌撒。是梵二大公會議前的稱呼。

Mass, the four ends of the :彌撒四目的:崇拜、補贖(痛悔)、謝恩、祈求。

Mass, votive :私願彌撒;還願彌撒;任選彌撒;敬禮彌撒:神父按某種意向或為還願所(選擇)舉行的彌撒;如特敬耶穌聖心的彌撒、求和平的彌撒等。

Mass book :彌撒經書;感恩祭典。

Mass card :彌撒卡:記載(通知)彌撒意向的卡片;如母親節、父親節、生日祝賀、亡者煉靈等。

Mass for the people :義務彌撒:教區主教及堂區主任司鐸,於主日及教會特定節日,有義務特別為所屬教友精神和物質的福祉舉行彌撒,不得收受彌撒獻儀。

Mass of the catechumen :慕道者彌撒;望教彌撒;候洗彌撒:彌撒開始至奉獻禮前之部分,今稱聖道禮儀。古代慕道者只參與此部分,而不准參加信友彌撒 Mass of the faithful ,亦即奉獻禮後之最隆重的部分,因慕道者尚未有充分的準備;現在雖仍有此稱呼,但歡迎慕道者全程參與彌撒。

Mass of the dead :追思彌撒;殯葬彌撒;亡者彌撒;黑彌撒。又稱 Requiem Mass 。

Mass of the faithful :信友彌撒:彌撒自奉獻禮以後之部分。現已廢止此名稱。

Mass offering :彌撒獻儀:教友請司祭為特殊意向舉行彌撒的捐獻,為供給司祭的生活費用(格前九 13-14 )。又稱 stipend 。

Masses, Gregorian :國瑞彌撒:為同一意向連續舉行卅日的彌撒。

Master : (1) 老師;師傅:門徒對耶穌的稱謂。 (2) 碩士:學士與博士之間的學位,一般來說,有此學位即可在大學執教。

master general :總會長:為道明會及聖母贖虜會所專用。

master of ceremony :司儀;管禮節的(人):教會禮儀中的司儀。

master of novice :初學導師:修會初學期之男性領導人。女導師稱作 mistress 。

Mater Dolorosa ( L. ): (1) 痛苦之母。 (2) 痛苦之母像:指受苦的聖母瑪利亞。

Mater et Magistra ( L. ):《慈母與導師》通諭:為教宗若望廿三世所頒佈( 15.5.1961 )之有關社會問題的通諭。簡稱 MM 。

materialism :唯物論:指以物質作基礎來解釋世界的理論,而否認超物質的因素。

Matins :誦讀:日課中之誦讀(晨經)部分。今稱 office of readings 。

matrimonial court :婚姻法庭:教友婚姻問題可經由教會法庭解決。

matrimonial impediments :婚姻限制;婚姻阻礙;婚配阻擋:教會為保證教友婚姻之幸福所宣佈或規定之婚姻限制;如已有配偶者,未成年之兒童等均有婚姻之限制。

matrimonium ( L. ):婚姻。同 matrimony 。

matrimony :婚姻;結婚;婚禮;婚姻關係;婚姻聖事。拉丁文稱作 matrimonium 。詳見 Marriage, Sacrament of 。

matter and form of Sacraments :聖事之「質」與「形」:屬於哲學名詞;如聖洗聖事中倒水為「質」,誦念付洗經文為「形」。

Matthew, Gospel of St. :瑪竇福音;馬太福音(基):新約四福音之一,傳說瑪竇於西元 60 年以阿拉美語寫成;後譯為希臘文,原文已不復見。此福音是寫給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故多引用舊約,以證明耶穌為先知所預言的救世者。

Matthew, St. :聖瑪竇;聖馬太(基):原是稅吏,後被耶穌召選為宗徒(瑪九 9 ),也是瑪竇福音的作者。

Matthias, St. :聖瑪弟亞;聖瑪迪;聖馬提亞(基):猶達斯死後,遞補其缺之宗徒(宗一 1-26 )。

Maundy Thursday :聖週四;耶穌建立聖體日: Maundy 原意為命令,是指耶穌受難前,在晚餐廳囑咐門徒相親相愛,並親自為門徒洗足,稱之為新命令(若十三 34 )。聖週四禮儀中有洗足禮,即為紀念此事(若十三 1-38 )。又稱作 Holy Thursday 。

May devotions :聖母月敬禮:每年五月百花齊放,自中世紀以來,在歐洲即有以祈禱、遊行、獻花等方式在五月敬禮聖母的習慣。 1815 年教宗碧嶽七世鼓勵全球教友參加此項敬禮,現已成為例行活動。參閱 month of Mary 。

medals, religious :聖牌:刻有宗教人物之金屬小牌。教友佩帶聖牌,以提高宗教虔誠。

mediator :中保;中間人;媒介: (1) 指基督是天人間的中保(弟前二 5 )。 (2) 指為人代禱者,如梅瑟、先知、司祭。 (3) 中人;中保;仲介;仲裁;調解;和解。

Mediatrix of all graces :諸惠(寵)中保;女中保:指聖母以慈母的心腸,關懷所有的人,她在天主、尤其在聖子耶穌前不斷為人祈求必要的恩惠。

meditation :默想;心禱;冥想;沉思;省思:泛指探測人、事、物及自我的真相。基督徒反省某些靈修課題,經由熱誠的反省和善念,激發宗教情緒,進而舉心向上,與主密切結合。默想亦即 mental prayer ,以別於口禱 vocal prayer 。

Melchisedech :默基瑟德;麥基洗德(基):舊約中的司祭,曾向亞巴郎獻餅、酒,為新約彌撒之象徵(創十四 18 )。

Melkite Rite :麥爾基特禮:天主教東方禮之一,是用希臘文及阿拉伯文舉行的禮儀。原為五世紀反對聶斯多略派的希臘教會信徒,後歸宗天主教。教友散佈于埃及、敘利亞、以色列等地。又稱 Melchite Rite 。

members of the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基督奧體的肢體:指教友。詳見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

Memento of the dead :紀念亡者;為亡者祈禱:彌撒中為亡者的祈禱文是:「主,求禰也垂念禰的僕婢,他們保持著信德,先我們而去,如今正在安眠休息」;「主,我們求禰賞賜他們進入永福、光明和安寧的天鄉 … 」。

Memento of the Living :紀念生者;為生(存)者祈禱:彌撒中為生存的人祈禱文是:「主,求禰垂念禰的僕婢,和所有參禮的人 … 以獲得他們自身的得救,和所希望的身心安全 … 」。

Memorare ( L. ):求爾記憶:為聖伯爾納多( St. Bernard of Clairvoux, 1091-1153 )所撰依賴聖母的祈禱文,全文是:「籲至仁童貞瑪利亞,求爾記憶:自生民以來,未聞有求爾護衛,望爾助佑,祈爾轉達,而被棄絕者。今我罪人,懷此依靠之心,趨赴童貞之母台前,歎泣侍立爾側,懇求聖子之母,勿棄吾言,俯聽允諾。阿們」。

memorial :紀念日:教會慶節中的最低等級。詳見 feasts, rank of 。

memorial service :追思禮儀(拜)。

mendicant friars :乞食會士:指道明會、方濟會、思定會、加爾默羅會 … ,這些古老修會創始時,特重清貧之德,會士均應托缽乞食,後因環境改變,此風始廢。

Mennonites :門諾會(派):十六世紀在荷蘭成立的新教派別,因其領袖之一門諾 Menno Simons 而得名。

mental prayer :默禱;心禱:以別於口禱 vocal prayer 。詳見 meditation 。

mental reservation :意中保留;心中保留:指發言者之原意與其表面意義不盡相同;如秘書對來客擋駕時說:「經理不在」,意思是「經理不便會客」,即為意中保留。又稱 mental restriction 。若聽者可意會言者之意,則情有可原;若聽者信以為真,則難逃撒謊之嫌。

mercy : (1) 慈悲;憐憫:人雖犯罪,天主對人卻慈悲為懷,憐惜眾生。 (2) 功德;哀矜;施捨;援助;關懷:人應有同情心,盡力滿足他人的需要,這也是正義和愛德之要求。

mercy, corporal works of :物質援助;物質的佈施或施捨;(有)形哀矜:如捐款給窮人。詳見 works of mercy, corporal 。

mercy, spiritual works of :精神援助;精神方面的佈施或施捨;(精)神哀矜:如為病人祈禱早日痊癒。詳見 works of mercy, spiritual 。

mercy killing :安樂死;仁慈殺害。詳見 euthanasia 。

merit :功勞;功德;功績:行善者應得報酬之名分;神學上通常分為兩種: (1) 義理功勞 merit de condigno ,指狹義的功勞,即功勞與報酬旗鼓相當,譬如做多少工,就給多少工資。 (2) 情誼功勞 merit de congruo ,指廣義的功勞,即功勞與酬報並不完全相稱,靠付款者(賞報者)慈悲或承諾,譬如發給員工獎金多寡不一。

meritorious works :善功;善工。

Messiah ( Heb. ):救世主(者);基督;受傅(膏)者;默西亞;彌賽亞(基):源自希臘語 Christos 被傅油者,指某人被傅(膏)油以便接受諸如國王、司祭(司祭)等崇高的職位。逐漸變成耶穌的別名,指其身分。又稱 Messias 。

metanoia ( Gr. ):悔改;皈依。同 conversion 。

metempsychosis :輪回:指靈魂一旦離開某一肉體,便進入另一肉體,直到完全淨化、臻於永福為止的學說。

Methodism :衛理會;循道會(派);美以美教派:十八世紀中葉由衛斯理兄弟( John Wesley, 1703-1791 、 Charles Wesley, 1707-1788 )所提倡之教派;遵從《師主篇》之精神,注重虔誠,追求上帝,是由聖公會所分出的一派。

metropolitan :教省總主教:總主教。西方教會的總主教在省屬教區內有督導保持信德和認真遵循教會紀律之權責(法典 435-436 );而東方教會的總主教則不一定有省屬教區。詳見 province, ecclesiastical 及 archbishop 。

Mgr. ( It. ):蒙席;我主: monsignor 蒙席之縮寫,英文稱作 My lord ,為教宗賜給神父之榮銜。詳見 monsignor 。

Michael, St. :聖彌格;聖彌額爾;米迦勒(基):總領天使之一(默十二 7 );慶日在九月廿九日。現多用 Micah 。

Micheas :米該亞;彌迦書(基):舊約米該亞書著者,為小先知之一,與依撒意亞先知同時,曾預言基督誕生于伯利恒(米五 1-3 )。

Middle Ages :中古時代;中世紀: (1) 十至十五世紀。 (2) 自西元 800 年查理曼大帝加冕起至 1494 年查理八世侵入義大利止。 (3) 五世紀末至十五世紀。 (4) 近代學者訂為西元 476 年(西帝國滅亡)至 1453 年(東帝國結束)。

Migne Edition :米聶版本(教父全集):指米聶 Jacques Paul Migne ( 1800-1875 )所編之拉丁教父全集( 1844-1855 )及希臘教父全集( 1857-1866 ),出版於巴黎。

Milan, Edict of :米蘭詔書:西元 313 年 2 月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宣佈宗教信仰自由之詔書。

Milan Catholic University :米蘭聖心大學:為(方濟會)哲麥利神父( P.Gemelli )於 1920 年所創。意文為 Universita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 。

military chaplain :隨營司鐸;軍中教士;軍營牧師。參閱 chaplain 。

military order :軍人修會:十字軍時代保護朝聖者之修會。

military vicar :軍中教士總監(督)。

military vicariate :軍中教士總監(督)區。

Mill Hill Fathers :聖若瑟外方傳教會:為英國 Herbert Vaughan 樞機于 866 年成立之英國天主教外方傳教會,俗名磨房山神父,簡稱 M.H.M. 。

millenium, the :千年(說);千福年;千禧年王國;太平盛世:教會初期,有人根據默示錄(廿 4-6 ),誤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來臨前將有千年之升平時期(盛世)。事實上,千年只表示一段不確定的時期而已。又稱 Chiliasm 。

minister : (1) 聖事施行人;施(執)行聖事者;司祭;聖職人員;服事者;事奉者。 (2) 基督教牧師。 (3) 輔祭者;助祭:舊禮大禮彌撒中的五、六品。 (4) 會長:指方濟會。 (5) 理家:指耶穌會院的總務。

ministerial priesthood :公務司祭職:指聖職人士,以別于一般教友之普通司祭職 common priesthood 。

Minister of the Sick :靈醫會會士;嘉民會士;護病會會士:義大利聖嘉民.來理斯 St. Camille de Lellis ( 1550-1614 )於 1582 年在羅馬創立之修會。男女會士以紅十字作徽章;服務病患,開辦醫院為其主要工作。 1947 年到我國雲南工作;後遷臺灣,在羅東、澎湖等地設有醫院、護校等。又稱 Camillians 嘉民會士,或 Ordo Ministrantium Infirmis 護病會會士;簡稱 MI 。

ministry :聖職;神職;牧職;聖工;事奉;使徒工作;服事;司祭職:服務是基督徒生活的根本,具體表現在仁愛的工作上。教會的職務包括教誨、聖化、治理等,有些職務需聖職人員擔任,有些平信徒亦可充當。拉丁文為 ministerium 。

ministry of the Divine word :聖道職:宣講天主聖道的職務,是教宗、主教及其助手司鐸、執事、會士及平信徒的神聖職責(參閱法典 756-780 )。

ministry, pastoral :牧靈職務:指牧者為人群服務,多指經由聖職聖事(受祝聖的)接受的管理、培養、領導等職務,亦指(未受祝聖的)全體教友的一般牧靈職務。

Ministry, Sacrament of :聖秩(職)聖事。詳見 Orders, Sacrament of 。

minor orders :小品:指五品以下之聖職品級。梵二以前在西方教會中,小品包括一品(司門者)、二品(讀經者)、三品(驅魔者)、四品(輔祭者)。這些品級統稱為教會職務( ministry ),目前只保留讀經者及輔祭者兩項職務。參閱 lector 。

minotanti :低級職員:羅馬教廷之職員。

miracle :奇跡(跡);聖跡;神跡(跡);靈跡:指某些奇異事蹟的發生,超乎自然律的正規,只能歸功於造物主天主的大能。基督所顯的奇跡是證明祂的天主性。奇跡是天主能力的表現、是天主觸動人心的召喚。拉丁文稱作 miracula 。

Miraculous Medal :聖母顯靈聖牌:為紀念 1830 年聖母顯示于仁愛會修女聖加大利納( St. Catherine Laboure )而鑄之橢圓形聖牌,其正面為聖母像,背面為 M (代表聖母 Mary )字,上有十字,下有耶穌聖心及聖母聖心標誌。

Miserere ( L. ):憐恤:取自聖詠第五十首的第一句「天主,求禰按禰的仁慈憐恤我」,為悔罪聖詠之一。

Missa ( L. ):彌撒;感恩祭。詳見 Mass 。

Missa cantata ( L. ):簡禮歌唱彌撒:早年歌唱彌撒( Missa in Cantu )之一種;主祭者與教友唱和,並無高級聖職人士襄祭。

Missa in cantu ( L. ):歌唱彌撒:早年彌撒舉行方式之一;即主祭者與教友唱和之彌撒。又分為大禮歌唱彌撒 Missa solemnis 及簡禮歌唱彌撒 Missa cantata 。稱大禮歌唱彌撒,因除主祭者外,尚有高級聖職人士襄祭。今日已不太嚴格區分。

Missa lecta ( L. ):誦讀彌撒:彌撒舉行方式之一;主祭者並不歌唱之彌撒。

Missa solemnis ( L. ):大禮歌唱彌撒。詳見 Missa in cantu 。

Missal :彌撒經書;彌撒經本;感恩祭典:指羅馬禮的經書,涵蓋彌撒禮儀和祈禱文。

Missal stand :彌撒經本架:祭臺上放置彌撒經書的(木制或金屬)支架。

Missale Romanum ( L. ):羅馬彌撒經書(本):始於第九世紀的拉丁文彌撒經書,經多次更改,梵二大公會議後,大都改用本國語文(的彌撒經書)。

missiology :傳教學:研究在(尚未完全實行聖統制的)傳教地區,傳佈福音的學問和方法,是神學的一支。

mission : (1) 傳教;宣教;佈道;(教會的)使命;派遣;受遣傳道;傳教事業;傳教團體。 (2) 傳(宣)教區。 (3) 下會:交通不便或缺少司祭之處,神父每年于指定時間,前往某地施行聖事、講道等,謂之下會或滿四規。 (4) 培靈會:特別邀請非本堂區之神父,主持講道及聖事,以加強教友之宗教生活,通常舉行一周。我國尚不多見。

mission, foreign :到國外傳教(佈道);外方傳教:指遵照基督的命令:「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十六 15 )。

mission, home :在國內傳教(佈道):有些(不屬於傳教區的)國家,因缺少司鐸而號召修會會士或其他地區神父,來主持並開展國內教務。

mission society :傳教會;傳教團體;傳教修會;差會。

Mission Sunday :傳教節;傳教主日:通常在十月倒數第二主日;是日全教會為傳教事業祈禱及捐獻。

missionary :傳教士;宣教師;傳教性的;受遣傳道者;傳教工作:指以耶穌和教會的名義,到尚未信仰基督的人群中去宣傳福音,並培植教會的信徒。教會整個本質上是傳教性的,而福音傳佈工作又是天主子民的基本職務,為此所有基督信徒應有此共識,而參與傳教工作(法典 781 )。

missioner :傳教士;宣教師。同 missionary 。

Missions Etrangeres de Paris ( Fr. ):巴黎外方傳教會: 1662 年由兩位在越南傳教的 Pallu 及 Lambert 主教,發起並組織的傳教團體;完全以傳教為目的,注重培植當地聖職人員,建立當地教會,會士無修會三願之約束,只守公規,度團體生活; 1683 年來到中國,傳教于東北、川貴、雲南、兩廣地區。現亦在花蓮教區服務。全稱是 Societe des Missions Etrangeres de Paris ,簡稱 MEP 。英文稱 Paris Foreign Missions 。

mitre :禮帽;主教帽;牧冠;法冠;制帽:教會高級聖職人士行聖儀時所戴用的禮冠。拉丁文稱作 mitra 。

mixed marriage :混合婚姻;異宗婚姻:尤指天主教與其他基督徒之婚姻。若無主管當局的明示許可,下列已領洗的雙方不得結婚:一方在天主教,或皈依天主教,另一方加入與天主教不完全共融的教會而領洗者(法典 1124 )。

modernism :現代主義;近代主義:乃十九至廿世紀初葉的學說,否認天主存在、耶穌的天主性、聖經的啟示、教會為神所建立以及聖事的神效。教宗碧岳十世曾於 1907 年予以譴責。

monastery : (1) 隱修院;修道院:共誦日課、度團體奉獻生活的修院。 (2) 會院:專指與外界隔絕、遵守禁地規則的男女會院。

monasticism :隱修生活:一些有志之士,為了全心侍奉天主,遠離世俗、遵守嚴規、共度團體共融的生活。

Monday :星期一;禮拜一;瞻禮二。

monism :一元論;一體論:主張僅有一種根本實體「心」或「物」掌控一切事物。

monk :隱修士: (1) 度隱修、祈禱、補贖、遵守三聖願生活的人士,包括本篤會、熙篤會等會士。 (2) 僧侶;和尚(佛):系借用此字,實際上二者之生活方式並不相同。

monogamy :一夫一妻制:指在婚姻中,一夫一妻的結合。天主教和中國民法宣導一夫一妻制,但不反對配偶去世後再婚。

monogenesis :人類一元論;單偶論:教會主張人類由一對夫婦而來;並反對人類多元論 polygenesis 的主張。 Monogenesis 又稱 monogenist 。

Monophysism :(基督)一性說;基督單性說:主張基督之人性被神性吸收; 451 年被教會處罰。加采東大公會議聲明基督有「神、人兩性一位」。又稱 monophysitism 。

Monotheism :一神論;真神唯一論:相信只有一位超出世界並有位格之神。

Monothelism :基督單一意志說:主張基督只有一個意志,否認基督兼有神、人兩意志的說法; 680 年被教會處罰。同 Monotheletism 。

monsignor ( It. ): (1) 蒙席:教宗頒賜有功神父的榮銜,通常可穿與主教近似之主教服裝。 (2) 主教:拉丁國家都用此稱呼。 Monsignor 縮寫方式甚多:英語通用者為 Msgr., Mgr. ,拉丁國家則用 Mons. 。法文稱作 monseigneur 。

monstrance :聖體光(環);聖體發光(座);顯供聖體容器:顯供聖體時所用之狀如光環的金屬裝飾品,中間存放聖體以供人瞻仰、敬禮。拉丁文稱 monstrantia ,又稱 ostensorium 。

Monte Casino :喀西諾山;喀西諾山本篤會院:由聖本篤於西元 529 年創建於喀(加)西諾山的本篤會院,曾多次被毀,尤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甚。於 1954 年全部修復, 1963 年並增建一座新聖堂。詳見 Benedictine Order 。

month of Mary :聖母月。參閱 May devotion 。

month of special devotion :聖月:教會規定特別祈禱之月份;如五月為聖母月、六月為耶穌聖心月、十月為玫瑰月等。

Month's Mind Mass :忌月彌撒:亡者去世(或埋葬)後滿一個月的追思彌撒。

moral : (1) 道德的;倫理的;良心的。 (2) ( morals )道德律;倫理學;品行。

moral act :倫理行為;道德行為:指俱備靈性上的洞察力、個人知識和自由意志的行為,又可稱人的行為 human act 。

moral person :法人:根據教會法,指非自然人的社團或財團,作義務及權利之主體,如堂區、修院、修會等。

Moral Rearmament Movement :道德重整運動:為 1909 年信義會牧師布克曼博士( Dr. Frank Buchman )在美國普林斯頓所發起的運動,以正直、無私、純潔、博愛為號召,重整人心。簡稱 MRA 。

moral theology :倫理神學;道德神學。

morality :倫理(學);道德(律);德行。

morality play :宗教劇;寓意劇:流行於十五、十六世紀之宗教劇,內容以善惡對比為主,勸人行善戒惡。

Mormonism :摩門教;摩爾門教;基督末世聖徒會:又稱 Mormon ,乃 1830 年美國人史密斯( Joseph Smith, 1805-1864 )自稱受摩門先知指示所建立之教會;教規禁煙酒、准多妻。又稱基督教末世聖徒教會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

morning offering :早晨獻功經;晨祭。

morning prayers :早課經;早課;晨禱。

Morning Star :曉明之星;曉星;晨星: (1) 指耶穌(默二 28 )。 (2) 指聖母,見於聖母德敘禱文。拉丁文為 Stella Matutina 。

mortal sin :大罪;死罪:指與天主嚴重對抗、分裂的行為。按神學家意見,形成大罪有三條件為:在「重大」事件上,「明知」、「故犯」天主的誡命。

mortification :克苦;克己;禁欲;苦行;苦修。

mortuary chapel : (1) 墓地小教堂:指墓地中特設的小教堂。 (2) 靈堂。

Mosaic Law :梅瑟律;摩西律(基):指天主藉梅瑟給以色列人所宣佈的法律,在世上建立起神權政體的神國。內容以天主十誡為主,散見於舊約梅瑟五書中,希伯來人稱之為托辣。

Moses :梅瑟;摩西(基):舊約中領導以色列民族擺脫埃及控制、並給他們宣佈天主法律的領袖。

Moslem :回教徒;穆罕默德信徒;回教(徒)的。

Most Reverend :至可敬的主教;主教閣下:對(總)主教之尊稱。

motet :多聲合唱樂曲;多聲合唱聖歌:又稱 motette ,多取材於聖經,用拉丁語唱出,著名作曲者為帕勒斯特裏納 Giovanni Palestrina 及巴哈 Sebastian Bach 等。

Mother :修女會的院長:若干修女會上司之慣用稱謂。

mother church : (1) 主教座堂。 (2) 母堂:附有若干支堂的大型聖堂。

mother house : (1) 母院:指修會的第一所會院,有別於其他分院。 (2) 總會院:指修會總會長所駐之會院。

Mother of God :天主之母:教會在很早就尊崇聖母為天主之母,因為耶穌基督是天主又是人。拉丁文稱作 Dei Genitrix 或 Deipara 。

motu proprio ( L. ):教宗手諭;自動詔書:教宗所頒一般的行政命令之檔,只有教宗簽名。其他文件見 Bull 。

Mount Carmel, Our Lady of :加美樂山聖母。詳見 Carmel, Our Lady of Mount 。

movable feasts :可移動慶節;非固定慶節:日期每年變換、不固定的慶節(瞻禮),如復活節、耶穌升天、聖神降臨、天主聖三等。

movement, ecumenical :大公運動:乃廿世紀以來,用來稱謂基督信徒(各宗派間)努力謀求合一的運動,甚至將此運動擴展到與猶太教和其他非基督宗教的交談上。簡稱 EM 。

mozzetta ( L. ):肩衣:主教所穿附有小風帽之衣服。

Mulieris Dignitatem ( L. ):《婦女的尊嚴與聖召》書函: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頒( 15.8.1988 )。

mundus ( L. ):世界;地球;世人;世俗;世界惡勢力。參閱若十五 19 。英文稱作 world 。

Munificentissimus Deus ( L. ):《欽定聖母升天》詔書:教宗碧嶽十二世所頒( 1.11.1950 )欽定聖母瑪利亞靈魂與肉身升天為信理之詔書。

Muratorian Canon ( Fragment ):穆拉多利經目;姆拉多利殘卷:最古老的新經書目,約成於 185 年;為義大利人( Lodovico Antonio Muratori,1672-1750 )在米蘭盎博圖書館所發現,於 1740 年出版。

Musicae Sacrae Disciplina ( L. ):《聖樂規章》通諭:教宗碧嶽十二世所頒( 25.12.1955 )。

Muslem :回教徒;伊斯蘭教徒;穆斯林教徒:信徒皆歸順阿拉。同 Muslim 或 Moslem 。

myron :香膏;聖油:東方禮教會為堅振所用的聖油。

myrrh :沒藥:新約中東方賢士所獻給耶穌的三禮之一,象徵耶穌的人性。其他兩項禮物是黃金、乳香。

mystagogia ( L. ):釋奧;解釋奧跡;傳授奧秘。英文稱作 mystagogy 或 mystagogue 。

Mysterium Fidei ( L. ):《信德的奧跡》宣言:教宗保祿六世所頒( 3.9.1965 )。

mystery :奧跡(跡);奧理;奧秘;聖餐禮:從神學角度看,富有神聖特性的隱密或神秘之事蹟。乃非經天主啟示,理性無從得知的真理-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聖三奧跡、降生奧跡、恩寵奧跡等。天主本身和祂的救恩計畫以及基督事蹟,分別構成奧秘的核心意義。

Mystery, Paschal :逾越奧跡:指基督超越死亡、光榮復活,亦即由黑暗至光明、戰勝奴役、恢復自由之救世奧跡。

mystery of faith :信德的奧跡: (1) 指一般信德的奧跡,如天主降生救世,天主聖三等。 (2) 特指彌撒聖祭。

mystical :奧秘的;神秘的。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奧體;基督奧體;基督妙體:根據聖保祿的訓誨,耶穌為教會之「首」,聖神是「靈魂」,生者和死者信友皆為「肢體」(哥一 18 ;二 19 ;弗一 22 ;四 4-16 )。基督奧體說明教會由於分享基督的生命而成為團體,也宣示教會與基督,以及信徒之間的密切結合。

mystical marriage (union) :神婚;神秘之結合:指基督與教會之結合,也指基督與人靈之結合。

Mystical Rose :玄義玫瑰:聖母德敘禱文之一句,指聖母。

mystical theology :神秘神學。

Mystici Corporis ( L. ):《奧體》通諭:教宗碧嶽十二世所頒( 29.6.1943 )。

mysticism : (1) 神秘義;天人合一:指超乎尋常的與神明結合共融。又可稱神秘思想或生活。 (2) 神秘神學。 (3) 默想;默觀:與天主結合以至忘我的境界。

myth :秘思;神話:泛指一般有深度、含終極意義的故事,以暗示超越的境界,引人去正視生命中莊嚴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