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acem in Terris ( L. ):《和平於世》通諭:教宗若望廿三世( 11.4.1963 )所頒佈的走向和平必要步驟的通諭。簡稱 PT 。
Padre ( It. ):神父;司鐸:義、西、葡語;英語民族中偶亦用之。英文稱 father 。
padroado ( Port. ):保教權:指歷史上葡王對其所屬地區享有之保教權,如任命主教等權,嚴重妨礙教廷的許可權與傳教的發展。後來再加西班牙、法國爭相分一杯羹,令教廷不勝其煩,至廿世紀初終於廢除。
paenula ( L. ):斗篷:羅馬時代旅行時所穿的外衣,為彌撒祭披 chasuble 之前身。
pagan : (1) 教外的;外教人(的);異教徒;非基督徒:指不信真天主的人,故不包括猶太教徒及回教徒。 (2) 無信仰者: pagan 來自拉丁文 paganus ,意指鄉下人。因基督宗教在都市中發展雖迅速,但無法顧及鄉下人,致使他們未能接受基督信仰,因而將鄉下人歸類為無信仰者。
paganism :異教;非基督教思想。
pain of loss :失苦:即人靈在地獄或煉獄中,不得享見天主美善之苦。
pain of sense :覺苦:即人靈在地獄或煉獄中,除不得見天主之失苦外,尚感覺到其他各種痛苦。傳統說法地獄之刑稱為「永火」(瑪十八 5-9 )或「哀號和切齒」(瑪廿二 13 )。
Palatine : (1) 巴拉丁山:羅馬七山丘之一,舊羅馬城建於其上。 (2) 教宗宮廷的:引伸為與教宗宮廷有關的人或物。
Palatine cardinals :宮廷樞機:指因職務關係,與教宗特別接近之兩位樞機;即教廷國務卿 Cardinal Secretary of State ,及審計院院長 Cardinal Datary 。
Palatine Guard of Honor :教廷儀隊: 1850 年由教宗碧嶽九世組成,計兩營共 500 人,直屬教廷國務卿。
pall : (1) 聖蓋:蓋聖爵之用。 (2) 黑布罩:昔日追思彌撒中蓋棺材或安所架之用。
palliative care :安寧照顧。
pallium ( L. ):披帶;肩衣;禮披:乃教省總主教在自己教省掌權之記號,披帶由教宗頒授,象徵與羅馬教會共融(法典 437 )。
palm : (1) 棕櫚枝;聖枝。 (2) 得勝枝:殉道聖人勝利的象徵(默七 9-17 )。
Palm Sunday :聖枝主日;棕櫚主日;苦難主日:指四旬期最後的一個主日,紀念耶穌凱旋進入耶路撒冷,群眾高舉棕櫚樹枝以示歡迎的情景(瑪廿一 8-9 )。參閱 Passion Sunday 。
Panchristianism :泛基督教運動:指企圖將一切基督信仰混而為一的運動;因主張不同教義間之妥協,故此教宗碧岳十一世曾於 1928 年予以警告。
Pange Lingua ( L. ):「信友齊來」歌:聖體歌之一,為聖道茂.亞奎那( St.Thomas Aquinas )所作,多用於聖體降福或遊行。其最後兩節為聖體降福必唱歌曲,稱之為「皇皇聖體」歌,即取其(最後兩節之)首句。
pantheism :泛神論:將天主和宇宙混為一談,稱萬物是天主的一部分。
papa : (1) 教宗:見 pope 。 (2) 爸爸。
papable :教宗熱門人選;准教宗:泛指有希望當選教宗之樞機主教。拉丁文為 papabile 。
papacy : (1) 教宗職位;教宗權力。 (2) 教宗任期。 (3) 歷代全體教宗。
papal :教宗的;宗座的。
papal blessing :宗座遐福;教宗降福:指教宗本人的降福,或教宗授權(代表教宗)的降福。
papal flag :教宗旗;梵蒂岡國旗: 1808 年教宗碧嶽七世所開始採用的旗幟。天主教典禮中,亦用此表示教宗的神權。旗為黃白二色,左右分開,黃色近旗杆,白色中有教宗徽號:三重寶冠和金銀二鑰,三重寶冠象徵教宗訓誨、聖化、治理三種職務,金銀二鑰象徵伯鐸之天鑰聖權。與本國旗並列時,本國旗應居上位。
papal legate :教廷使節:非正式外交使節稱宗座代表 Apostolic Delegate ,譬如剛恒毅總主教稱為教廷駐我國的首任宗座代表 Apostolic Delegate 。而與教廷互換使節者稱公使 Internuncio 。以前駐在大部分為天主教徒國家者稱大使 Nuncio ;而駐在非天主教國家、與教廷維持良好關係者稱准大使 Pro-nuncio ,譬如教廷駐我國的高理耀總主教 1966 年升格為准大使 Pro-nuncio 。現在教宗已取消教廷公使名稱,統稱為教廷大使。
papal letter :教宗文告:包括教宗的憲章、通諭、詔書、答書、書簡等。詳見 Bull 。
Papal States :教宗領土;教皇國:指西元 754-1870 年間教宗所保有之領土。
Papist :教皇党人:對天主教的諷刺語。英國聖公會曾用此詞。
parable :比喻;寓言:用說故事方式,揭示超性真理、倫理或宗教事務。比喻的目的不在於故事之細節,而是要聽眾採取具體回應行動。在福音中耶穌所講的比喻共約三十餘則。如天國比喻(瑪十三 3-9 )、亡羊比喻(路十五 3-7 )、蕩子比喻(路十五 11-32 )等。
Paraclete :師保;安慰之神;護衛者:指聖神(若十四 16 )。拉丁文稱作 Paraclitus 。
paradise : (1) 天堂。 (2) 樂園;伊甸園;地堂:指充滿和諧、享受的花園,代表天主完美的計畫,也表達天主許給人類的未來圓滿境界(參閱創二 8-16 )。拉丁文稱作 Paradisus 。
Paralipomenon :編年紀;歷代志(基):舊約史書之一,分上下兩卷。詳見 Chronicles, Book of 。
paraliturgy :禮儀外敬禮:雖非正式禮儀,卻與禮儀類似的敬禮,如守聖時、念玫瑰經等。
paraments :祭衣;祭服。
parish :堂區;本堂區;堂口:乃天主教教務轄區的最小單位,為一固定區域的信友團體,由堂區主任負責其牧靈事務(參閱法典 515-552 )。合本堂區而為教區,合教區而為教省。譬如臺灣地區共分七教區,即臺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蓮;其中臺北為總教區,而臺北總教區內又分若干堂區,如主教座堂、聖家堂、華山堂等。基督教稱之為教區、牧區。
parish church :堂區聖堂;本堂區聖堂。
parish priest :堂區司鐸;本堂神父:狹義講,指專職管理堂區的主任司鐸 pastor ;廣義講,則指任何于堂區工作的司鐸。此職務由教區主教指派。拉丁文稱作 parochus 。
parishioner :堂區所屬教友;本堂教友:居住于某堂區(之轄區)內的教友,即為該堂區教友。教友在領受洗禮、結婚、聖秩等聖事之前,應與其所屬本堂神父聯絡、註冊、登記。基督教稱之為教區民。
parochial :堂區的。
parochial school :天主教堂區學校:譬如美國天主教各堂區所創立的小學,由修女管理,經費大半由堂區教友捐獻,政府亦加補助。按統計,美國天主教堂區創立的小學,黃金時期曾超過一萬余所,學生近五百萬人。
parochial vicar :堂區副主任;助理本堂;副本堂;副主任司鐸。詳見 pastor 。
parousia ( Gr. ):基督再來;複臨:聖經中耶穌預許,於世界末日,要隆重而榮耀地光臨於人間,並審判生者、死者(得前四 16-17 )。同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
parson :牧師:基督教專用名詞,與天主教的司鐸(神父)相對照。
particle : (1) 小聖體:教友所領之小型聖體。 (2) 聖體小片:在彌撒中,神父將大型聖體分為三片,投入聖爵中之最小的一片,稱為聖體小片。
Particular Church :地區教會;個別教會;地方教會:根據教會聖統制,在唯一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教宗、世界主教團)之下的教會為地區教會,其中首要者為教區,與此類似者有自治監督區、自治會院區、宗座代牧區、宗座監牧區、宗座署理區等(參閱法典 330-368 )。
particular examination of conscience :私省察:在神修操練時,針對特定某些言行規範之反省。譬如探討修煉克己苦身、堅守貞操、捨己為人等德行。
Pasch (Pascha) :逾越節;復活節;巴斯卦(音譯):原為以色列民族紀念擺脫埃及控制的節日-逾越節;耶穌在過逾越節時,建立了聖體聖事、被釘十字架、復活,而將逾越節演變成基督的復活節。又稱 Passover 。
paschal candle :五傷蠟;復活蠟:復活前夕所祝聖的大蠟燭,象徵基督為世界之光,在復活期彌撒中點燃之,到五旬主日-聖神降臨止。
paschal candle, grains of incense for the :五傷釘:五傷蠟上的五枝用乳香製成的釘子,代表耶穌被釘的五個鐵釘。
Paschal Lamb :巴斯卦羔羊;逾越節羔羊: (1) 猶太人禮儀中所使用之羔羊。 (2) 指耶穌為贖世人之罪而犧牲自己(參閱:出十二;若十三),成了代罪羔羊。
Paschal Mystery :逾越奧跡:指基督消除黑暗、戰勝奴役、超越死亡、光榮復活之救世奧跡。
Passion of Christ :耶穌受難;耶穌苦難史。
Passion Play :耶穌苦難劇;宗教劇:以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地區( Bavaria )奧伯郎麥高村( Oberammergau )所演出的最著名。
Passion Sunday :苦難主日:現在的苦難主日指四旬期最後的一個主日,又稱聖枝主日。過去指封齋期最後的兩個主日: ( 苦難第一主日,舊日俗稱掩像主日,因自該日起,教堂中之聖像均以紫布掩蓋,以示哀悼。 ? 苦難第二主日,亦稱聖枝主日。
Passionists :苦難會: 1721 年由聖十字保祿神父 St. Paul of the Cross ( 1694-1775 )創立於義大利,以特別默想耶穌苦難聖死為宗旨,並擔任下會( missions )和指導退省等工作。 1921 年到中國主持湖南省沅陵教區。後來撤往菲律賓古達描島服務。著名之英文雜誌「徵兆 Sign 」即為該會所主編。該會正式名稱為 Congregation of the Passion ,縮寫為 C.P. 。
passions : (1) 情欲;熱情。 (2) 苦痛;苦難。 (3) 耶穌受難:亦即 Passion 。
Passiontide :苦難期:自苦難主日至復活前夕;此時期為教會哀悼耶穌苦難之時期。主教團可規定將教堂中之十字架和聖像(相)以紫布掩蓋,凸顯哀悼之意。
Passover : (1) 逾越節;巴斯卦節:參閱出十二。 (2) 復活節:亦即 Passover of Christ 。
pastor ( L. ):主任司鐸;堂區主任;牧者;司牧;牧師(基):主持某一堂區的聖職人員: (1) 天主教稱為主任司鐸、堂區主任、本堂神父,是在主教權下,負責堂區訓導、聖化、治理事務的牧者;副主任稱為 parochial vicar (參閱法典 515-552 )。 (2) 基督教稱為牧師。拉丁文原意為牧人,目前英文亦用此字。
pastoral : (1) 牧靈的;牧民的;靈牧的:指對教友的照顧。 (2) 牧函;牧書。
pastoral anthropology :牧靈人類學。
pastoral care :牧民職務。
pastoral counseling :牧靈輔導;教牧諮商。
pastoral letter :牧函:主教對所屬教友之公函。
pastoral ministry :牧職;牧靈職務。
pastoral staff :牧杖:主教在行大禮時用,象徵職權;又稱 crosier 。
pastoral theology :靈牧神學;神牧學;教牧學;牧靈學。
Pastoralis Actio ( L. ):《牧民行動》訓令: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頒( 20.10.1980 )。
pastorate :牧職;教牧職。
paten : (1) 聖盤:彌撒中放置聖體的金屬小盤。 (2) 領聖體時用以接碎屑的小盤。
Pater Noster ( L. ):我們的天父;天主經;主禱文:為拉丁文天主經之前二字,是耶穌親授之經文(路十一 2-4 ;瑪六 9-15 );英文稱 Our Father 。經文見 Lord's Prayer 。
patriarch : (1) 聖祖;(舊約中的)族長:如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等。 (2) 宗主教;教長;創始者:第四、五世紀時變為教會的頭銜,享有宗主教尊稱的有: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安底約基雅等五城之主教。東方教會法規定,教宗授權賦予宗主教特殊治理權。
patriarchate :宗主教區;宗主教品(位);宗主教職(制)。
patristic age :教父時代:此處教父系指教會初期至第八世紀的著名神學家;前兩世紀者又稱宗徒時代之教父 Apostolic Fathers ,如克來孟 Clement 及殉道者依納爵 Ignatius M. 。其他教父如:大國瑞 Gregory, the Great 及若望.達瑪森 John Damascene 等。
patrology :教父學:專門研究教父的生平、著作及思想的學科,將教父視為基督信仰的主要見證人。同 patristics 。
patron :主保;保護者;守護者(神);贊(援)助者;恩人。
patron saint :主保;主保聖人;主保聖女;守護聖人:選定為特定之個人、國家、教區、堂區、職業等在天主前代禱之聖人或聖女,如中國主保為聖若瑟。
patron saint for a parish :本堂主保;堂區主保:堂區選定之主保聖人。
patron saint for Baptism :領洗主保:領洗時選定之主保聖人,稱為領洗聖名、洗名、教名。見 Christian name
patron saint for Confirmation :堅振主保:領堅振時選定之主保聖人。
Paul, St. :聖保祿;聖保羅(基):又名掃祿,於西元二或三年生於小亞細亞之塔爾索,父母為猶太人,曾 在耶路撒冷深造,由於對猶太教和祖傳法律的熱誠維護,因而竭力迫害新興的基督教會,就在他前往大馬士革途中,蒙耶穌顯現,特選為自己的宗徒;自此改弦易 轍,為福傳事業到處奔波,足跡從以色列、賽普勒斯、敘利亞、馬其頓、雅典、厄弗所、格林多 … 遠至義大利、西班牙。最後在羅馬為主殉道,所遺留下的十四封寶貴書信,留傳千古。
pauline privilege :保祿特權;保祿特恩:是有關婚姻之特權,根據保祿書信,夫妻之間不信主的一方若要離去,就由他(她)離去,在這種情形之下,教友一方則不必受拘束(格前七 12-15 )。准此,雙方未領洗者所締結的婚姻,一方於領洗後,為了保護信仰,可用此保祿特權解除之。遇此特殊情形,信友應請本堂神父向主教辦理解除手續(參閱法典 1143-1147 )。
pax ( L. ):和平吻禮:禮儀中之友愛表示,英文稱 kiss of peace 。
Pax Romana ( L. ):羅馬和平會:又名國際天主教大學生聯合會,乃國際性之天主教大學生組織,主要在推動世界和平; 1921 年成立,總部在瑞士福利堡 Fribourg ,臺灣天主教大專同學會亦為會員。
peace, sign of :和平吻禮。同 pax 。
peccatum ( L. ):罪(過)。同 sin 。
pectoral cross :胸前十字:指教會高級神長(主教)所佩帶者。
Pelagianism :白拉奇(齊)學說:五世紀初之異端學說,否認原罪及聖寵之重要性。聖思定曾為文駁斥。
penalty, ecclesiastical :教會的懲(刑)罰:又稱 penal sanction 。教會對領洗者的制裁或懲罰,共分三種: (1) 懲戒罰:計有絕罰 excommunication 、禁罰 interdict 、停職罰 suspension 。 (2) 贖罪罰 expiatory penalties 。 (3) 預防罰 penal remedies 。
penance : (1) 補贖;贖罪善功:對違反教會法者,所規定之處分,包括祈禱、克己苦行或善行。又稱 works of penance 。 (2) 懺悔;悔罪。 (3) 告解聖事;懺悔聖事:七件聖事之一,是告明自己的罪過而求赦免之聖事。
Penance, Sacrament of :懺悔聖事;告解聖事;和好聖事;辦告解(神工):信徒懷著悔改之心,向合法的司祭(鐸)告自己(領洗後所犯)的罪,後者代表天主赦免其罪,使之與天主及教會重修舊好(法典 959 )。又稱 Confession, Sacrament of 。
penitence :悔悟;懺悔;悔罪。
penitent :懺悔者;悔罪的人。
Penitentiary :聖赦院;內赦法院:教廷三法院之一,主管內心範圍之問題;成立於 1917 年,專責免除教宗所保留之(五種)處罰。
Pentateuch :梅瑟五書;摩西五經(基):聖經最早的五本書,亦即:創世紀、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申命紀。記述救贖史的開端,從天主創造天地開始,到梅瑟給以色列人所宣佈的法律,故又名法律書,希伯來人稱之為托辣 Torah 。
Pentecost :五旬節;聖神降臨日;聖神降臨瞻禮:紀念耶穌復活後第五十日派遣聖神降臨(宗二 2-4 );是教會的大慶節,因為是日教會正式向全人類傳佈福音的任務。稱五旬節(主日),源自希臘文 pentesoste 五十日節,原指猶太人逾越節五十天后所舉行的感恩慶典-五旬節,亦即收成(豐年)節。早期基督宗教(借)用五旬節慶祝復活節後第五十天的聖神降臨。
Pentecost, Octave of :五旬節八日慶期;聖神降臨節八日慶期。今已取消
Pentecost, Vigil of :五旬節前夕:聖神降臨前一日。
Pentecost season :五旬節後的時期:昔日從五旬節(聖神降臨)至(耶誕節前的)將臨期,約有 24 至 28 主日,為教會禮儀年最長之時期。今已取消,納入常年期。
Pentecostal Church :五旬節教會;神召會:基督教衛理會 Methodism 支派之總稱;後分為神召會 Pentecostal Assemblies 、神的教會 Church of God 、聖潔會 Holiness Church 以及五旬節教會 Pentecostal Church 等。強調聖化,包括皈依、成義、聖神之洗禮以及聖神降臨之特恩。
Pentecostal movement :聖神同禱會;神恩復興運動:指廿世紀初由美國發起,信友聚會同禱,懇求聖神惠賜各種神恩、助佑的運動。
Pentecostalism :聖神同禱派;神恩復興派。
People of God :天主子民;天民;上帝的子民;基督信徒:基督信徒因洗禮成為天主的子民,成為基督的奧體,因此每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王道的職務,進而奉召執行天主賦與教會在世界上應完成的使命(法典 204 )。
per accidens ( L. ):偶然地;意外地。
peregrinator :旅客;朝聖者。
Perfectae Caritatis ( L. ):《修會生活革新》法令:梵二大公會議文獻之一( 28.10.1965 )。簡稱 PC 。
perfection :全德;完美;成全;成德;十全十美:本是天主的屬性,只有天主是絕對完美無缺的。但人亦應追求此美德,福音記載:「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 48 )。愛主至上、愛人如己便是此德的最高境界。
perfection, state of :完美境界;成全地步: (1) 絕對完美境界:指在天堂上與天主永遠完美無缺的結合。 (2) 相對完美境界:指在世界上(以煉路、明路、合路三步驟)與天主有限度的結合。 (3) 修會生活(瑪五 48 )。
Perfections, Divine :天主的美善:天主的全美、全善。
pericope ( Gr. ):聖經選讀:譬如彌撒和日課中選讀的聖經。
perjury :虛誓。
permanent deacon :永久執事;終身執事。
perpetual adoration :永朝(永拜)聖體;經常明供並朝拜聖體;晝夜明供聖體。詳見 adoration, perpetual 。
Perpetual Help, Our Lady of :萬應聖母。詳見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
persecution :教難;迫害:指外力(個人、社會、國家)以各種手段企圖壓制或攻擊宗教信仰。天主教曾多次蒙受教難,而殉道者的血,成為新教友的種子-教會作家載都良( Tertulian )名言。
perseverance :擇善固執;堅忍:指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恒心行善到底。
person :位;位格;個體:人是由靈魂和肉體結合為一、具有理性的個別體,是整個存在及活動的主體。位際關係包含彼此交談、共融、臨在等關係。拉丁文稱作 persona 。
person, juridical :法人: (1) 天主教會及宗座均有法人資格,乃天主所制定。 (2) 教會的法人指依教會法符合其性質作義務及權利的主體。此法人或為社團,或為財團(參閱法典 113-123 )。
person, physical :自然人:人因洗禮加入基督的教會,成為教會的一份子,並享有基督徒應有的權利與義務。年滿 18 歲者為成年人-有能力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行使其權利時,得依從父母或監護人的權力(參閱法典 96-112 )。
Person, Divine :天主位格;神格。詳見 Personal God 。
Persona Humana ( L. ):《人的位格》宣言:教宗保祿六世所頒( 29.12.1975 )。
Personal God :位格神:指有靈性、位格之神。
personal inspiration :個人靈感:尤指聖神對聖經作者之靈感。
personal sin :本罪;個人犯的罪:通常與原罪 original sin 相對照時用之。
Peter, Epistles of St. :伯多祿前、後書;彼得前、後書(基):新約宗徒書信之一,分前、後書。旨在堅固小亞細亞教友的信德,也駁斥假教師的謊言。
Peter, primacy of :伯鐸首席權:伯鐸因率先承認耶穌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而被主立為宗徒首領、教會的磐石,掌管天國之鑰(瑪十六 16-19 ),並要他牧放自己的羊群(若廿一 15 ff. )。參閱 Peter's Chair, St. 。
Peter, St. :聖伯鐸;聖伯多祿;聖彼得(基):原為漁夫,被耶穌選為宗徒,並封為十二宗徒之長,改名叫磐石。他是首位羅馬主教-教宗,在羅馬殉道,在其墓上所建之伯鐸大殿成為天主教領導的中心。
Peter's Chair, St. :聖伯鐸寶座;建立聖伯鐸宗座: (1) 相傳聖伯鐸曾坐過的銅椅,現存于羅馬聖伯鐸大殿。 (2) 紀念建立聖伯鐸宗座之慶日在二月廿二日。
Peter's Pence :聖座獻金;伯鐸獻金:世界各地主教指定每年為聖座之捐獻。八世紀時,英國國王奧法 Offa 于聖伯鐸節日,宣導全國人民每人捐獻一枚辨士 Penny (單數),故名。又稱 Peter's Penny 。
petrine privilege :伯鐸特權;伯鐸特恩:是指羅馬教宗以基督在 世代表的身分,以信仰理由,解散按自然律締結的婚約。譬如,一位未領洗者,若同時擁有許多未領洗的妻妾,在其接受天主教洗禮後,如與其正妻長期生活實難忍 受時,得從其妾中擇一為妻,而遣散其他妻妾。上述規定,對擁有許多外教丈夫的未領洗女子,領洗後亦同樣適用(參閱法典 1148 條)。至於「既成已遂」的聖事性婚姻,除死亡外,連教宗也不能拆散(法典 1141 )。
Pharisees : (1) 法利塞人:耶穌時代巴勒斯坦的黨派之一,以嚴守梅瑟(摩西)律法( Torah )及傳統著名。因其中部分人士,曲解法律,吹毛求疵,不為一般平民所歡迎,耶穌也曾加以責斥、指正。 (2) 假善人;偽君子。
Philemon, Epistle to :費肋孟書;腓利門書(基):保祿書信之一。保祿要求費肋孟不要處罰畏罪脫逃的一個奴隸、已領洗的敖訥息摩,應以弟兄之誼相待,堪稱基督自由宣言。
Philippians, Epistle to the :斐理伯書;腓立比書(基):保祿書信之一;流露出保祿對信友的親切慈愛,就像父親規勸子女一樣。
philosophy :哲學:原意指愛智之學。泛指對世界、他人、自己所進行的反省及所提出的終極問題和解答。而中國、印度、西方對哲學各有不同的詮釋。尤其中國哲學是普世最古老、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傳統之一。
phoenix :長生鳥;鳳凰:埃及神話稱由灰中復活之鳥,為長生不死之象徵。基督徒用以指復活之耶穌基督。
Picpus Fathers :比布斯二心會: 1800 年由顧德蘭 Coudrin 創立於巴黎之比布斯街 Rue de Picpus 故名;其正式名稱應為耶穌聖心、聖母聖心會 Congregation Sanctissimorum Cordium ( L. )。以特敬耶穌聖心和聖母聖心為目的。痲瘋病使徒聖達勉( 1840-1889 )即為該會會士。該會於 1922 年來到中國,在海南島佈道。該會名稱縮寫為 C.SS.CC. 。
Pieta ( It. ):痛苦之母雕像;必哀大(音譯):描繪聖母瑪利亞緊抱耶穌屍體之像,最出名者有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十字架下的痛苦聖母雕像,現存羅馬聖伯鐸大殿。原字為義大利文,意為母子之情。
pietism :虔敬主義;虔信派:是十七、十八世紀基督教發起的一種運動,主張將實踐與神秘合而為一,以取代過度系統化、僵硬化的教義教條。
piety : (1) 孝愛:聖神七恩之一。參閱 gifts of the Holy Ghost 。 (2) 虔誠。
piety, forms of :熱心善功。
pilgrim : (1) 朝聖者;進香客;參拜聖地。 (2) 清教徒:指初期去美洲大陸之清教徒。
pilgrim Church :旅途中教會;今世的教會:又稱作戰的教會,詳見 Mystical Body ( of Christ )。
pilgrimage :朝聖;朝謁聖地;精神之遊歷:因虔誠理由-敬禮、還願、求恩而到朝聖地旅行。旅行到聖地並參拜聖堂可算作敬禮行為。朝聖者因到達聖地雀躍之餘,也會激發彼此攜手走向圓滿救恩的心願。
Pisan Popes :比薩教宗:指十五世紀西歐教會分裂時期,比薩會議所選出之前後兩位偽教宗:亞歷山大五世及若望廿三世,排除在合法教宗之外;因此召開梵二大公會議的教宗仍稱若望廿三世。
piscina ( L. ):聖井:聖水或洗滌聖物之水傾倒其中以示尊敬;原字為拉丁文,指魚池。詳見 sacrarium 。
placet ( L. ):贊成;同意;認可:教會人士開會時表示贊成所慣用之拉丁語。
placet, non ( L. ):不贊成:教會人士開會時表示反對所慣用之拉丁語。
placet juxta modum ( L. ):有條件的贊成:教會人士開會時,所慣用之拉丁語。
plain-chant :平調;素調;平調聖歌:教會所用之四線譜音樂,相(誤)傳為教宗國瑞一世所創始,故又稱國瑞調 gregorian chant 。
plenary council :全區主教會議:主教團所召集的該區全體主教會議(法典 441 )。
plenary indulgence :全大赦。詳見 indulgence 。
pleroma ( Gr. ):充盈;充滿;充實:指基督德能充滿宇宙、教會;又指充滿天主性的基督(哥二 9-10 ;弗一 22-23 )。
pluviale ( L. ):圓氅衣;大外(圓)衣;袈裟:教會禮儀中所穿的外衣。原字為拉丁文,意為雨衣。音譯戛巴,即拉丁文之 cappa ,英文稱 cope 。
pneuma ( Gr. ):靈魂;精神;氣;生命: (1) 指人的靈魂或精神。 (2) 指天主聖神。 (3) 指聖神的恩惠。
pneumatology :聖神學;聖靈學。
poena ferendae sententiae ( L. ):待科罰:指一般罪罰,通常非經宣判,犯人不受其約束。與自科罰 latae sententiae 相對照,後者若法律或命令明言為自科罰時,則犯罪事實一旦成立,不需宣判,犯人立即受其約束(法典 1314 )。
poena latae sententiae ( L. ):自科罰:不需宣判,犯人立即受處分(約束)。換言之,若法律或命令明言為自科罰時,犯罪一旦成立,不需等待宣判,犯人立即受到處分。與待科罰 ferendae sententiae 相對照,後者指一般罪罰,通常非經宣判,犯人不會受到處分(法典 1314 )。
polemic :論戰;辯論;爭端:指神學的意見表達。
polygamy :一夫多妻制;多偶制:狹義的指某人同時有兩個妻子(配偶)。回教、美國摩門教、部分遠東和非洲國家均准多妻。舊約猶太教曾准許多妻,基督卻提升婚姻為聖事,強調一夫一妻,至死不渝。多偶制包括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多夫多妻制。而 polyandry 一妻多夫制則寥寥無幾。
polyglot Bible :多語聖經:多種語言合刊之聖經,旨在透過比較,能更清楚瞭解聖經的原意。
polytheism :多(泛)神論;多神教;多神崇拜:指承認並崇拜多位神祇。有些無神論者,認為科學能夠取代多神論。多神論與一神論相對照。
Pontifex Maximus ( L. ):教宗: Pontifex 即 Pontiff ,原意為(天人間之)橋樑,引伸為司祭; Pontifex Maximus 最大(高)司祭,亦即教宗。又稱 Pontifex Romanus 或 Pontifex 。義文為 Sommo Pontefice ,英文作 Supreme Pontiff 。
pontiff : (1) 教宗;宗座。 (2) 主教;教長;大司祭。原文為拉丁文,直譯為造橋者,引伸為教宗及主教乃天主與世人間的橋樑。同 Pontifex 。
pontifical : (1) 大司祭的;教宗的;主教的。 (2) 主教禮儀書。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宗座科學院:始于 1603 年柴西公爵( Federico Cesi )創立之靈傑(林才)學院( Accademia dei Lincei );院士包括伽利略等著名科學家。 1847 年經教宗碧嶽九世( Pius IX )改組為新靈傑學院,並升格為宗座學院( Pontificia Accademia dei Nuovi Lincei );碧岳十一世於 1936 年改今名,並由教宗聘請世界著名科學家為院士,總名額為 70 人。我國之楊振寧和張德慈於 1997 年 4 月 17 日首次名列金榜,為我中華兒女爭光。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Codification of Oriental Canon Law :宗座東方教會法典編纂委員會:由教宗碧嶽十一世( Pius XI )于 1935 年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Ecclesiastical Archives of Italy :宗座義大利教會檔案委員會: 1955 年由教宗碧嶽十二世( Pius XII )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 1958 年由教宗碧嶽十二世( Pius XII )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Artistic Monuments of the Holy See :宗座保護教廷歷史及藝術文物委員會:教宗碧嶽十一世( Pius XI )成立於 1923 年。教宗保祿六世( Paul VI )於 1963 年改組。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Revision of the New Vulgate :宗座修訂聖經新通俗本委員會:于 1965 年由教宗保祿六世( Paul VI )成立,以加強原有之「聖熱羅尼莫修院」聖經研究。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cred Archeology :宗座考古委員會:教宗碧嶽九世( Pius IX )成立於 1852 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cred Art in Italy :宗座義大利聖藝委員會:教宗碧嶽十一世( Pius XI )成立於 1924 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nctual of Pompei and Loreto :宗座龐培(貝)及勞萊多朝聖地委員會:由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Code of Canon Law :宗座教會法典修訂委員會:教宗若望廿三世( John XXIII )成立於 1963 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of Biblical Study :宗座聖經研究委員會: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成立於 1902 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of Historical Science :宗座歷史學會:教宗碧嶽十二世( Pius XII )成立於 1954 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on Social Communications :宗座大眾傳播工具委員會:教宗碧嶽十二世( Pius XII )於 1948 年首先成立試驗性之委員會,其間改組三次。教宗若望廿三世( John XXIII )於 1959 年決定其為永久性組織。教宗保祿六世於 1964 年改為今名,並授權執行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大眾傳播工具法令》。
pontifical Mass : (1) 主教彌撒。 (2) 教宗彌撒。
Pontifical Relief Organization :宗座福利組織:成立于 1953 年,為宗座委員會之一。
Pontificale Romanum ( L. ):主教禮儀書;主教禮節本。
pontificals :主教(禮儀)用品:包括主教禮儀用之禮服、禮冠、權戒、胸前十字、權杖、寶座、禮鞋、禮襪、手套等;現已簡化很多。
pontificate : (1) 主教職務;教宗職務。 (2) 主教(舉行)彌撒;教宗彌撒。
poor box :濟貧箱:教堂中收集慈善(濟貧)款項之奉獻箱。
poor soul :煉靈;煉獄靈魂:煉獄中受暫罰的靈魂,極需他人代禱,以便脫離煉苦、早日升天與主團聚。
pope :教宗;教皇;教化皇(舊稱):羅馬教會主教享有耶穌特別賜給宗徒之長伯鐸的職位,此職位亦 應傳遞于其繼承人,因此教宗為世界主教團的首領、基督的在世代表、天主教的首領、普世教會在現世的牧人、主教團的首領;而經由此職務,教宗在普世教會內享 有最高、完全、直接的職權,且得經常自由行使之(法典 331 )。首位教宗為聖伯鐸,至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共計 265 位(詳見本書附錄)。教宗又可稱 Papa ,簡稱 PP. 或 Pp. 。法典未明定教宗的任期(法典 335 )。
pope, election of :教宗選舉;選舉教宗:教宗是由全體樞機選舉產生的。當選教宗者由於其本人接受合法選舉,同時已被祝聖為主教(大都已經是主教,否則,應立即祝聖為主教),而獲得教會完滿的、最高的權力(法典 332 )。
pope, primacy of the :教宗的最高神權;教宗首席權;繼承聖伯鐸首席權。詳見 pope 和 Peter, primacy of 。
Populorum Progressio ( L. ):《民族發展》通諭:教宗保祿六世( 26.3. 1967 )所頒,闡述當代之社會問題。簡稱 PP 。
portable altar :輕便祭台;旅行用祭台:可攜帶之活動祭台。
porter : (1) 司門。 (2) 一品:四小品之一,昔日準備神品聖事之第一級,即最低級。今已取消。
Portiuncula ( L. ):寶尊小聖堂;博俊古拉小聖堂:十三世紀初,本篤會贈與聖方濟的小聖堂,為聖方濟創會後的第一座聖堂。後在其四周另建一大聖殿,稱為天使之後大殿,將此小聖堂包在殿內,該聖殿在義大利亞西西 Assisi 。每年八月一日中午至八月二日午夜,教友在此聖堂,只要誦念指定之經文,即可得全大赦,稱之為寶尊大赦或博俊古拉(音譯)大赦 Portiuncula Indulgence 。
positive theology :實證神學:指在救恩過程中過度強調外在及歷史論證,而忽略了天主的啟示的重要性,以及天主在人類心靈深處的救恩。
possession, diabolical :附魔:指某人被惡神的奇特力量所支配之現象,因而導致自我意識失控。新約稱此力量來自魔鬼或撒殫。有些征狀與精神病類似,若就醫無效,最後教會再決定可否行驅魔(邪)儀式。又稱 possessed by the devil 。
Postcommunion :領聖體後經:彌撒領聖體後所誦之經文。
postulancy :望會期;請求時期;試修期;保守期;見習期:教會法規定有志入會做修士、修女者,應先有相當時期之考驗,故名。合格者可入初學期 Novitiate ,期滿發願後,始稱為正式的修士、修女。
postulant :望會者;試修生;保守者:指參加望會期 postulancy 的信友。
postulate :申請聖職;申請任命。
postulator :(列品)申請人:通常指向教廷申請將某一過世之虔誠教友列入真福品或聖品的(法)人。事先需要齊備各種有關資料。
potestas ( L. ):權能;權力;權。同 power 。
poverty : (1) 神貧;清貧;貧窮: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 3 )。人只有擺脫世物的誘惑,完全依賴天主,始能得救。 (2) 貧窮(神貧)願;絕財願:修會男女會士所矢發三誓願之一,其他二願為服從及貞潔。
power of governance :治權;管理權:教會的治理權由天主所訂定,依法由領有聖秩者享有之,而平信徒得依法協助之(法典 129 )。
power of the Church :神權;教會權力。
power of the Church, the governing :教會的治理權。詳見 power of governance 。
power of the Church, the Sanctifying :教會的聖化權。
power of the Church, the teaching :教會的訓導權。
power of the key :天鑰聖權;鑰匙權;教會神權。
Powers :大能天使(神)。詳見 Choirs of Angels 。
practicing catholic :熱心教(信)友;虔誠教友:指忠實履行信仰義務之教友。
pragmatism :實用主義:指以實際效果為真理的標準,而不以道德規範來判斷是非善惡。
praxis :實踐;實際行動。
prayer : (1) 祈禱;禱告:是人心靈經驗的宗教行為,生活在神的氛圍內,使人舉心讚頌、感謝、祈求天主。有心禱(默想)和口禱(念經)之別。 (2) 祈禱文;經文;經:常用多數 prayers 。
Prayer, Apostleship of :祈禱宗會。詳見 Apostleship of Prayer 。
prayer, mental :心禱;默禱;默想。
prayer, vocal :口禱;念經。
prayer-book :經本;禱告書;祈禱手冊。
prayer of the faithful :信友禱詞:彌撒信經後、奉獻前,全體信友綜合各種意向的祈禱文。是梵二大公會議後的創舉。
preacher : (1) 傳道員;講道員;宣講師:聖職人員的天職是宣傳天國喜訊,而訓練有素的平信徒,亦能依法共襄盛舉。 (2) 牧師。 (3) 訓道篇;傳道書 Preacher ,又稱 Ecclesiastes 。
Preacher General :道明會總會長。
Preachers, Order of :道明會;多明我會: 1215 年聖道明 Domingo de Guzman 創立於法國,以講道為宗旨。會名縮寫為 O.P. ,會士則稱 Dominican 道明會士。
preaching of the word of God :聖道宣講;講道;宣講天主聖道:向萬民宣講天主的福音,使之獲得信仰和天主的愛,乃聖職人員及平信徒的天職(參閱法典 762-772 )。
pre-Cana conference :婚前輔導講座:加納 Cana 為巴勒斯坦之小城,新約中記載耶穌曾在該城參加婚宴,並顯「變水為酒」的奇跡(若二 1-11 ),故以此字象徵婚姻。此講座始於紐約,為耶穌會士 John P. Delaney 於 1943 年所創,美國主教團于 1949 年推薦在全國推展。
precedence :先後次序;排位元順序;優先權:教會遊行禮儀或其他集會時排列的先後位置。
precept of the Church :聖教法規;聖教四規:廣義講,泛指教會所制定的一般性規條;狹義講,教會具體列出的四項規定,即 (1) 在主日及法定節日(耶誕節),該參與全彌撒。 (2) 遵守聖教會所定的大小齋期(聖灰禮儀及耶穌受難日應守大小齋;每週五守小齋)。 (3) 妥當告解並善領聖體,至少每年一次。 (4) 當盡力幫助聖教會的經費。又稱 commandment of the Church 。
pre-Christian :基督前的;紀元前的。
Precious Blood, the :基督寶血;耶穌寶血: (1) 耶穌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救贖了人類。 (2) 司祭祝聖過的葡萄酒變成了耶穌的寶血。 (3) 基督寶血彌撒:特別敬禮基督寶血的彌撒。昔日在七月一日有基督寶血節。
Precursor, the :基督先驅:指聖若翰洗者 John the Baptist (路一 17,76 ),他是耶穌的開路先鋒,教人悔過自新,準備救世主的來臨(參閱瑪三 1-17 )。
predestination :預選;預定:天主造人,也預定人會達到祂創造人的初衷(目的),即進入祂的永福,與祂合而為一;某些人若達不到此目的乃個人之錯,非天主應負責。天主預知人的結局並未干涉人的自由選擇。
pre-evangelization :接受福音之準備:為了接受福音,須先排除某些心理、精神、社會 … 等障礙,始能水到渠成。
Preface :頌謝詞;序經:彌撒中感恩經(舊稱彌撒正典)之開始部分;依教會季節和主祭者之特殊意向而有各種不同禱詞之選擇。拉丁文稱作 Praefatio 。
prefect : (1) 部長:指教廷各部會之首長。 (2) 司儀:教宗禮節中之司儀。
prefect, apostolic :宗座監牧;監牧:某些地區(教友),因特殊環境而未成立教區,委託宗座監牧 apostolic prefect 以教宗名義治理之(法典 371 )。通常由神父擔任,我國亦尊稱為主教。但亦有主教出任此職者。
prefecture, apostolic :宗座監牧區:通常在傳教地區,尚未建立教會聖統 hierarchy 時期的一種初期傳教行政區域;我國通常亦稱為教區。其負責人稱之為監牧 apostolic prefect 。
prelate : (1) 教長;高級神長:依教會法有治理權者,包括主教、代牧、監牧、男隱修院長、直屬宗座男修會高級上司等。同 prelatus ( L. )。 (2) 監督:詳見 prelature, territorial 。 (3) 蒙席:對有功于教會聖職人員的榮銜。
prelate, domestic :蒙席:原指供職教宗宮廷的聖職人員,現為有功於教會的聖職人員的一個榮銜。
prelature, territorial :自治監督區:因特殊環境而托給某一監督 prelate ,管理某一特定地區教友,以牧人身份治理之,一如教區主教(法典 370 )。與自治會院區 territorial abbacy ,以及自治社團 personal prelature 很類似(法典 294 )。
preliminaries of faith :初步信仰;信仰開始:即承認被釘、受死、及復活之基督。
presbyter :神父;司祭(鐸);牧師(基);長老。希臘文為 presbyteros 。
Presbyterian :長老會;長老教會(派);長老宗:以長老制管理教會的基督教派,其中心思想依據喀(賈)爾文( John Calvin )之神學而創立。
Presbyterianism :長老制:基督教組織系統之一,其教會行政權屬于長老,長老與牧師同一階級,並有同等之權利。
Presbyterorum Ordinis ( L. ):《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梵二大公會議文獻之一( 7.12.1965 )。簡稱 PO 。
presbytery : (1)( 本堂 ) 神父住宅:昔日同一地區之神父共度團體生活,其住所稱作 presbytery 。今英國仍稱神父住宅為 presbytery ,美國則稱作 rectory 。 (2) 長老部(基):基督教長老制教會內之團體,由牧師及該區各堂所推薦的長老所組成,負責督導該區教友之精神生活。 (3) 聖所:指教堂前的聖體欄杆內,專為聖職人士保留之處所,現已廢除。
presence :臨在;鑒臨;親在:指兩存有物某種程度的互相滲透。造物主天主臨在於宇宙,尤其與我們人類同在,包括基督親臨信徒中,尤指基督親在聖體聖事中。
presence at Mass :參與彌撒;與祭。
presence of God :天主的鑒臨;天主的臨在:無所不在的天主,此時此刻就在我們面前,善人的靈魂是天主的聖殿。
Presentation of Mary :獻聖母于聖殿(主堂);聖母奉獻日紀念:根據偽經 Apocrypha 記載,瑪利亞幼年時,其父母將她獻於聖殿;教會早在第六世紀就慶祝此節日。曾一度被取消,十六世紀又恢復,在十一月廿一日慶祝。
Presentation of the Lord :聖母獻耶穌于聖殿(主堂):慶日在二月二日。
presumption :①妄望:指罪人不肯痛改前非,卻妄想天主無條件施援、縱容。違反望德之罪有二:過者為妄望,不及者為失望、絕望。②推定:法律名詞,乃未定事實之蓋然忖度;其由法律規定者,謂法律之推定;其由審判官所忖度者,謂人為之推定(法典 1584 )。
preternatural :本性外的;超自然的。
preternatural gift :本性外的恩惠:如原祖墮落前不死、不病等特恩。
pride :驕傲:愛自己過當而自我膨漲,不把他人放在眼中;會導致專橫、野心、反叛、偽善。是七罪宗之首。
prie-dieu ( Fr. ):小跪凳:指供一人跪用者。
priest :神父;司鐸;司祭;祭司:是神與人之間的橋樑,負責舉行祭祀、施行聖事、代天主祝福人民並教人認識天主法律、為福音作證,以奉行主旨,也是教宗、主教的助手。在各宗教史中,司祭大都是男性,極少例外。拉丁文是 sacerdos 。
priest, high :大司祭。詳見 high priest 。
priesthood :司祭職;司祭性;司祭品;司祭團。
priesthood of Christ :基督司祭職:耶穌基督是唯一、最高、永恆的大司祭。包括祂牧者的三重任務:宣講與訓誨、犧牲與聖化、領導與管理等任務。
priesthood of laity :教友司祭職;普通司祭職:亦即 common priesthood ,指基督的司祭職,與每位基督教會的成員分享。身為基督奧體的教友,皆有參與基督聖化人類及為福音作證之權利及義務;與狹義之司祭職即「公務司祭職 ministerial priesthood 」相對照。
primacy, papal :教宗首席權。詳見 Peter, primacy of 。
primacy of St. Peter :聖伯鐸首席(位)權。詳見 Peter, primacy of 。
primate :首席主教: (1) 依教會法,唯有教宗方能稱為首席主教。 (2) 通常每一國家雖亦有一首席主教,但僅為榮銜。
Prime :午前經;一時經:從前日課之一部份,今已取消。
primer :袖珍祈禱手冊;小經本。
primitive Church :初興教會;初期教會。
primus inter pares ( L. ):同輩中之首席。
prince bishop :采邑主教:擁有政、教雙重權力的主教,又稱封建諸侯銜主教,指中世紀采邑之主教。
prince of darkness :黑暗之王:指魔鬼。
Prince of the Apostles :宗徒之長:指宗徒的領袖-聖伯鐸。
prince of the Church :教會親王:指樞機主教,由於樞機主教歷來多參與教會最高行政,故名。
Principalities :統權天使(神);率領天使。參閱弗一 21 ;哥一 16 ;詳見 Choirs of Angels 。
prior :上司;會長:指管理數個會院的修會領袖,又分為: (1) conventual prior :獨立隱修院之上司。 (2) provincial prior :修會之省會長。 (3) general prior :某些修會(如思定會 … )的總會長。
prioress :女會長:女修會之上司,包括總會長、省會長、院長。特指本篤、道明等修女會的最高上司。
priory :隱修院:包括男女修會在內。
private devotion :私人敬禮:以別于公開敬禮。
private revelation :私人啟示;私人默啟:天主所賜與個人之啟示,以別于以色列及宗徒時代之一般的大眾啟示。如聖女貞德( St. Joan of Arc )、法蒂瑪( Fatima )三兒童的啟示即為私人啟示。
privilege :特恩;特權:乃以特別措施,由立法者賜予某些自然人或法人的恩惠(法典 76 )。
privilege, pauline :保祿特權。詳見 pauline privilege 。
privilege, petrine :伯鐸特權,詳見 petrine privilege 。
privileged altar :特恩祭台:能為亡者得全大赦之祭台。
privilegium ( L. ):特權;特恩。詳見 privilege 。
Pro Ecclesia et Pontifice ( L. ):(為)教會和教宗勳章: 1888 年由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所創,多頒贈予有功教會的非聖職人士。
probabilism :或然論;蓋然論(主義):在神學(教理、倫理)問題上尚無定論時,可自由決定的理論。
probation :考驗;試探:晉升聖秩或加入修會前所作的考驗。
pro-cathedral :臨時主教座堂;臨時座堂:亦即代座堂。
process :程式;手續:如列品案件之調查手續。
procession :遊行;出巡:宗教性之遊行。
process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聖體遊行;聖體出巡。參閱 Eucharistic Congress 。
Procession of the Holy Spirit :聖神的發生(源頭):指聖父聖子共發聖神。
proclamation :宣佈;公佈;公告;聲明;宣言(書);(福音的)宣佈。
procurator : (1) 會計;司賬;總務:教會之會計。 (2) 代表:修會(駐羅馬)之代表。 (3) 代理人:教會首長之代理人。
profanation :褻瀆神靈;褻神;褻聖;瀆神。
professed :發願者:指修會中已發「貧窮(神貧)、貞潔、服從」三願之會士。
profession, religious :修會誓願;會士發願:經由貧窮(神貧)、貞潔、服從三願加入某修會團體、遵守同一會憲(章)、共度獻身生活者。
profession of faith :信德宣言;信仰宣言;信仰宣誓;信德誓詞;信經( Creed ):在特殊機會上,如晉牧、晉鐸等,教會要求當事人,公開宣佈承認教會的信仰(訓誨)。
profit, spiritual :神益。
prohibition of books :禁書。詳見 index of forbidden books 。
Promised Land :福地: (1) 指天主預許以色列之土地,即迦南地區。 (2) 指天國。
promoter of justice :檢查官;保義官:指教區法庭之檢查官、保義官。
promoter of the faith :列品調查員。詳見 advocate, devil's 。
pro-nuncio :准教廷大使:指駐于不以教廷大使為使節團團長的(天主教徒較少國家的)教廷使節;教宗保祿六世於 1966 年取消此名稱;現已統稱教廷大使。參閱 papal legate 。
Propaganda : (1) 羅馬傳信大學;聖伍朋(吳爾班)大學: 1627 年教宗伍朋八世為培養傳教區人才而設; 1933 年起授與學位。 (2) 傳信部:現更名為萬民福音部。 (3) 傳道;傳播;宣傳。
propagandist :傳道者;宣講者;宣傳者。亦指傳信大學校友。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 Sacred Congregation of the :傳信部;佈道部:為教廷聖部之一,由教宗國瑞十五世( Gregory XV )成立於 1622 年,管理世界傳教地區,現改稱「萬民福音部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 」。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 Society of the :傳信善會;傳信會:由法國雅麗歌小姐( Pauline Jaricot 1799-1862 )于 1882 年成立于里昂,以幫助傳教地區之經費為目的。 1923 年由傳信部接管。傳信會在世界各地設有分會,向教友勸募後,彙集羅馬總會,再由總會按各地需要分配。
Proper of the Mass :彌撒專用經文:彌撒經文中常變動的部分;彌撒中有些經文會隨節慶或禮儀週期而變動,如集禱經、讀經、獻禮經等,稱為彌撒專用經文;也有些經文固定不變,如求主垂憐經、天主經等,稱為彌撒常用經文 Common or the Ordinary of the Mass 。
Proper of the Season :季節專用經文。詳見 Proper of the Mass 。
Prophecies :舊約選讀:復活前夕禮儀中,祝聖新火後所誦讀之四段舊約聖經。
prophesy : (1) 預言:預言未來要發生、而事先照常理無法探測的事。 (2) 宣示主旨:舊約時代傳達天主的旨意,不僅預言未來要發生的事,也譴責罪行,並講解法律。
prophet :先知: (1) 天主的代言人。 (2) 舊約時代先知是在天主默示下,解說天主旨意的人。 (3) 新約的先知是指作宣道員,協助宗徒傳道,有些人還能說預言(宗廿一 9 )。
prophets, major :大先知:指舊約中的依撒意亞 Isaiah 、耶肋米亞 Jeremiah 、厄則克耳 Ezechiel 和達尼爾 Daniel 等四人。
prophets, minor :小先知:指舊約中的歐瑟亞 Osee 、嶽厄爾 Joel 、亞毛斯 Amos 、亞北底亞 Abdias 、約納 Jonas 、米該亞 Micheas 、納鴻 Nahum 、哈巴谷 Habacuc 、索福尼亞 Sophonias 、哈蓋 Aggeus 、匝加利亞 Zacharias 和瑪拉基亞 Malachias 等十二人。
propitiation :贖罪: (1) 指經由祈禱、獻祭、施捨、克苦等方式請天主息怒。 (2) 彌撒四目的之一。四目的是:崇拜、感恩、贖罪、求恩。
proselyte :歸宗某宗教者;改教者;改宗者。
prostration :伏地禮;俯身致敬。
Protestant(-ism) :基督(新)教;耶穌教;福音教;新教;分袂(離)弟兄;誓反教(意譯);復原教;更正宗:因抗議 1529 年德國斯拜爾議會( Diet of Speyer )的決議,而與天主教勢不兩立、分庭抗禮之教派;最初信徒只是分開「天主教」和「基督教」兩組,逐漸結晶出特別的教會 Churches 來。以德國之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會為主要代表。參閱 Church, Protestant 。
proto-evangelium :原始福音;元始福音:舊約創世紀:「我要叫你和女人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 … 」(創三 15 ),預言基督戰勝死亡、救贖人類。故稱原始福音。
protology :創世論;創始學:指專門研究天主對世界和人類創始有關的啟示教理。
protomartyr :最初殉教者;首先致命者:特指聖德範(斯德望) St.Stephen (宗七 54-59 )。
protonotary, apostolic : (1) 教廷高級書記;宗座總書記官:簡稱 P.A. 。 (2) 教會榮銜。
protopresbyter :首席司祭:指東方教會的首席司祭。
Proverbs, Book of :箴言:舊約智慧書七部之一,具有文學小說體裁,全書共分八篇,內容為勸人立身處世、推己及人和敬畏天主的至理名言。
providence, divine :天主照顧;天主上智的安排;天佑:指慈愛與全知的天主對受造物的照顧和引導。拉丁文為 providentia divina 。
province, ecclesiastical :教省:為在數個毗鄰教區之間,按人事及地方環境促進共同的牧靈工作,並為更適當地培養教區主教之間的關係,共同組成一個教省(法典 431 )。相鄰之教省又可由聖座聯合成為區域性教會 ecclesiastical region 。通常每一國家分若干教省,教省中又分若干教區,教區中再分若干堂區。如臺灣地區共分為七個教區,其中臺北稱為總教區,其他(六個)稱為教區。
province of a religious congregation :修會之會省;會省:分佈較廣的修會之地域劃分。如道明會早年在遠東設有玫瑰省 Province of Santo Rosarie ,該會省包括菲律賓、中國、日本等地區,省會長駐於馬尼拉。
provincial :省會長:修會會省之首長。
provision, canonical :法定授予;法定任命;法定委任。
provision of ecclesiastical office :教會職務之授予:為取得教會職務,授予方式不一: (1) 由教會有關主管自由授予。 (2) 經推薦而予以任用。 (3) 由選舉或申請後加以批准或接受。 (4) 選舉無需批准時,由單純之選舉與被選人之接受(法典 146-147 )。
prudence :智德:乃理智合乎人終極目的之選擇,是四樞德之一。四樞德為智、義、勇、節四德。參閱 cardinal virtues 。
Psalmody :聖詠吟唱。
Psalms, Book of :聖詠集;詩篇(基):為舊約智慧書七部之一,原為以色列人讚頌天主的詩歌。全書共 150 篇,其中半數為達味 David 所作,故又稱達味聖詠。是一部修心養性的萬用祈禱手冊,耶穌經常引用聖詠向聖父抒懷、感謝、讚頌、祈求。聖詠集在教會禮儀祈禱中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彌撒和日課均大量採用。
psalter : (1) 聖詠集;詩篇集。 (2) 豎琴。
Pseudepigrapha :偽經:聖經以外之作品,託名為聖賢先知所寫,如尼苛德摩福音( Gospel of Nicodemus )、伯鐸福音( Gospel of Peter )等。
pseudo-christ :假基督;偽基督:特指那些無法無天、用偽跡異事行騙的人(若壹二 18 ;若貳 7 ;得後二 3-12 )。
public absolution : (1) 公開赦罪;公開懺悔:指於殊情形下,公開舉行之(告解)赦罪聖事。如士兵赴戰場前(法典 961 )。 (2) 有些教會團體之成員雖當眾悔罪,但並非懺悔聖事。
public life of Christ :耶穌的公開(傳教)生活。
public penance :公開補贖;明補贖;當眾做補贖。
public worship :公開崇拜;公開敬禮:指教會對天主之正式敬禮禮儀,以整個教會名義舉行者。
publican :稅吏:羅馬帝國一向委託(屬國的)私人代為收稅,稱為稅吏;其超收者,即為稅吏所有;假公濟私,在所難免;故新約中稅吏每被民眾視為貪財(媚外)的罪人(瑪二 13-17 )。
pulpit :講道台:聖堂內司祭在彌撒中讀經、講道的平臺。
punishment, eternal :永罰:指罪人下了地獄,永遠與天主隔離的處罰。
punishment, temporal :暫罰:指人在世間或在煉獄裏所受之暫時性的罪罰。
pure spirit :純神;純粹精神體。
purgative way :煉路:神修三級之初級,旨在煉淨靈魂,以便與主結合;其他二級為明路及和路,詳見 illuminative way 。
purgatory :煉獄;煉所:是那些死在天主恩寵中卻仍有些瑕疵的人,補贖罪罰、煉淨罪汙的暫時受罰之過程(所),是一種進入天堂過程中被煉淨的體驗。為亡者獻贖罪祭,是為叫他們免除或減輕煉獄的罪罰(加下十二 45 )。
Purific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聖母獻耶穌于聖殿:紀念聖母將嬰兒耶穌獻于聖殿的事蹟。又名 Presentation of the Lord ,慶日在二月二日。舊稱聖母取潔,又稱聖燭節 Candlemas 。
purificator :聖爵布;拭爵布:擦拭聖爵所用之白布。
puritan :清教徒;度嚴肅生活的人:指十六世紀英國教會加(喀)爾文派之奉行嚴肅教規者。
purity :潔德;貞潔;純正: (1) 心靈遠離一切罪過和妄念。 (2) 按照每人身分保持貞潔,避免不正當的情欲。
purity of intention :意向純正;目的純正。
purple :紫色;紅色: (1) 柴色;祭衣之顏色,象徵補贖、憂苦。 (2) 高位聖職者之禮服顏色,如主教、蒙席等禮服之顏色。 (3) 紅衣: the purple ,指樞機主教所穿之禮服,又指樞機之地位。
purpose of amendment :定改:決志痛改前非,乃告解五要件之一;五要件為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補贖。參閱 confession 。
putative marriage :善意婚姻;推定婚姻:婚姻本身無效,然而當事人因不知其無效而結婚者。如不知兄妹關係之婚姻。
Pyx :聖體盒: (1) 為病人送聖體用之小聖體盒。 (2) 貯藏聖體之盒。同 Pyxis 。